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沃尔沃环境奖得主:中国有能力做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创新实验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徐路易 来源:澎湃新闻
“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将由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城市决定。”2018年沃尔沃环境奖得主、澳洲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生态学教授白雪梅表示。目前白雪梅的研究重心在快速城市化及其环境影响、城市系统解构功能与代谢,城市与气候变化、城市可持续实验及转型等。
沃尔沃环境奖由沃尔沃集团设立于1988年,每年颁发一次,并通过独立的沃尔沃环境奖基金会董事会颁发。奖项主要面向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科学家和工程师,授予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卓越创新或科学贡献的个人或组织。澳大利亚籍华裔 学者白雪梅教授是“沃尔沃环境奖”建立30年来的第二位华人获奖者,第一位是中国冰川研究学者秦大河。
白雪梅
白雪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表示,很多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过程前所未有,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将承担全球人口增长的90%。目前经合组织的城市人口比例超过70%,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规模最大且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数量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迁移”。从1978年到2012年,城市居民的比例从17.9%增加到52.6%。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2014年3月,中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规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长1%,到2020年达到60%左右。
然而,在经济以惊人速度增长的同时,快速城市化也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河流和土壤的污染。目前,中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转型,但这项任务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在2014年于《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评论中,白雪梅指出目前中国在城市化政策上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土地、人口和环境三大方面。
土地:城市发展占用耕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78.5%,而城市人口的只增长了46%。中国农村的快速城市化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年增高息息相关,据统计,2012年土地财政约占地方政府收入的70%。从2005年至2011年,土地财政增加了六倍。
白雪梅表示,大约有一半的城市规模增长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安全的隐患。为了遏制农业用地的流失,政府严格规定,要求城市在其他地方新增同等数量的耕地,或减少用于农村住房的土地面积,以平衡已经发展为城市用地的农地面积。
然而,白雪梅认为这些政策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在竭力寻找非农业用地的过程中,城市开垦了湿地和湖泊,并改造原始山脉。在过去20年里因为开垦和开发,曾因湖泊而闻名的武汉市已经失去了约70%的湖泊。
除了耕地流失,白雪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城市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还包括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粮食浪费,以及城市工业与生活污染等, 但这些方面目前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只关注如何控制扩张而不关注背后的机理是很难有成效的。城市扩张问题要与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等问题挂起钩来,用系统的理念来考虑。”白雪梅表示。
人口:“青黄不接”的外来务工群体
除了城市用地的急剧扩张,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发布的蓝皮书,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为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近几年,农村人口依然在不断下降,但与之相悖的却是农村住宅用地的迅速增长。
“很多超一线城市的发展,实际上是得益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廉价奉献。”白雪梅表示,“而中国的城市之所以能够低成本地增长,牺牲的也是外来人口的需求。”
尽管城市资源是有限的,平衡城市资源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之间也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在资源范围内,完全有能力为所有居民(包括本地人口、流动人口)提供比目前更多的基本服务。
而土地问题也与人口问题息息相关。白雪梅表示,由于在城市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不愿意放弃农村土地配额,而这些农村土地配额却并没有被耕种。大部分人将积蓄寄回农村,在农业用地上扩建房屋。用于建筑用地的农村土地比城市土地多四倍,且效率低下。据测算,通过清理废弃的住宅用地等方式优化农村住宅用地,可以新增超过758万公顷的耕地。
此外,相关政策的滞后也使得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人口无法得到很好的安置。2013年约有2.5亿流动务工人员无法通过户籍制度融入城市社区,因此无法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险和其他服务。大部分务工人员住在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内,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或教育资源。因此,白雪梅表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设施和子女教育,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生活,对实现政策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城市化的动力始终应该是让农村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不管是现在的城市居民还是未来的城市居民,都应该对城市的塑造有发言权。”白雪梅表示。
环境:城市贡献了75%的碳最终能源消费排放
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各项功能日渐齐全,而这些都驱动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包括对食物、水,及工业原材料的需求。白雪梅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和尖锐,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往往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及科学技术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目前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占所有来自最终能源消费排放的75%。
白雪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对于很多北方城市来说,大气污染是最直观且对居民健康影响巨大的环境问题,但实际上源于城市的水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也很严重。
目前国内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垃圾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再次是焚烧处理,所占比例较小。而处理方式的不当会对城市地下水和空气都会直接造成严重的污染,解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目前中国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受到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的制定与有效执行、公众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社会主流消费观和价值改变。”白雪梅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有“前车之鉴”,能够尽可能避免重蹈高污染发展模式的覆辙,实践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快速城市化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可持续技术和实践的巨大机会。白雪梅举例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将通过改进绿色建筑规范和证书及认证系统,强制绿色建筑的采用,并鼓励开发绿色建筑材料,从而大幅提高新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根据规划,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要从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
此外,白雪梅认为,大规模的新区建设是一个创新引进尖端技术及理念,并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好机会。而中国在不同城市进行的新区建设,其摸索出的模式和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也会有借鉴意义。
“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有能力来做一些别的地方想不到也做不到的城市发展创新实验。”白雪梅表示。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陈合群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