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

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
2019年08月31日 02:37 中国经营报

  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

  唐金燕

  编者按/《乐队的夏天》成为2019年夏季最为独特的热门音乐综艺节目。从5月25日第一期播出到8月10日结束,在12期节目期间,据云合数据热度榜显示:节目热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6月1日,第二期节目播出后,节目从十五名升至第十名,在节目进入中后期(7、8月份)之后,排名快速跃至前五,7月26日跃居第二名,仅次于由湖南卫视制作、全平台(台网同播)热播的《中餐厅》节目。

  这档节目由爱奇艺、米未传媒(以下简称“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乐队的夏天》播出第一期,豆瓣评分就已达到7.4分,目前,豆瓣评分已达到8.7分。

  《乐队的夏天》各支参赛乐队的知名度和商演价格也在提升,成为HOT5(决赛结果排名前五)之一的新裤子乐队的微博粉丝数量从节目刚开始不到10万增至100万;刺猬、click#15的商演价格在原有基础上增长超过10倍。

  《乐队的夏天》重新引发了国内大众对于摇滚音乐的关注,也带来了关于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孰是孰非的争论,以及商业与艺术能否完美结合的思考。在如今综艺类节目普遍不景气的时候,这一档节目另辟蹊径,从小众文化入手,却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完成了国内综艺类节目的逆袭。

  诞生

  是“逆袭”还是“收编”?

  甄朋在大学期间曾经玩过乐队,是个懂摇滚的老乐迷,他通过“圈里人”得知爱奇艺和米未要做一档乐队节目的时候,感到很不屑。“因为之前就有很多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做过乐队节目,但都扑街(失败)得很惨。比如之前就有《中国乐队》《超级乐队》等,但都未掀起水花。这些节目也曾尝试了很多区别于综艺的创新方式,比如《中国乐队》号称‘不海选、不PK、不淘汰’之类,但最后的结果都不好,‘摇滚’这个题材,最终被打上了‘小众’的商标,和综艺无关。”甄朋表示。

  爱奇艺销售副总裁吴刚表示:“从综艺内容上来看,乐队形式的综艺在国内可谓少之又少,但也属于内容上的蓝海市场。”

  创丰资本大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人梁建勋却认为,《乐队的夏天》在节目设计的定调与定性方面,具备了爆款综艺的潜质。在定性方面,这档节目的卖点在于,抓住了各个年龄层对于音乐消费的需求。在参加比赛的三十一支乐队中,不乏乐队前辈,如成立于1989年的面孔乐队、成立于1997年的反光镜乐队、成立于1998年的旺福乐队和成立于1999年的痛仰乐队等,引起了60后的泪水、70后的情怀、80后的热情,融合了中生代的翻唱、新生代乐队的创新。而刺猬乐队、盘尼西林乐队、九连真人等乐队的加入,也吸引了热爱音乐的80后、90后的目光。

  其次,是在定调方面,乐队属于亚文化领域。“任何亚文化能否影响观众,其实只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产品能不能商业化,第二个就是在当前的市场中,它有没有重新支配重新定义的权利。如果两者具备,就会有观众,《乐队的夏天》做到了这一点。”梁建勋说。

  不可否认的是,小众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主流市场的青睐,比如《中国有嘻哈》《即刻电音》《这就是街舞》等。美国社会趋势观察家詹姆斯·哈金在《小众行为学》中表示,“主流文化和小众文化并不一直都是针锋相对的,而是之间保持着互相交流和沟通的状态,主流文化从小众文化汲取养分,并且希望能够收编小众文化,但往往不会成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娱乐行业的发展变化,消费者选择性更强,不再只是接受所谓主流给的音乐,而是会自发性地去选择音乐,他们的选择范围也会变得更加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把主流文化和小众文化的界限搞混,反而会去享受贴了小众标签的文化。小众文化给消费者贴了所谓“地下”的标签,却让消费者感觉这个“标签”保持了自己独立性,让他们感到了另一种“卓尔不群的乐趣”。

