70年不遇的大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70年不遇的大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2020年02月17日 09:40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70年不遇的大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本文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灾情仍在继续 关注粮食板块》及公开资料,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2020的魔幻开局还未结束。

  这边厢新冠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那边一场70年未见的大蝗灾又开始从东非向全球蔓延。

  本月起,由于印度和亚洲各国开始受到蝗虫影响,最近处距离中国边境仅有1000公里,因此各种视频和消息不断在网上流传,甚至引来农业农村部的紧急回应——“蝗灾对国内造成危害的几率很小”。

  这一回应,背后的根据有哪些?

  ▼蝗群已扩散至亚洲,距离中国南部仅一步之遥

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此外,大规模生物灾害近年来屡见不鲜。从之前的禽流感,到去年的非洲猪瘟,后者导致生猪存栏基数下滑超四成,并引发猪肉价格暴涨,时至今日影响仍未结束。

  那么,且不论蝗灾是否会到中国,它对全球的粮食行业又会造成怎样的威胁?

  国泰君安农业团队第一时间发布的报告《灾情仍在继续,关注粮食板块》指出,尽管目前预计沙漠蝗虫对国内农业影响不大,但考虑到本次蝗灾潜在的破坏力,将对全球三大细分农业领域和国内的两大农产品造成深远影响。

  01 蝗虫压境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迁徙害虫,而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则是其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种类。

  蝗虫虽然生命周期短,对人体无直接威胁,但其可怕之处体现在其庞大的繁殖能力和巨大的粮食破坏力上。

  1、繁殖能力强。

  一只雌性蝗虫可产300颗虫卵,成长期仅为2个月,只要雨水充分,蝗虫一年可以孵育3-5代。

  ▼蝗灾在水域充足的地方繁殖极快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食量大。

  一只成年蝗虫,每天都会进食与自身体重相当的食物,并且无所不吃。以每平方公里4000万只蝗虫计算,一天之内它们可以吃掉3.5万人的粮食。

  ▼蝗灾几乎无所不吃,而且食量很大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迁移能力强。

  沙漠蝗虫可以御风飞行,速度与风大致相同,一天可以飞越150公里,山峦大海也无法阻挡。

  ▼沙漠蝗虫从东非,一路飞行到印度

资料来源:DTE Staff/Down To Earth,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DTE Staff/Down To Earth,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这场悄无声息的蝗灾,实际上从去年六月就已经开始。

  但由于东非肯尼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现代技术检测设备奇缺,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险。一直到2019年年底,蝗灾愈演愈烈、四处蔓延,才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这场70年一遇的蝗灾,与2019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年初澳大利亚的超级大火,导致东非持续的大暴雨有关。

  因为沙漠蝗虫喜好在潮湿的土壤中产卵,一旦降雨,沙漠蝗虫会疯狂繁殖并用卵填满土壤,每平方米土壤可以容纳1,000只虫卵。

  东非在2018年5、10月以及2019年频繁出现暴风雨天气,地区植被生长快且含水量增加,这给蝗虫充分的生长环境,沙漠蝗虫群成倍增加。

  ▼全球变暖造成2019年异常天气,可能是本次蝗灾的核心原因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但真正的噩梦可能还在路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现有蝗虫的幼虫将于2月初孵化,4月初形成新的蝗群。如不尽快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六月,届时蝗虫数量可能将再增长500倍。

  ▼全球蝗灾逐步进入失控状态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02 迁移路径预测

  “蝗虫不会等待,它将铺天盖地而来,制造毁灭性灾难。”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塞梅多近期发出了严厉警告。

  目前各国对蝗灾都没有较好的防控手段,面对大批的蝗虫群,最佳手段仍然是空中控制,即利用飞机喷洒农药。

  但由于喷洒成本昂贵,一次有效的空中防控成本大约在几千万美元左右,受灾严重但贫穷的肯尼亚只有5架飞机进行喷洒,这也是造成此次防控不力的原因之一。

  ▼飞机喷洒农药是最佳的杀虫方式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联合国已经划拨了1000万美元抗击蝗灾,但距离粮农组织1月初预计的7600万美元费用,仍有较大差距。

  蝗虫大军未来的移动方向有南北两条线路:

  南向:预计将穿过印度,可靠的路线目前直指泰国方向。

  北向:我国与巴、印接壤地区的地形为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蝗虫很难越过,蝗虫从西藏地区迁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中南半岛陷落,根据我国夏季的西南季风由中南半岛吹入云南,则可能对我国云南造成严重后果。

  ▼蝗群于2019年夏季抵达印度边界

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中国夏季具备西南季风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03 东亚飞蝗VS沙漠蝗虫

