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焦虑并未解决,知识付费“共谋”还如何继续?

当知识焦虑并未解决,知识付费“共谋”还如何继续?
2019年01月27日 19:40 清科研究中心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有一家影视公司在知识付费如火如荼之时,开发了一门线上付费课程。这项课程针对的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基本剧作专业经验却又怀着无限的好奇心和丰沛热情,想在影视领域大展拳脚的年轻人的。课程规划上大致是这样:一周内由具有实战经验的知名编剧老师坐镇,为大家讲解剧本写作时所面临的困惑,比如写作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好把剧本成功推销出去,你的人物小传如何写才能第一眼就抓住资方的眼球,这名编剧甚至还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秘籍”在课上倾囊相授。只有理论的授课是不够的,接下来,授课老师还为学生们留下了作业,学生写完作业后,它将单独辅导指出剧本习作上的不足之处。

听起来,又是课上秘籍传授,又是课下一对一辅导,这项课程似乎是还挺像回事儿的。但是这项课程在开课之后不久,就被交完学费的学生骂了个狗血喷头。原来,这老师的确是有代表作的,只是代表作的口碑评价堪比《富春山居图》,学员感到自己被侮辱了,甚至有人叫嚣着要退还学费,这当然是不无幼稚的诉求,好比你在超市购买的商品发现不如预期,也不会去超市门口嚷嚷着要退货,只是永远不再成为它的顾客便是了。

上述我听来的真实案例不妨将其看做是观察2018年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个缩影。在这一年,各行各业的知识付费平台纷纷开始崛起,传统出版公司中的思维活跃者已经成立了子公司,与视频音频平台合作,联合旗下的作者,推出针对在策划初期就有强定位属性的节目,如理想国旗下的看理想、《三联生活周刊》推出的“中读”。而罗振宇、吴晓波这些最早一批的试水者如今已然是知识付费领域市场的龙头老大。听起来一片繁荣之际,却有调查显示,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购买率相比前两年前的狂热,如今有了降温,纵然不断有新的节目产品涌现,而用户的热情却不复当初了。

知识付费潮的降温没什么不妥,全民追逐“知识”反而才是奇怪的景象,这就像全民“反智”一样的可怕。知识付费的退潮,其实是用户逐渐对自身的认知清晰和产品未达到用户预期的效果的双重因素导致的。

就像很多人买完书都只是随便翻翻就结束了,音视频节目之于许多人,往往就是书籍的替代品,比起文字来,音、视频节目往往以更轻松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想要的信息。色彩、图像和声音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也当然要胜过冰冷的文字。但是知识付费中的许多产品,是在文字文本的基础上的提炼和概括,囿于它依靠时间理念碎片化这一机制运作,它必须做到将产品的亮点用极为精简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拒绝复杂化、拒绝详细的论证和辩证的思考,更拒绝文本中体现的犹疑不决的探索态度,因为种种以上都会对节目的传播带来有害的影响。然而,简化后的“知识”形态注定只是八卦式的学问猎奇、它跟真正的知识——不管是提高专业水准的知识,还是提高自我美学修养的知识的距离都是越来越远的。而与此相悖的是,许多知识付费产品的营销卖点却一直是贩卖对于知识的焦虑,但这种焦虑却无法通过它提供的产品达成,用户对产品预期落空,自然不会再对自己的焦虑进行有效的投资。

其实所谓知识的焦虑,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如果你真的对知识感到焦虑,或许你该静下心来,好好去埋头书斋,深入钻研,而不是摆出一副焦虑的姿态告诉别人你很焦虑。“知识焦虑”是个伪命题,成功焦虑才是掩藏在这个命题下的事实,但是成功学现在已经沦为被人讥讽的笑柄,成功学旗号下的产品从来没令人取得成功,是不能再度拿来充当诱饵了。而经过包装的知识产品,乍看之下还消除了知识上的阶层壁垒,何况还有那些昔日里难得一见的名师亲自授课。然而这一切的动机都不是对知识的求索本身,它在潜在意图中为用户勾勒的图景指向的是声望与利益。而用户自然也默默承认这一点。

也许,几大知识平台已经越发意识到“知识焦虑”的宣传卖点正在走向式微,所以今年的几大付费知识平台邀请来更多的知名学院派专家、学者,结合这些学者们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策划包装。原北大的经济学教师薛兆丰的课程在得到APP上的订阅量超过25万,而在得到专栏上的知名度也进而反哺了他的图书销量。有人说这是一个学者明星化的时代,学者从未像现在这样堂而皇之地在年轻人颇受喜欢的节目里收获这么多好感。其实这话说的未免言过其实,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带来了空前的便利条件。

而学者、知识分子的明星化并非什么新鲜事情,英国知名作家瑞·蒙克在《罗素传》中提及罗素在结婚生子后为养家糊口,放弃严肃哲学的思考与写作,转而来者不拒大量撰写报刊专栏,还开设了许多针对普罗大众的讲座,但是在一些信件和私下的言谈中,罗素内心又本能地瞧不上台下那些愚蠢的听众,罗素深知,这种针对普罗大众的讲座是不可能将内容深化的。所以他干脆采取了自暴自弃的态度,随心所欲胡言乱语,经常是前后主题和论点矛盾,听众却把这些玩笑话奉为圭臬。看这个时期的罗素的言论和文章,真的是郎咸平上身。看得出瑞·蒙克也很痛惜罗素的这种转变。

2013年,随着《罗辑思维》节目的播出,罗辑思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节目书,豆瓣读书评分7.1分,而署名为罗振宇的最新作《终身学习》目前在豆瓣读书的评分为2.4分,这或许暗合着如今的知识付费产业面临的难题:在历经了订阅上百上千元的课程后,大家发现这些正在徒劳地损耗着自己的精力的产品,似乎并未带来预期上的满足感。而这场“共谋”的达成,是知识分子、付费平台方和用户合力促成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

知识 焦虑 罗素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1-30 立华股份 300761 --
  • 01-29 福莱特 601865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18.7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