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浩荡来袭 引爆两市业绩地雷
周楠
[同时,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总监对记者表示,不排除通过商誉手段隐藏未来要释放的利润的可能,商誉一旦在未来增值,可能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估值和市值,在市值重回高峰时,再融资能力相应提高。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次性出清,未必是坏事,出清之后,业绩压力减小,但上述情况适用于主业清晰而有价值的公司。]
适逢春节假期前一周,同时也是2018年度业绩预告披露的最后一周,商誉减值却“浩荡来袭”,带来一份市场并不乐见的“惊喜”。
商誉减值的公告仍不断更新。1月30日,勤上股份(002638.SZ)发布的业绩下修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亏损12亿元至15亿元,同时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确认约1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此外,还有珈伟新能(300317.SZ)等公司发布计提商誉减值公告。
而在1月29日晚间,人福医药(600079.SH)抛出30亿元的年内最大商誉减值计提数额,多家公司批量发布涉及“下修业务、计提减值”的公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骅威文化(002502.SZ)、高升控股(000971.SZ)、银河电子(002519.SZ)等多家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数额均在10亿元左右。
市场情绪降至冰点。1月30日,西宁特钢(600117.SH)、奥马电器(002668.SZ)、达华智能(002512.SZ)、银河电子等个股集体开盘跌停。截至当日收盘,两市跌停个股多达70只,爆雷股是跌停板的主力军。
两市雷声不断
人福医药业绩爆雷叠加大额商誉减值计提,也让背后一众机构踩雷。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人福医药前十大股东中,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持有人福医药3.961亿股,持股比例29.26%。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央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二、三,分别持有4259万股和4048万股,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3.15%和2.99%。此外,前十大股东中还有多个基金资管计划和社保基金,包括工商银行汇添富-优势医药企业定增计划2号资产管理计划等。
实际上,时间往前推进,在1月29日之前,商誉也已成为2018年上市公司的业绩痛点。此前,宁波东力(002164.SZ)、恒康医疗(002219.SZ)、雏鹰农牧(002477.SZ)业绩亏损部分原因均涉及商誉减值准备。
另据第一财经1月10日报道,1月7日至10日间,投资者即通过“上证e互动”等平台向70余家上市公司追问商誉问题,但彼时,上述70余家上市公司中回答者占比还不到1/4。
彼时冷,此时热。对商誉问题集中出现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2014至2015年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高峰期,积累了较高的商誉,三年业绩承诺压力消减后,普遍出现业绩下滑从而导致商誉减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每年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如果被并购对象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时,就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而商誉减值损失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导致业绩变脸。
记者梳理部分公司公告发现,对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多家公司归因为行业周期、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等。飞马国际(002210.SZ)1月29日发布的业绩下修预告表示,报告期内,对公司境外子公司恺恩资源未来经营情况的分析预测,公司判断因收购恺恩资源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因此拟计提相应商誉减值准备。
批量计提商誉减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行业周期影响,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对公司影响可能并不是长期的,这类型个股当业绩亏损情况改善,或市场反应过去之后,股价往往能够走稳。
商誉减值个案的披露尚属正常,但近期市场呈现出批量、系统性的商誉减值计提准备公告释放现象,原因为何?
首先,从交易所对业绩预报披露时间规定来看,上海和深圳主板年报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截止日是1月31日。有条件主要指净利润或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同比变动超过50%或者扭亏为盈。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条件,就没有要求披露。而创业板则是强制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在1月31日前披露年报预告。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目前,创业板共有742只股票,目前已披露年报预告的个股家数只有约一半。这周还剩下2个交易日,创业板年报预告将进入密集披露期。一般而言,业绩优秀的创业板公司都会抢先披露业绩,而越是拖到最后的,往往都是业绩不达预期公司。这类公司赶在本周密集披露,于是出现“雷报”披露的密集期。
去年底有专家提出将商誉改成逐年摊销法。很多公司一年的盈利也就一亿元左右,然而账上商誉却有十几亿、几十亿,按照现在的方法,只要找一年大幅计提一下就行了,不至于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风险。如果变成逐年摊销,那么每年都变亏损,等于直接宣告退市。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趁着在新的会计方法没实行前抓紧把商誉洗掉,长痛不如短痛。
业内人士认为,还与当下整体市场环境有关。
“在熊市期间,企业倾向于多计提减值损失,为来年业绩打造一个低基数。”星石投资合伙人、副总经理易爰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因此商誉减值损失计提的多少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上市公司也可以据此对企业盈利进行合理调整。
“商誉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减值,另一方面在此后还有增值的可能。”中邮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毅敏在采访中表示。
同时,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总监对记者表示,不排除通过商誉手段隐藏未来要释放的利润的可能,商誉一旦在未来增值,可能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估值和市值,在市值重回高峰时,再融资能力相应提高。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次性出清,未必是坏事,出清之后,业绩压力减小,但上述情况适用于主业清晰而有价值的公司。
长期考量之下,市场短期影响已经显现。从投资者角度及1月30日的市场表现来看,“用脚投票”的情况可能已经出现。
问询紧随其后
交易所的问询紧随其后。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29日晚间至今,深交所向晨鑫科技(002447.SZ)、风华高科(000636.SZ)、奥维通信(002231.SZ)、骅威文化、飞马国际等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计提减值、业绩下滑的原因及其他财务问题。上交所在人福医药业绩预告发出当晚即对公司发出问询函,问题直指公司是否涉嫌“业绩大洗澡”。
然而,在部分公司的业绩预告中,商誉减值情况尚未明确说明。达华智能1月29日发布的下修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8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元至17亿元,此前预期亏损5.14亿元至5.99亿元。报告期内,部分子公司收入下降,公司按照谨慎性原则对相关业务的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商誉等进行清查,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有这个事(商誉减值),但是现在具体数额确定不了,会在业绩快报或者年报里面再披露的。”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达华智能时获得如上回复。
此外,奥马电器、ST九有(600462.SH)、飞马国际等均表示拟计提相应商誉减值准备,最终减值计提金额将经审计后确定。
后续影响如何?
根据2018年三季报数据,全部A股的商誉规模达14487亿,其中创业板的商誉问题更为突出,商誉/净资产比例达19.24%,远高于主板2.6%的比值。
“今年1月中下旬,创业板业绩预告中会集中爆发出来,这一块的风险是比较大的。还是要对创业板以及具有很高占比的并购重组行业处在相对偏谨慎的阶段。”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
但市场人士认为,市场对于商誉减值已经有比较充分的预期,风险释放后轻装上阵。“在年初的春季躁动行情当中,由于对商誉减值的担忧,创业板涨幅在各大指数当中垫底。因此,1月底商誉风险集中释放过后,有望带来部分公司的业绩底,A股能够轻装上阵。”易爰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对于商誉减值的监管要求,有律师认为,对于商誉减值的原因,上市公司需做出充分披露。“一个是发生的时间,一个是事由,即计提商誉减值的原因。”对于商誉减值的披露,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表示,应做到上述两点,尤其对于商誉减值原因应进行充分的说明。
但市场上出现批量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张远忠认为,商誉减值发生的时间点各有不同,应及早披露,未确定数额可延期披露,但对于具体数字不可拒报。此外,张远忠表示,如果商誉减值涉及违规或信息披露违规相关问题,应明确违规原因和种类。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