  在《即刻电音》节目组中的一位嘉宾曾提到,实验电子音乐作为电子音乐范畴中的小众音乐,是音乐制作人通过各种实验和研究得出来的成果,虽然非资深听众难以理解,但他们的成果会成为“主流”电子音乐的养分,其中的一些部分有可能会被解释消化成为更贴近主流品味的作品。实验电子音乐本身并没有必要成为主流,但它的存在本身是具有价值的。

  “一支乐队只要有1000个粉丝,就能活着。”北京疆进酒Livehouse(为乐队或是独立歌手开小型演唱会的场地)主理人左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无数的另类音乐随着流媒体的发展,再加上消费者越来越有自主的选择性,都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正如詹姆斯·哈金所说,“我们正被大量的亚文化统治,现在已经到了愿意去贩卖主流文化但没有人埋单的时代了。”

  左野认为,实际上是独立音乐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乐队的夏天》这类乐队节目的产生。据左野的说法,从2014年到2017年三年,中国Livehouse数量增长了三倍,“比如在成都,像我们这么大的场地(容纳数百人的场地),有四五家。在全国范围内,如果再加上各类文化园区,每个城市还会有很多。此外,总体乐队数量在增加,乐迷数量也在增加。”左野说。

  按照左野的说法,随着独立音乐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流行音乐不得不开始关注所谓的“小众音乐”了。

  究竟是摇滚乐“逆袭”了《乐队的夏天》,还是《乐队的夏天》“收编”了摇滚乐?

  《乐队的夏天》总制片人牟頔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她说,“米未不会按‘类型’想问题。所谓‘类型’划分,其实都是评论者做行业梳理时用的一种工具。做内容的人,最核心的是表达,其实就是你到底想说一个什么事?米未的创作逻辑很简单,就是遇到了一群有意思的人,打动了团队,然后团队才有可能考虑将这种‘打动’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格局去细分什么大众和小众问题。”

  创新

  从音乐节目到关于“人”的节目

  作为资深摇滚乐迷,让甄朋感到意外的是,《乐队的夏天》用的居然是超高水准的的舞美设备。在他看来,乐队的夏天的舞台配置比很多音乐节现场还要高端,并且还邀请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工程师金少刚担纲节目的音响制作人。微博上更是有很多专业粉丝对节目组的剪辑、设备等赞不绝口。

  硬件设备的水准“上去了”,而节目的“软内容”也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是音乐质量上的保障,“坦白说摇滚音乐是60、70、80后曾经红火过后的事物,节目组用翻唱的形式,在现场重新唤起了观众的激情、热泪和掌声。然后,再推出乐队自己的原创作品。”梁建勋表示,老歌的怀旧和新歌的感染力,让观众在欣赏方式上实现了从预热到惊喜的无缝对接,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除了音乐本身以外,乐队的故事也成为这档节目的一大看点。米未创始人马东沿袭了《奇葩说》“话题”传播的特色,“《乐队的夏天》不是音乐节目,而是‘人的节目’,乐和队是一个词,但在我们心中,队大于乐。”马东表示。

  不过,乐队的故事并非如节目组当初设想的一样,用乐队“互怼”的方式呈现话题,倒是先有痛仰乐队主唱高虎连环“怼”马东的段子在网络媒体上火爆传播,其次,乐评人互相“挤兑”也成了节目一大看点。虽然与当初设计的不一样,但作为商业节目,马东还是担心节目的热度不够,为此,又另外制作了VIP花絮节目《乐队我做东》,由马东专程邀请乐队吃饭聊天,每支乐队都会被问到“输给哪支乐队你会感到最不服?”

  乐队的语言是自成体系的,并且呈现在一个亚文化圈层里,伴随着节目的播出,乐队文化的独立和鲜明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节目视频、社交媒体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乐评人李赤认为,“这个节目表现了较多的属于摇滚圈的‘语言’,可能对观众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但与此同时也会提高收视率”。

  在乐队的夏天与汽车品牌的合作广告中,乐评人作为主角出现,与汽车搭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广告片中,人工智能机器人询问乐评人,“你觉得新老乐队同台比赛是不是不太公平?”而乐评人直言:“怎么不合适了,凭什么要服你们这帮‘老梆子’啊!”

