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高管团队增持,“华科系”校企改革进程不一

华工科技高管团队增持,“华科系”校企改革进程不一
2020年01月06日 13:06 界面

原标题:华工科技高管团队增持,“华科系”校企改革进程不一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记者 刘梦然

进入2020年,校企改革继续如火如荼进行中。继复旦复华(600624.SH)近日宣布启动校企改革,拟将控制权拟转至地方国资之后,“华科系”A股公司华工科技(000988.SZ)的动作同样引人注意。

1月5日晚间,华工科技公告称,公司高管团队以自有资金方式从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股份23.67万股,增持完成后合计持有公司股份97.57万股。与高管团队“一进一出”形成对比,控股股东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产业集团”)计划在2020年6月9日前减持不超过201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持股“一进一出”

据增持情况显示,元旦结束后的1月2日和3日,包括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副总经理刘含树等13名高管,以自有资金合计491.93万元,从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公司股份23.67万股,增持完成后合计持有公司股份97.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70%。

对于增持原因,华工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称,增持原因一方面是高管团队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则为履行在2017年5月作出的承诺,公司董事长及高管以每年年度绩效薪资的30%用于增持公司股份。

最早的增持计划始于2017年5月,据当时公告显示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公司高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于当年5月16日和17日合计增持29.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331%,每股交易均价在13.083元/股-13.693元/股之间。

增持同时,公司董事长及高管自愿承诺自2017年起以每年增持公司股份,并且增持股份在华工科技工作期间不减持。此后数年公司高管团队如约增持,2018年和2019年增持金额分别为和300.48万元和269.59万元。

在高管团队履约增持同时,控股股东产业集团的系列减持计划同样引人注目。今年4月,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将在六个月期限内式减持股份不超过4000万股,即不超过本公司股份总数的3.98%。截至9月30日减持期满,产业集团共计减持20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时隔不久,产业集团继续以筹集经营发展资金为由,计划在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6月9日期间减持不超过201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截至去年12月12日,产业集团累计减持华工科技股份1008万股,占总股本的1.0026%。

对此,华工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称,由于华中科技大学不是高校改革试点单位,因此在这方面的推进并不会很快,股东的增减持行为也是出于自身需求,与校企改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对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将由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主导,公司保持密切关注。

改革进程不一

产业集团减持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根据此前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文件规定,高校与下属企业要逐步实现剥离。在此背景下,包括华工科技在内,由华中科技大学投资成立的产业集团直接或间接控股、参股的华中数控(300161.SZ)、天喻信息(300205.SZ)、锐科激光(300747.SZ)成为校企改革中的组成部分。

其中,仅华中数控于去年11月完成控制权易主,控股股东由产业集团变更为湖北民营企业家阎志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阎志。而“华科系”另外三家公司的校企改革进程还在进行中。

从目前的改革进程来看,参股公司锐科激光路径最清晰。去年6月,锐科激光首发前的5248.19万股限制性股份上市流通,几乎同一时间华工科技宣布授权管理层择机出售持有的锐科激光全部309万股,占锐科激光总股本的2.41%。如果出售完成,锐科激光或将不再贴有“华科系”标签。

不过,另两家上市公司的校企改革目前还没有明确路径。截至最近一次减持后,产业集团持有华工科技2.5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5.6739%。由于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3%,产业集团依然牢牢占据华工科技大股东之位。

在天喻信息方面,控股股东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工创投”,与产业集团受同一实控人华中科技大学控制)同样采取减持计划。在今年4月披露的减持方案中,华工创投计划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 4.88%。不过截至期满,华工创投仅实际减持1.25%。

上一轮减持期届满不久,华工创投再补上新一轮减持计划,计划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6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方式,不超过2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65%。不过,其一致行动人产业集团依然未做减持计划。

有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校方逐步降低股权比例甚至完全退出可能是华工创投改革的路径。不过,根据规定大股东以集中竞价方式连续90日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1%,大宗交易方式则要求连续90日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因此,尽管产业集团(包括华工创投)去年以来连续进行减持计划,不过如果以此实现易主还具难度。

校企改革多为剥离形式

有消息称,校企改革拟分两步推进:2018年选取部分高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2020年全面推开,原则在202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与所属企业的改革任务。因此,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校企改革也一再进行提速。

在校企改革路径上,除了高校不再新办企业之外,对于已有企业有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集中监管四种方式。不过,从实际操作来看,高校多选择“脱钩剥离”方式,包括筹划易主、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降低持股比例等。

从近日改革动态来看也是如此。山大华特(000915.SZ)于2019年12月30日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将其所持有的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企业)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协议批准后,山大华特实控人将由山东大学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

仅数天之后,复旦复华今年1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复旦大学拟将所持公司全部股份无偿划转至上海市奉贤区国资委下属企业,复旦复华的实际控制人将由教育部变更为奉贤区国资委。此外,达安基因(002030.SZ)股东中大控股将控制权无偿划转给广州国资的变更也于近日达成初步意向。

上述校企改革的运作方式均为由高校将持有股权控制权划转至地方国资,此类运作最为高效。除此之外,校企改革的目的在于尊重教育和市场经济规律,同样接受民营资本加入,如华中数控。

不过,有分析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校企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尽管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多为科技创新企业,不过受历史和体制原因等束缚,多数盈利能力不强,在引入战投方面能力有限。对于暂时没有明显接盘方的高校企业,控股股东则进行公开征集。

去年9月,诚志股份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清华控股拟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控股股东诚志科融100%股权,若该转让实施完成,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化。公司表示因系重大事项,相关过程较为复杂,目前仍未披露有效进展。同为“清控系”的辰安科技控股股东清控创投也于去年11月公开征集转让所持有的全部股权。

此外,部分高校系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而实现间接从高校剥离。 去年7月,由浙江大学实控的浙大网新(600797.SH)公告称,由于控股股东网新集团的四名股东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浙大网新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上述分析人士称,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体系。不过,在股权划转和转让过程中仍牵涉到校办企业产权不明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划分不清,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大等问题,因此改革在全面推进落实上任务较重。

华工科技 高管团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3 洁特生物 688026 --
  • 01-08 优刻得 688158 --
  • 01-07 特宝生物 688278 8.24
  • 01-07 威胜信息 688100 13.78
  • 01-06 京沪高铁 601816 4.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