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马伯庸谈《长安十二时辰》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

原著作者马伯庸谈《长安十二时辰》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
2019年07月10日 01:15 新闻晨报

原标题:原著作者马伯庸谈《长安十二时辰》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

  晨报记者 徐 颖

  由雷佳音、易烊千玺、周一围等主演的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后口碑迅速炸裂。这部制作精良、剧情精彩的优质古装作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背后的男人”马伯庸又是何许人也?作为原著小说作者,他对该剧最得意的又是什么?日前,马伯庸接受了记者采访。

  马伯庸(人称“马亲王”),其实火了已有十多年,最初尝试创作,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时他还在上海读大学。在一个名叫“银河英雄传说”的同人论坛上,他和网友们自娱自乐开始了原创之路。他的出道作品是以三国为背景的谍战小说《风起陇西》,此后又推出《风雨》、《三国机密》等代表作,这些作品被网友们称为“考据型悬疑文学”。2012年,马伯庸新作《古董局中局》问世。这部以古董文物鉴别收藏为切入点,讲述一个家族一千多年来守护国宝历程的小说,迅速俘获了读者的心。

  写作之外,马伯庸不仅是个微博红人,还是个知乎活跃分子,而《长安十二时辰》的最初构想竟然源自知乎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当被问及对电视剧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时,马伯庸回答:“我对这部剧最满意的地方,就在于它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维度。比如,看这部剧,喜欢甲胄的人,可以去探讨甲胄的造型;喜欢服饰的人,可以去了解、研究服饰;喜欢长安城建筑造型的人,可以去讨论哪座建筑属于哪段历史,像不像……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个点,然后去做深入探讨。这对一个剧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对话马伯庸

  “给长安写一部传记一直是我的梦想”

  问:原作的诞生有何故事?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为何将年代设定在大唐?

  答:这本小说最早的灵感是有人在知乎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刺客信条发生在中国会是怎么样?”当时我就开了个脑洞,如果是发生在唐朝的长安城会是怎么样。写完之后觉得这个光写一个短篇有点可惜了,就开始往下扩成一个小说,越写越长,最后变成目前这么一个东西。

  创作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写我心目中梦想的长安城。因为唐代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代,尤其是盛唐的长安城,全世界的不同种族、不同的文明信仰、不同的习惯和习俗,同时具体到一个城市里来,是一个非常壮观、让人觉得美好的地方。所以说长安城实际上超越了时代,是一个会存在于中国人心目中的永恒之城,给它写一部传记也一直是我的梦想。

  问:小说和剧最大的看点是“死囚”张小敬保护长安城百姓。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你如何运用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

  答:张小敬这个人物就是历史人物,在《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就有记载,但是就一笔:“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我写东西从来不去改变真实的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努力,我只能让小说的桥段和人物去迎合这些真正的历史。唯有如此,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质感。所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小说放到历史中去,我觉得一定要尊重历史本身的规律和事实,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说服力。

  “我确实是一个通俗化的历史写作者”

  问: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画面感非常强,是否做了贴近影视化的尝试?对你影响最大的影视作品是什么?

  答:小说没有做影视化的尝试,而是把影视作品的很多技巧应用在文字写作中,所以,才会有很多读者在阅读《长安十二时辰》时,感觉好像在看影视画面。对我影响最大的影视作品太多了,看好莱坞电影以及欧美电视剧会发现,很多导演都做到了一点,就是足够简单足够好看,那么,简单和好看之间到底该怎么结合好才精彩呢?这是我从这些作品身上学到的东西。

  问:有评论说《长安十二时辰》在密集的反转和紧张节奏书写中,牺牲了对人物的深度挖掘,你认同吗?

  答:密集反转和紧张节奏下,人物深度还是可以再做挖掘的。我觉得,一个高明的作者,他可能用几句话、几个小桥段,整个人物就立住了。至于《长安十二时辰》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原著作者没法评论,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就可以了。

  问:写三国故事、大唐故事、古董探秘,这些作品的特点都是知识点丰富。你是不是写一部就深钻进去研究哪一块历史?

  答:其实我并不是特别精通历史知识。在写作之前,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资料,然后再把这些资料消化,化为己用,放到故事情节里去。对于每一段历史,我也没有那么内行,真正需要做的事,是虚心一点,多去请教专业人士。

  问:有人说你是将历史通俗化的一个写作者,你认同吗?合格的通俗小说作家的作品应具备什么特色?

  答:我确实就是一个通俗化的历史写作者。我希望把学术界高深的历史知识,通过轻松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众,让大众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对于写作者来说,并没有什么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的区别,写作者只是诚实地把自己所想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至于阅读起来是什么感觉,这是读者的判断。

  问:怎么看你的《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与历史的关系?

  答:我的小说只是把历史知识点用更好、更有意思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这是关键,我觉得,没必要端着架子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一定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载体,去了解历史,要么是一本精彩的小说,要么是一部好看的剧,让大家对某个时代产生兴趣,愿意往更深处去了解的人,可以借这个契机去学习。文艺作品就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历史入门的钥匙。

  “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要‘内外兼修’”

  问:小说的最后围拢在“守护长安”这样一个命题,尤其是里面的人性价值观让人记忆深刻。对此,你有何考量呢?

  答:任何一个小说最早考虑的绝不是情节或者人物,最早考虑到的一定是它的主题或是情怀。从情怀生出人物,从人物再展开情节,这是小说创作的规律。写《长安十二时辰》,首先面对的就是我想表达什么思想,其实有很多选择。最终,我觉得这个故事一定是现代化的故事,它讲的一定是现代人所关心的,也就是守护,而且守护的是平民,不是那些高官贵族。主题我最后定下来就是——守护这座城市,守护城市里这些普通人。根据这个主题,我衍生出相关的人物,让这些人物自己走起来,人物走起来衍生出相关的故事。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问:《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传统故事。你觉得应该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故事,并让这些走出去?

  答:讲好一个中国传统故事,除了要注重技术上的内涵,也要注意外在的包装。(过去)中国茅台虽然非常好,但叫草包金,让人觉得好像不值钱。中国文化也是这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自己的体系。我们在推广这些内涵给我们下一代,给国境之外的人,就不能简单地只去考虑它多符合历史,文化内涵有多深。因为这很难打动别人,真正打动别人的始终是一个好的故事,我们通过好的故事,通过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创新,把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

  问:《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更多人知道了你,但最近看到有篇文章说你不想太火,是这样吗?

  答:作为一个普通人,当然很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外界的影响很小。写作不会因为外界评价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外界流行写言情,就去写言情,外界流行写权谋,就去写权谋。这是不对的,而且也做不到,写作者能做的就是写自己擅长的东西。

长安十二时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新光光电 688011 38.09
  • 07-10 铂力特 688333 33
  • 07-10 中微公司 688012 29.01
  • 07-10 福光股份 688010 25.22
  • 07-10 乐鑫科技 688018 62.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