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金融研究:银行转型 谁是王者?

21金融研究:银行转型 谁是王者?
2019年11月19日 0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21金融研究:银行转型,谁是王者?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息差明显收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考验。在此背景下,依靠息差的传统模式亟待变革,发展中间业务和综合化经营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转型方向。具有资本占用低、风险小、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工商银行的中收规模达到885.01亿,位居榜首。中收规模呈现出国有大行高于股份行、股份行高于城商行、城商行高于农商行的趋势。从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这一核心指标看,股份行表现突出,其中民生银行最高为30.9%。

  综合化经营也成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增加中收的重要手段。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及部分股份行已各自拥有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等子公司,但现阶段子公司对银行利润贡献较少。其中,租赁是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宠儿”,已有20家上市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股份行中收业务占比高

  有市场人士将“非利息收入”视为中间业务收入,但这一分类不够准确。比如“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来源于银行自身的投资行为而非对客户的服务,且证券交易也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中间业务。因此,本报告将中间业务收入对应到利润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一项。

  中收规模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体一致,呈现出国有大行(500-900亿,2019年上半年数据,下同)高于股份行(100-400亿)、股份行高于城商行(2-50亿)、城商行高于农商行(2亿以下)的趋势。

  具体看,四大行中收规模排在行业前列,上半年工行的中收规模达到885.01亿,位居榜首。位列第五的为招商银行,其次为中信、民生、兴业。这四大股份行的中收规模已经超过四大行中的交行,它们在中间业务方面探索较多,甚至在行业内形成颇具特色的标签,被称为“轻型银行”。受中间业务收入的带动,7万亿资产的招行营收规模已超过了约10万亿资产的交行。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上半年的中收规模仅93.39亿,低于大部分股份行。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邮储银行综合化经营程度相对较弱;二是在代理模式下,邮储银行每年为邮政集团代理金融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代理网点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由银行转移给了邮政集团,因此不体现为邮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城商行中,2019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以52.96亿的中收规模居首;农商行中,常熟银行以1.89亿的中收规模居首。与国有大行、股份行相比,农商行中收规模体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究其原因,一则中间业务种类较少,二则经营中间业务能力不足。

  从增速看,六家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中收业务增速最高。2019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中收规模同比增长21.6%,显示其已发力中收业务。主要因为其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驱动银行卡手续费收入高增长(+17.1%),以及电子支付业务驱动结算收入增速较快(+33.9%)。

  股份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收增速居前列:2019年上半年三者中收规模分别为282.92亿、127.49亿、235.46亿,同比分别增长29.4%、21.7%、17.0%。

  具体看,中信银行代销业务、银行卡业务、托管业务手续费增速分别高达37%、34.1%、45.1%,推动了净手续费的大幅回升。光大银行则是由银行卡收费、担保及承诺函业务手续费高增长推动。兴业银行则是因为银行卡业务手续费(46.2%)、代理业务手续费(39.1%)增速较快推动,其中收规模2019年上半年首度超过交行。

  城商行中,青岛银行成都银行中收增速居前列,上半年二者增速分别为69.6%、54%。农商行中,青农银行中收增速最高,为47.1%。三者也是所有上市银行中中收增速最高的银行。具体看,青岛银行银行卡手续费翻倍,成都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和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约50%,青农银行主要因为其他业务手续费暴增191%。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张家港行西安银行郑州银行、常熟银行、贵阳银行、北京银行6家银行中收规模出现了下滑,增速分别为-90.6%、-22.3%、

  -19.1%、-17.5%、-13.3%、-5.5%。6家银行中,北京银行的中收体量最大,其中收规模下滑主要因为保函及承诺业务手续费下降了24.7%。

  在衡量中间业务水平时,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是一个常用的指标。中间业务规模与营收占比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家银行“轻型化运营”的典型指标。用这一指标对比发现,股份行的中间业务占比较高,国有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20%左右。而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足10%,仍有待发展。