  虽然蝗虫入境存在一定概率,但正如农业农村部的回应中所说,国内其实无需过度恐慌。

  因为从中国历史上的各次蝗虫灾害来看,基本上是东亚飞蝗造成的。而东亚飞蝗和沙漠蝗虫在生存环境上还是存在巨大差别。比如,在地形上,沙漠蝗虫更适宜在平原地形移动,在湿度上,沙漠蝗虫也对湿度要求很高。

  加之食物、环境、天敌等因素,很可能导致沙漠蝗虫在到达喜马拉雅山和缅甸云南的热带雨林时,与它之前适应的生存环境差异很大,再无法支撑及繁殖形成新的大群。

  就算是现在,在云南和西藏聂拉木等地,还是有少量沙漠蝗个体的,但环境已经不允许它的大种群成规模地向东北——也就是中国内地方向——移动。

  换言之,沙漠蝗虫已经到了自然给它的极限边界。

  因而,至少目前我们估计,沙漠蝗虫对国内农业造成巨大影响的概率还是十分之低。

  04 哪些农业领域会受蝗灾影响?

  不过这场全球范围内的蝗灾,显然已经开始对全球的农业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以下细分领域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1、糖板块

  印度是全球产糖大国,蔗糖供给可能会因为蝗灾出现波动,导致全球糖价的历史性反转。

  据调研显示,蝗虫咬食甘蔗叶片,轻则造成缺刻,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仅留下中脉,影响甘蔗生长,使植株矮小、产量降低。

  结合印度行政区域图和印度甘蔗种植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距离巴基斯坦的北方邦易受到蝗灾的影响,而该邦糖产量占印度糖产量近50%。

  蝗虫一旦侵入将影响印度甘蔗产量,进而影响印度食糖的产量。

  ▼印度甘蔗种植地分布图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印度之前的糖产量波动较大,而其国内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因此,印度政府通过大量进口或出口调控平衡国内供求,通常呈现出口三年、进口两年为一个周期的特征,在净出口国与净进口国之间转换。

  若无蝗灾影响,按此周期,印度在19/20榨季仍为出口国。但如果蝗灾超预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及印度两地区甘蔗产量下降,导致白糖供给下降,印度或许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而这,将对原本就处在牛市的糖价产生持续的助力。

  2、粮食板块

  小麦、高粱都是蝗虫喜食的种类之一,目前蝗灾已经导致中、东非一带的主要作物木薯减产。

  在巴基斯坦,蝗群已经破坏了该国近40%的农作物,巴基斯坦种植的小麦、棉花也可能遭受打击。

  ▼巴印交界处被蝗虫啃食的庄稼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信息观察网资料来源:中国企业信息观察网

  由于印巴两国地理位置相近,目前,蝗虫大军已越过印巴边界,入侵印度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邦,37万公顷农田受扰,损失超百亿卢比。

  印度也是全球的粮食大国,若虫灾进一步发展,预计对印度国内生产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全球格局。

  ▼印度出现蝗灾地区

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农药化学板块

  蝗虫防治可以分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如果2020年的蝗灾危害持续升级,将让相关领域的产品需求有大幅提升。

  05 国内两大农产品或受影响

  而从国内来看,两大农产品或将受到影响。

  1、玉米:需求持续好转,紧平衡状态或被打破

  2020年,由于我们预计猪价仍会高位运转,因此畜禽饲料对玉米的需求仍会好转,利好玉米需求。

  ▼能繁母猪回升出现阶段性拐点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而如果全球蝗灾波及到国内,则会对原本就处于紧平衡的玉米产能影响更大,这一点值得关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资料来源:中信期货资料来源:中信期货

  2、水稻:产量短期或受虫灾影响而略有下降

  由于我国水稻集中产区离印度较近,如若印度蝗灾蔓延至我国,很大可能对我国水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造成短期供给减少。

  ▼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广阔

资料来源:农业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农业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由于地理隔离因素,我们认为蝗灾对国内水稻产量影响有限,但由于水稻消费短期内稳中有升,因此还是会对供需平衡造成影响。

  ▼水稻主要消费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食用消费方面:国内水稻有近80%用于食用消费,目前,我国正处于政策性稻谷去库存的特殊阶段,未来去库存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低价米将在短期替代其他粮食消费,国内水稻需求短期或将小幅提升。

  # 饲料消费方面:2020年养殖业将逐步恢复,当前水稻竞争力较强,因此预计饲料消费有所增加。

  # 工业消费方面: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工业用粮需求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工业水稻需求继续保持增加态势。

  ▼中国水稻供需平衡表

责任编辑:郭明煜

进入中国
相关专题: 千亿只蝗虫来袭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26 瑞玛工业 002976 --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14.25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