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报纸谈理财新规落地影响

央行主管报纸谈理财新规落地影响
2018年10月15日 10:23 新浪财经综合

  编者按:国庆节后,多家银行密集公告下调银行理财认购门槛——此举被视为理财新规落地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并由此令人真切感受到银行理财转型的大幕业已开启。

  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这对22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市场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说包括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等大多内容都是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的,将极大促使银行理财业务加快转型,那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真切的感受就是门槛低了,风险却高了,投资应当更加谨慎。

  未来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向何处去?特别是作为转型的重头戏,理财子公司最新动向备受关注。而对于理财新规带来的变化,普通投资者又将如何进行投资决策?本报今日推出一组报道,深度分析理财新规带来的影响,敬请关注。

  转型正式开启 理财子公司三大动向受关注

  本报见习记者 陆宇航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的正式落地,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正式开启。从长期来看,新规的落地长期利好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后续需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办法的落地情况。”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袁喆奇表示。

  虽然银行业翘首期盼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并未和理财新规同时发布,但理财新规中却出现了众多对子公司利好的导向,显示出监管层对加速该领域发展的鲜明意图,也给各银行成立子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

  动向一:子公司或迎差异化监管

  “与资管新规和证监会配套细则相比,理财新规对于商业银行通过内设部门开展理财业务的具体要求更为严格。”兴业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不过,监管层给理财子公司留了一道门。“对于市场机构反映的进一步降低理财产品销售起点,扩大销售渠道,将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纳入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范围,不强制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在银行营业网点进行面签,允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拟在理财子公司业务规则中予以采纳。”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这意味着,针对银行内设部门的要求,在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规则中可能有所放松。理财子公司或将在销售起点、销售渠道、委外机构、分级产品等方面迎来差异化监管。”鲁政委认为。

  这也引发各界对于即将推出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猜想。对此,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作出了几点预测。

  首先,客户首次购买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不用临柜做风险评估。“这也是一直以来业内的呼声——即在风险可控、技术条件和标准严格把关的情况下,放开商业银行首次临柜风险测评的要求。相关测评可通过网络方式完成,以顺应当前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方式购买理财产品。”上述研究者表示。

  其次,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销售起点将大幅降低,具体销售起点由子公司自行把握。上述研究者预测称,未来,子公司既可发行摊余成本法计价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偏离度参考货基要求执行),又可在起购金额、客户风险评估上得到大幅放松。

  而对于代销资格的准入,上述研究者认为,未来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在代销渠道上可能会放开。“放松渠道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未来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将面对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公司、保险资管等多方竞争,母行的渠道可能收窄,适当放开一定的合法合规机构进入代销领域,也可有效解决子公司在渠道上的问题。”上述研究者说。

  此外,上述研究者表示,为减少理财子公司与券商资管、公募基金间的差异,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向理财子公司转型。未来,监管层可能会放开相关要求,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私募银行理财发行分级产品。

  动向二:子公司可直接投资股票

  银行理财是否能够投资股票市场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在理财新规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募理财产品投资境内上市交易的股票的相关规定,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的规定以后,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后,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投资股票。

  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王震、奕丽萍表示,在未成立单独的理财子公司之前,公募理财可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不过,直接投资股票仍需等待成立理财子公司。

  “理财新规给公募理财资金间接进入股市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但短期很难看到银行理财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上述分析师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正处于向净值化过渡的初期,新产品的波动控制要求比较高,不可能大规模配置股票资产。此外,是否有增量理财资金进入股市,还取决于股票市场自身的走势,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表现较弱,比较难吸引资金进入股市。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上述分析师预测认为,未来理财将会更加重视大类资产的配置,通过FOF的模式来参与权益市场,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合作将会变多。同时,考虑到后续成立的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可以直接进入股市,潜在的入市资金规模较大。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子公司可直接投资股票这一利好,将进一步鼓励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

  动向三:子公司或将与私募合作

  在答记者问中,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明确,在理财子公司业务规则中,将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纳入理财投资合作机构范围内。

  “这一表态打破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当中,银行理财主体作为私募基金资金来源可能被完全切断的担忧,表明理财子公司业务在投资范围、理财投资合作机构上存在放开的想象空间。”杨宇、王震、奕丽萍表示,保守估计,未来可能出现“银行理财+持牌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做投顾)的模式,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银行理财+私募契约式产品”的模式。