  具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数值最大的7家银行均为股份行,依次是民生银行(30.9%)、中信银行(30.4%)、招商银行(28.2%)、平安银行(27.1%)、兴业银行(26.2%)、华夏银行(25.5%)、浦发银行(23.2%)。这说明股份行的中收业务颇具优势。

  五大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在15%-22%之间,处于中游水平(邮储银行的这一比例低于10%)。城商行、农商行则分化严重,比如宁波银行的这一比例高于20%,位居前列,但10余家城商行、农商行的这一比例仍低于10%。

  综合来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值在14.2%,最高为30.9%(民生银行),相较于国外银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偏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处于成本不敏感、量增价跌的阶段。所谓“成本不敏感”,主要指2019年上半年中收成本收入比大多在20%以内,江苏银行甚至低至3.93%,占比不高。中间业务具有规模效应(除担保承诺业务外,基本不用承担信用风险),规模越大,收益越高。

  随着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出现,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长期看业务规模可稳步上升。但一方面监管调控持续,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这使得中间业务的费率(即服务价格)有所下行。

  大行中收业务结构较全面

  上市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统计口径不一,名称差异较大,甚至计入类别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银行单独设有理财业务收入一栏,有的则将理财业务收入计入托管业务或者代理业务手续费。不过这缺少明细数据进一步调整,因此横向比较只能相对反映各银行的中收结构情况。

  本报告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结算及清算业务(含电子银行业务)、投行咨询业务(含债券承销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代理及委托业务。

  从构成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相对比较丰富。虽然银行卡业务、结算清算业务占据主要位置,但其他业务均有一定贡献。比如建设银行中收以银行卡业务(31.1%)和结算清算业务(22.9%)为主,其他五类业务占比在3%-13%之间。中国银行还特别披露外汇买卖价差收入,上半年该项数据为35.49亿,约占其中间业务收入的6.17%。这可能因为中国银行曾作为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以经营外汇业务见长。

  和其他类型银行相比,国有大行结算清算业务优势明显。其中,农业银行该项收入占比高达34.20%。具体看,主要是由于该行对公结算等业务收入增加以及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长41.7%。

  结算清算业务需要全国乃至海外的网络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这方面国有大行具有其他类型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结算清算业务手续费一直都是国有大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此类业务市场格局也较为稳固,但由于结算类业务价格为政府指导,在让利实体的背景下,该类业务收入面临下行压力,上半年交行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为10.24亿元,同比下降了12.48%。

  股份行方面,银行卡业务贡献突出。数据显示,大多股份行银行卡业务对中收贡献超过了50%。其中上半年中信银行银行卡业务手续费210.87亿,占中收业务的三分之二。分析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同比增加53.64亿元,增长34.12%,主要由于信用卡手续费及收单业务收入增长。

  银行卡业务构成简单,分为信用卡、借记卡两大产品。但借记卡基本无账户管理费、年费,因此该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信用卡。股份行将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作为获客的重要手段,因此股份行该项业务对中收的贡献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国有大行银行卡业务也不弱,但国有大行中收来源更为广泛,从而导致银行卡业务占比低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所在区域往往也是股份行重点耕耘的区域,二者无法抽出太多资源与之竞争,因此二者银行卡中收业务占比也相对较低。2019年上半年,一些城商行、农商行银行卡中收业务增速甚至出现下滑。

  比如,2019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银行卡业务手续费2.86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7%。此外杭州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青农商行银行卡手续费分别下降8.0%、11.1%、7.1%、15.5%。

  城商行方面,代理业务贡献较多。统计数据显示,13家A股城商行代理业务占比平均为33%。其中,郑州银行该项收入占比最高达68.2%。代理业务主要分为代理销售、代理收付款、代理结算、代客交易等内容。因为城商行长期在地方耕耘,且股东大多为当地企业,其代理业务优势明显。