  梁建勋表示,“乐队或许一开始并没有商业化的卖点,但他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是最重要的。60后和70后有很多人在现实面前放弃了理想,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让他们找到了爆发的出口。而类似盘尼西林、click#15这类年轻乐队的诸多歌曲,深深抓住了90后、95后、00后的心。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困扰,可能也没有那么多追求,可他们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没有符号。这类年轻人的需求,在节目中也有充分表现。”

  但是,《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对这档节目持不同观点的人也大有人在。经常去看音乐现场演出的庆川(化名)并未看过完整的节目,她对《乐队的夏天》的评价是“没有新意”。

  “只是将选秀的模式简单地套用到乐队上,手法上也是单纯利用一些能制造冲突的片段吸睛,还假装套上‘朋克’精神。但我觉得那根本不足以称为真诚和朋克,只是更直接、更商业一点而已。这个节目就是资本和流量的招安,是短暂的施舍,没有自己的生命力,当资本去寻找下一个热点的时候,你就只重回地下,观众的关注也会随之退却。”庆川表示。

  未来

  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的商业化模式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品牌方和平台方对网络综艺的成本控制会比较严格,”中国投资协会主任研究员曹海涛告诉记者,网综的利润微薄,而电视台的利润相对较好,因此较为保守的资方会倾向于投“台网联动”的综艺节目。“这几年大家都已经受过很多伤了,谁也不确定,第一是台网联动,第二是要有可持续性,别的都可能是昙花一现,比如今年火了,明年会火吗?火了能挣钱吗?”

  《乐队的夏天》在商业上比较特殊的,是其会将节目的商业模式延伸到线下。梁建勋告诉记者,网络综艺节目一般而言第一季并不是赚钱的,只有发展到第二季、第三季才会赚钱。将现场音乐纳入到综艺节目产业模式中,也是产业链的一种延伸。

  《中国有嘻哈》之后,嘻哈歌手的演出费有所提升,但对于节目组而言,却并未从中获得明显的商业效益。此次《乐队的夏天》比赛结束后,由米未与爱奇艺出品,太合音乐和摩登天空主办,将在12月启程“乐队的夏天”品牌巡演。

  据媒体报道,节目制作公司米未拥有乐队一年的商业独家代理。牟頔也表示,“《乐队的夏天》后续乐队巡演最理想的状态是不赔,最差可能是赔10%~20%。”

  牟頔希望将巡演做成一个品牌,“我们现在计划做五强乐队的巡演,但我们的价值观就是要慢慢来,不能把巡演做成割韭菜形式,一轮做太多地方,挣快钱。此次只做五个城市,扎扎实实从乐队制作、选曲、包装,都把它做成一个上乘的演出。”

  对于节目播出后四个月才做巡演的质疑,牟頔表示并不怕热度消散。“还是那个问题,你要相信内容本身的力量,巡演本身自己就有能量。准备巡演最好的周期至少需要三个月,为了热度趁这两个月马上做,肯定是草台班子。大家心态都平稳下来再做巡演,对乐队来说也是好事。”牟頔表示。

  《乐队的夏天》在播放期间,也联合了多家Livehouse,通过屏幕播放这档节目,左野是参加节目的乐评人,同时也参与了播放节目的活动。不过他也告诉记者,其实并无多少人专门来到Livehouse看屏幕里的演出。

  天津DAFA场地主理人杨鸣认为,目前Livehouse是一个不赚钱的生意。在《乐队的夏天》播出后,他的场地观众数量并没有得到提升。“(《乐队的夏天》)可能能让少数人富起来。但实话说,它最实际的意义还在于这些主办机构能否最终赚到钱,而并没有起到影响观众到现场去听摇滚乐的作用。而摇滚乐最大的价值是到现场去感受,而不是在屏幕上。”杨鸣表示。