  上述分析师表示,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力量,私募基金在提供丰富的投资策略、平滑资产配置业绩、创造风险匹配的投资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过去几年的机构合作中,优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填补了各类机构在投资能力上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私募基金合作事宜将在理财子公司办法中予以明确。对于可能的情形,上述分析师预测,监管层将在理财子公司办法中就私募基金与理财资金合作作门槛性条款要求,或主要聚焦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本实力、管理规模、投研配备等方面。银行可将该条款与现有机构准入条款做整合,作为私募基金机构合作的准入门槛。

  “与之可以并行建设的是,开始或完善针对私募基金产品的遴选框架。通过私募基金海量业绩评测机制、私募基金横向类别对比机制、私募基金特殊行情反映监测、私募基金真实投资业绩抽取、私募基金业绩持续归因等系列基础性工作,实现对私募基金了解的信、达、雅。”上述研究者表示,基于对于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挑选能力,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中必将更为顺畅。

  理财新规落地之后 

  银行资管投资模式转型向何处去

  本报记者 孟扬

  9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结合之前发布的资管新规可以看出,监管层在投资管理、资金投向、集中度管理等多方面对银行理财投资端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刚性兑付机制下,银行理财产品发挥着银行存款替代功能,进而导致银行始终缺乏资管转型的根本动力。但随着资管领域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的高速转变,相对单一的投资模式已成为银行资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银行理财投资模式必须经历根本性的调整才能适应未来的大资管格局,进而带动银行整个资管转型进程的加速,为后续“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资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多因素推动资管投资模式转型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理财新规针对银行理财特点作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是缩短融资链条,为防止资金空转,延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规定;二是强化穿透管理,要求银行充分披露底层资产信息,但理财产品投向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不再穿透至底层资产。

  业内专家认为,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的相关监管要求共同构成了银行开展资管业务的监管基础,而相关监管要求则进一步凸显了银行资管投资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投资管理方面,理财新规明令禁止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此外,针对多层嵌套,允许资产管理产品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资金投向方面,理财新规明确,公募理财虽可以投资非标,但是能投资的范围将有限。另外,也不得将资产管理产品资金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

  “剧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正共同作用,推动银行资管行业的投资管理模式转型。”普益标准副总经理付巍伟表示,“首先,监管机构对投资管理、资金投向、资产集中度等多方面的统一要求,让银行资管投资管理模式转型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次,未来理财子公司政策红利的释放,将为银行理财投资模式升级提供动力;再次,财富管理市场需求侧与供给侧环境的变化,将促使银行资管由传统被动投资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型;最后,传统银行理财主要竞争对手是银行同业,而过渡期之后,银行资管将直面大资管行业的强劲竞争,这也是银行资管行业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个课题。”

  投资者需求日渐多元化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投资市场需求呈多元化发展。从资金面分析,一方面,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较2013年增长42%,增势明显;另一方面,2017年居民储蓄率仅7.7%,较2010年下降8.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居民储蓄存款进一步流向银行理财、信托、基金、私募等大资管领域。

  基于收入与储蓄的一增一减可探知,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正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型,选择范围的拓展进一步要求各类资管机构实行差异化竞争,并基于投资能力的提升以获取市场化竞争优势。

  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资管的竞争范围已拓展至整个资管市场。截至2018年二季度,银行资管规模29.09万亿元,占全市场资产管理总规模的23.82%,较上年同期略降;信托规模占比回升至19.87%;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规模占比分别同比上升1.92个和2.36个百分点。

  “随着资管新规的统一监管标准,银行资管除受到监管规定本身的冲击外,其他相关资管机构的发展也将会不断冲击银行资管的市场份额,银行需主动寻求突破,由传统被动资管模式向新兴资管模式升级。”付巍伟认为。

  除此之外,伴随监管要求的刚性兑付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差异将拓展至收益、风险、流动性等多个维度。理财专家表示,为适应多维度的竞争环境,银行资管必须加快构建新的投资管理体系,从原来价格战竞争的泥淖中抽身,全方位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四大方面探索转型路径

  付巍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面对挑战,银行资管需从四大方面探索转型路径:

  一是投资理念需由同质转向差异化;

  二是投资范围需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三是投资策略需从持有转向‘持有+交易’;四是投资关系需从‘供给定需求’转向‘需求定供给’。”

  转型方向明确后,银行资管需着力推动投资模式升级和投研能力建设,通过投研能力及人才团队建设增强自主投资能力,同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支撑投资业务发展,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撑,实现“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外部合作模式合理运用”的双突破。

