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债基亏了怎么办?货基收益躺着回暖“真香”!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夏悦超
“早知道债券基金今年亏这么多,就拿去买货币基金了。”北京投资者小张在近日赎回了投资的债券基金,亏损已经破千元。落袋为安之后,他甚至有些后悔,年初未将10万元现金全部买入货币基金。
债基投资受挫,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货币基金。从最近的收益率来看,相对债券基金整体而言,货币基金或许“更香”。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市场存续的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29%,较一个月之前上行16个BP(基点)。收益率提升的同时,部分货币ETF场内份额也在悄然增长,最大的货币ETF华宝添益自11月份以来,场内份额增长超2亿份,银华日利ETF场内份额增长超1.5亿份,部分货币ETF份额虽有降低,但整体来看,货币ETF场内份额合计增长近4亿份。
当债券基金尚处于债市震荡余威下,这会是货币基金今年较佳的逆袭机会吗?
7只货基收益重返3%
与大部分债券基金散户持有人一样,在11月10日永煤集团旗下10亿元“20永煤SCP003”债券到期无法偿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之时,投资者小张还未意识到这可能会是造成债券市场波动的源头。
直到小张持有的某只债券基金单日净值大跌0.7%之后,追求稳健收益的他不得不将手里的债券基金全部止损赎回,结果造成千元以上的亏损。
受信用债密集违约影响,部分债券基金由于“踩雷”和“大额赎回”,净值持续下跌。
近一个月来,债券基金平均收益已经明显跑输货币基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近一个月来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16%,中短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25%,有着债券仓位打底,少量股票仓位加上股票打新收益的二级债基勉强取得平均正收益。
对比来看,市场存续的货币基金近一个月来7日年化收益率实现稳定小幅增长,截至11月23日,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29%,较一个月前的2.13%上行16个BP。其中,有7只货币基金最新收益率达到3%以上,较一个月前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回暖。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债券基金净值最大跌幅已经超过7%,跌幅超过5%的债券基金数量达到10只。其中,部分债基甚至一个月就跌去了去年的全部收益。
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长期纯债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99%,中短期纯债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67%,明显不及货币基金最新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
当债券基金稳扎稳打的“光环”黯淡,市场目光再次转向更加稳健的固收类产品。11月份以来,货币ETF场内份额整体实现净增长,合计增长近4亿份。其中最大的货币ETF华宝添益,11月份以来份额增长超2亿份,银华日利ETF场内份额增长超1.5亿份。
踩雷拖垮债基收益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8年债券基金整体收益跑输货币基金,与信用债市场爆雷频率增多有关。
2018年是信用债市场违约现象增长最快的一年,当年共有125只债券违约,涉及违约金额高达1209.6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相比上一年度均出现大幅增长。涉债券违约的企业包括丹东港、神雾环保等。
2018年,多只债券基金年亏损超10%,部分债券基金亏损达15%以上。对比来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99%和3.52%,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不仅较为稳健,还实现了稳定上行。
不过,在彼时资管新规等机制的限制下,传统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缓慢,收益率自2018年后也开始震荡下行,平均收益率“破3”的现象较为少见,而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也正是从2018年开始逐渐买入短期纯债等债券基金。
“买债基就是看中其收益稳健,没想到还是让自己接了‘飞刀’,人生第一次买债基就赶上罕见的净值大跌和债市‘黑天鹅’。”小张向记者感叹。
固收类资产如何配置
虽然近几日债市情绪略有回暖,但不少投资者依旧心存余悸,固收类基金究竟该如何选择?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部分信用债实质性违约,刚性兑付逐渐打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变,投资者适合通过债券基金避免单一信用债投资风险。对债券基金牵涉到的信用债,以及存在舆论压力较大的品种,应该注意回避,多关注资产规模较大、运作周期较长,且口碑评级较高的债券基金。
关于投资货币基金,郭施亮认为,虽然该类基金收益率偏低,但可以减少对信用债投资配置比重。不过,随着刚性兑付逐渐打破预期,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基金收益率回升空间相对有限,投资者更要做好资产分散配置的策略。
德邦基金认为,债市仍处在“慢熊”阶段,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3%,利空逐渐兑现,向上的空间越来越少。但短期仍未有趋势性变化,后续随着社融增速触顶回落,或许债券利率顶部会更加明晰。
近期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但德邦基金认为,其中不乏错杀行为。不过,本轮信用风波对传统信用定价体系造成一定冲击,建议仍以谨慎为主。转债方面,股市基本面仍在修复,海外疫苗的出现也为股市带来利好,信用违约反而可能利好股市,整体不必过分担心。配置方面,顺周期仍是主要逻辑,并可结合业绩预期精细择券。
责任编辑:张译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