  观察

  商业化和商品化完全不一样

  记者采访的多数人都认为,对于音乐类节目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质量。比如《乐队的夏天》HOT5的乐队中,新裤子乐队、刺猬乐队、痛仰乐队在上综艺前,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演出经验和专辑作品。

  《乐队的夏天》让很多原教旨主义的摇滚乐迷担心音乐环境遭到破坏。但乐评人左野认为,商品化和商业化不一样,商业化是推出音乐的一个过程或者说规矩,但是商品化是指音乐变得油腻、口水化、不思进取的结果。两者完全不一样。

  “真正的好的音乐,是在艺术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翻自我。为什么看摇滚的风格变化那么大、迭代那么快?其实每一次迭代都是在于这些音乐人开始对上一代的东西感到出问题、不满的结果。因为很多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会被‘大卸八块’,将原来好的地方放大、变俗,最终变成商品。”左野说。

  左野所说的商品化,是指程序化地生产加工音乐作品。

  乐队音乐和主流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乐队音乐是“玩”出来的,有很多“个人”的东西,而非“市场”上的东西。九连真人乐队主唱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的创作方式,首先由主唱、吉他来产生音乐动机,随后通过乐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演奏来完善作品。

  但是,单纯“玩”出来的音乐也并非就能创作真正的好作品。如今在海外有一个词汇叫做“industryplant”,常常用于形容看上去一些横空出世、通过自学成才的音乐“天才”,实际上,这样的“天才”背后离不开专业机构或者有资金实力的人的支持与推动。他们的作品经过精心的雕琢,配合他们的“天才”人设,才能够火爆市场。但是他们并不“独立”,他们的创作状况也并不完全真实的。

  是否真实,成为乐迷心中的一杆秤砣。乐迷庆川就直言,自己无法欣赏屏幕里已修音的现场,她认为如果乐迷在这样的修饰下喜爱上某支乐队,但在现场却是“车祸”,那无异于是“欺诈”。

  乐评人李赤告诉记者,他认为节目的舞美、镜头还是“不够酷”。“新裤子、反光镜、刺猬乐队,我在现场看了很多,觉着远远比我在屏幕里看的好,为什么?因为灯光、舞台(在音乐现场)很普通,就是一味地炫,还有化妆,可能是我从未见过他们化妆吧,感到很不自然。其实好作品就像一个长得很朴素的人,你非得让她穿着奇装异服,或者说穿得像公主一样,那未必是她的气场。有时候确实看小众文化还是应该符合小众文化的调性。”

  “在现场,我们的注意力都在演出者的身上,是这个演出本身,而不是那种会放大的被无限延展的东西。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舞台,很多的灯光,很刻意的一些动作,那通常不适合这种音乐,摇滚乐最重要的是真实、是感动。”李赤说。

  美国社会趋势观察家詹姆斯·哈金也认为,小众文化的独特内涵与调性成为主流文化的内容和养分,为了维持这一营养的持续有效的输送,应该让小众与另类能够一直以原有的方式进行发展。

  乐队发展的方式与流行音乐产业中“工业制造”、一炮而红的造星模式不同,乐队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国目前有几千支乐队,一支乐队从组建开始,虽然可能粉丝数量只有几百人甚至几十人,但通过作品上传至流媒体,或Livehouse等演出来增加粉丝、扩大影响力,优秀的乐队的演出现场也会从一开始几百人场地,到几千人、几万人的规模。

  “我觉得对于《乐队的夏天》,要我们给予掌声的话,也是一个谨慎的掌声。摇滚乐真的就可以这样做下去吗?也许会让本来就浮躁的乐队更为浮躁,捷径的出现,往往意味着需要磨炼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放弃或者消失,那条靠演出、靠作品、靠忍耐不断去耕耘的路会更加暗淡与艰难。我本人还是相信艺术作品本身的魅力。”李赤表示。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5 五方光电 002962 --
  • 09-04 科博达 603786 --
  • 08-28 中科软 603927 16.18
  • 08-28 安博通 688168 56.88
  • 08-27 瑞达期货 002961 5.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