  此外,部分城商行的投行咨询业务也较为突出。投行咨询类业务是银行为对公客户提供的投资银行、银团贷款等融资服务,以及财务顾问、资金证明等咨询类业务,主要包括债券承销、银团贷款、财务顾问等。一些城商行此类业务策略相对激进,投行咨询业务在中收中占比较大。在业内,南京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占有颇具重量的一席。该行也单独披露该项数据:2019年上半年债券承销收入为6.85亿,约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三成。

  相比而言,农商行的中收业务品种较少。部分农商行的基层行把中间业务发展当成“副业”,往往用能吸收多少存款、发放多少贷款的标准来衡量开办中间业务的作用,缺乏系统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

  从规模看,7家农商行中收均未超过2亿,其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代理业务、结算清算两项业务,此外,银行卡业务有部分贡献。换言之,农商行“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占比高,但“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投行咨询、资产管理、担保承诺等收费性中间业务占比偏低。这可能与农商行体量较小,且人才储备不足相关。

  租赁成为综合化经营“宠儿”

  综合化经营也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增加稳定利润来源的同时,也为银行增加了弹性。所谓综合化经营,即商业银行在原来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介入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期货等领域,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一些业务也会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比如银行基金子公司基金管理手续费、证券经纪佣金收入计入托管业务中。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实质上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转变。2011年通过的“十二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中国牌照类非商业银行业务因此有了更大发展。

  当前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均积极开展综合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已有9家设立证券公司(大多注册于香港),6家投资保险公司,11 家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家设立金融租赁公司,4 家投资信托公司。此外还有多家银行设立期货、消费金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均以控股为标准)。

  具体看,除邮储银行外,五大国有银行综合化布局最为完备。其中建行最全面,拿下了证券、保险、基金、租赁、信托等牌照,工行、农行、中行尚缺信托牌照。

  股份行金融牌照的丰富程度虽弱于国有大行,但至少也有两块以上的金融牌照。除银行控股实现综合化经营之外,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也在推进金融控股集团改革,因此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的金融牌照布局不多。

  城商行主要拥有1-2块金融牌照,而且大多集中在租赁公司。城商行租赁子公司最近几年密集成立,比如青岛银行旗下青岛青银金融租赁公司于2017年2月成立、贵阳银行旗下贵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7月成立。

  相比之下,农商行基本没有综合化布局。

  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利润贡献尚小。以数据较为全面的五大行和招商、兴业、浦发为例,八家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合计利润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在2%-8%之间。其中,建行最低为2%,招行最高为7.5%。

  从利润贡献的角度来看,融资租赁业务设立最为广泛,贡献利润占比最大,其次是证券、信托、基金。近年来,银行系保险公司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其利润也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也在增加。

  究其原因,在于各项业务与银行主业的协同契合程度。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依靠其母公司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获取资金支持,以满足其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其本质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延伸,与银行协同无任何障碍,因此规模与业绩增长在银行子公司中占首位。

  证券、信托、基金业务大多借助银行的渠道、资源,缺乏深层次协作,因此发展中规中矩。保险子公司借助银行渠道实现了资产总额的迅速扩张,具有规模化效应。比如农行2012年入主嘉禾人寿并更名为农银人寿,2014年农银人寿扭亏后利润稳步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00.43万、1.11亿、1.39亿,今年上半年达到18.57亿。

  整体来看,综合化经营子公司与银行的协作方式主要为渠道合作、小规模的客户介绍等,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金融混业继续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近期来看,商业银行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成立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与相关子公司(券商、信托、基金)的协同将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子公司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

 

责任编辑:陈鑫

银行转型 中间业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0 新大正 002968 26.76
  • 11-20 迈得医疗 688310 24.79
  • 11-19 嘉美包装 002969 3.67
  • 11-19 泰和科技 300801 30.42
  • 11-19 久量股份 300808 11.0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