  付巍伟认为,自主投研能力建设方面,首先,银行可设置宏观环境及政策研究岗位,借助宏观经济指标及大类资产配置决策分析框架,研判适合我国实际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其次,在宏观研判的基础上,推动大类资产配置模式的发展,并增强行业投资策略的储备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而避免错失投资机会;再次,加强风险管理,重视资产评审,优化并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信评体系,全面提升自主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自营投资与外部合作结合方面,银行资管投资范围向全市场覆盖的方向已明晰,但诸多银行投研团队建设尚弱,仅依靠自身投研实力实现业务扩张周期过长,因此,借助外部机构力量,达成自主投资与主动委外相结合的投资模式或成为主流。对于委外业务,银行需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更多参与事前判断及投后管理评价。

  “在降本增效大战略框架下,银行资管要实现投资模式的大转型,信息系统建设与改造必不可少。系统优化方面应遵循由前至后的逻辑,即基于销售、产品、投资、风控四大逻辑,逐步完善核心账户系统、理财产品销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外部市场交易系统、资产管理核心业务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托管银行系统、信息风险管理系统、项目与风险管理系统等各类IT系统,进而实现对资管业务的高效支撑。”付巍伟表示。

  理财门槛密集下调: 普通投资者决策生变

  本报记者 左希

  “以前5万元时不投,现在降到1万元了可能会试水。”近日,在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州街的农行网点,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徐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银行理财起售门槛降低,让她在投资时多了一项选择。

  “现在很多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降到1万元了,这样我就可以将大部分钱用于稳健投资,余下少部分钱投到风险偏高同时收益也高的理财产品中去。”正在中行中关村南大街支行办业务的王先生也表示,如今会把理财产品作为自己的一个首选项。

  国庆节刚过,多家银行密集下调理财产品起售金额,让普通投资者真切感受到了理财新规落地带来的变化。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将大幅度降低,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场,提高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

  银行密集下调起购门槛

  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随后,《金融时报》记者通过各大银行网站看到,中行、农行、交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对旗下理财产品的起售金额作了调整。

  9月30日,中行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下调部分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的公告》,宣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调整部分公募理财产品个人、对公销售起点金额至等值人民币1万元。

  同日,农行亦在其官网公告称,自2018年10月1日起下调在售40余款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调整后的认购或申购起点金额下调至1万元,投资期限从34天到360天不等,此次下调涵盖了农行的多个品种、不同系列的理财产品。

  交行则于10月2日通过官网宣布,自2018年10月8日起对面向部分区域个人客户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等要素进行调整,将旗下多个理财产品及产品系列的销售起点调整至1万元。

  除上述大型银行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紧随其后,相继宣布对理财产品进行相应调整。

  降低起购门槛成为此次理财新规落地带来的最直观影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判断,“未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下调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

  首批多为中低风险产品

  “过去5万元的门槛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压力非常大,这也导致了很多初入投资领域的人不会把理财纳入自己的选择。”工行中关村南路支行一位姓张的客户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现在1万元的起购金额让很多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理财产品作为自己的投资选择,这对消费者和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资金。”

  降低产品门槛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覆盖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更方便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是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一大举措。而随着门槛的降低,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把购买理财产品纳入自己的投资计划,甚至作为首选计划。

  “我打算凑够一些钱买一个期限长一点的理财产品。”上述接受采访的王先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会把理财产品作为自己的首选项,一是因为理财的收益率比市场上的很多货币基金高一些——毕竟银行理财产品是在风险跟收益之间平衡做得相对较好的投资产品;二是因为理财产品是锁定期限的,这样有助于存钱。

  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选择了中低风险、灵活型的产品作为下调销售起点的首批理财产品。

  对此,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主要是考虑到客户的风险承受度及特点。此次降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更加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普惠化,使更多的普通百姓更方便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调整,普通投资者的看法都很理性。“虽然门槛降低了,但是我并不会盲目进入这个市场。”上述接受采访的徐女士表示,自己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还是趋于保守,更希望可以购买风险偏低的理财产品。在选择产品时,稳健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为打破刚兑了,所以得更加慎重考虑,这需要有一个观念的适应和转变。”当《金融时报》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此次调整时,王先生亦如此表示。不过,他认为,这个变动在长期来看是好事,理财回归本质,市场更健康,对消费者也是利好颇多。

  作为投资的一种选择,理财产品本身具有一定风险性。对此,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的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都设有风险等级,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前需要了解其风险特征,并进行风险测评,同时,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注意选择的多样化,以此来分散投资风险。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4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