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成为中邮保险二股东 1+1会大于2吗?

友邦成为中邮保险二股东 1+1会大于2吗?
2021年06月29日 23:13 娱贯财经

  来源:娱贯财经

  文 | 俞燕

  两个月前(4月27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邮集团”)旗下的的子公司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邮保险”),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了一则增资公告,宣布要增资71.63亿元(股比24.99%)引入一家新的战略投资者。

  引资的条件写得很详细,比如,应为一家境内或境外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合并净利润的平均值不低于300亿元人⺠币或等额外币、自身或其控股股东应具有保险相关经验等。

  以现在保险公司股权的行情来估算,掏出71.63亿元接盘中邮人寿,当时市场上颇多猜测。银行?险企?

  两个月后,答案揭晓了。

  6月29日,中邮保险在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发布增资公告称,引入的新股东是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友邦控股”,1299.HK)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保险”),增资额也变成了120.33亿元。

  这一最终的增资额比两个月前公告里的预计数,多了48.7亿元,约合每股1.67元。增资完成后,中邮保险的注册资本规模仅次于NO1的平安人寿。

  同日,友邦控股亦发布公告确认了此事,称该笔投资将使其受益于拓宽的中国寿险市场机遇,并与其现行的战略互补的分销渠道和客户群体所带来的潜力。

  友邦控股同时强调,该笔投资与其在内地的全资寿险子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的运营完全独立(友邦控股、友邦保险、友邦人寿属于三层股权结构)。

  一年前的6月19日,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拿到了“分改子”的批文,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寿保险公司即友邦人寿,开始了自1992年重返中国以来的新历程。

  成立一年间,友邦人寿已迈出了网点扩容的步伐,今年4月,四川分公司开业。本月22日,又拿到筹建湖北分公司的“路条”。

  作为友邦人寿母公司的友邦保险,这两年也在加紧扩张。2020年9月,完成对澳洲联邦银行旗下人寿保险业务的收购。今年2月,市场又传出其竞购东亚银行旗下东亚人寿的消息。

  1992年,友邦保险作为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对国内寿险业影响深远的代理人营销体制,也以先发优势在外资寿险中独占独领风骚近三十年。

  渴望突破网点之限,一直是友邦保险多年来的心愿。如今借金融业新一轮开放的新机遇,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独资寿险公司牌照,也得以迈向新的市场。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在报告中预测,预计友邦保险未来十年将开拓11家省市。

  中邮保险在21个省44个地市拥有五千多个网点,是拥有银保网点最多的寿险公司。如今双方成了“一家亲”,友邦保险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局呢?

  一个是极接地气、国企色彩浓厚的中资公司,一个是洋派的外资巨头,一个以银保见长,一个以个险为优,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皆有天壤之别的两家公司,如何完成磨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1+1是否大于2?

  ·“精明”的收购·

  友邦保险成为中邮保险的新股东,多少有点出乎市场的意料。

  但是从中邮保险4月的公告来看,又似乎为友邦保险“量身定制”:上市公司、有保险经验、最近三年合并净利润的平均值不低于300亿元……

  以上三条,友邦保险条条中。只是,谁也没想到,友邦保险的动作整得这么大。

  友邦控股公告显示,6月29日,各方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友邦保险以120.33亿元,获得中邮保险71.62亿股(股比24.99%)。以此折算,中邮保险的收购价约为1.67元/股。以目前寿险公司股权转让的行情来看,这个价格并不算高。

  友邦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认购价格是在考虑中邮保险截2020年底的资产净值以及其进一步的价值创造潜力后,经友邦保险和中邮保险公平磋商后达成。

  友邦保险的投资总价值是中邮保险2020年底的账面价值的1.34 倍。而中邮保险2020年的净资产为268.66亿元,税后净利润为13.16亿元,新业务价值由为18.66亿元。

  增资完成后,中邮保险的注册资本将由目前的215亿元,增至335亿元,届时将一举超过大家人寿,成为仅次于平安人寿的亚军。

  友邦保险入股后,将成为中邮保险的第二大股东。邮政集团在中邮保险的股比由50.92%降至38.20%,仍居第一大股东,北京中邮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比则由20%降为15%,中国集邮公司和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公司的股比则分别由16.25%和12.83%,分别降至12.19%和9.62%。

  换言之,中邮保险的原邮政系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由原来的100%降为75.01%,但底色仍是邮政系保险公司。

  友邦保险将获得一个非执行董事的席位,与中邮保险组成专业协助顾问委员会,向中邮保险的董事会直接报告。

  目前中邮保险总经理的职位尚在空缺之中,4月曾对外发布了社招的公告。不知友邦保险是否会“举贤”?

  在签署股份认购协议的同时,友邦保险还分别与中邮保险、邮政集团签署了专业协助协议和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友邦控股在公告中称,友邦保险对中邮保险的投资,将令其受益于拓宽的中国寿险市场机遇,以及与其现行的中国战略互补的分销渠道和客户群所带来的潜力。

  这也意味着,友邦保险入股中邮保险后,也将享受到邮政系强大的网点、客群和资源的支持。

  以120.33亿元拿下银邮渠道第一司的二股东身份,同时傍上邮政系统这棵“大树”,你说值不值?

  ·友邦新谋略:拓展银保渠道?·

  当然,为了避免给外界一种友邦人寿与中邮保险有同业竞争之嫌的印象,友邦控股在公告中强调,该笔投资与友邦人寿的运营保持“完全独立”。

  友邦控股称,友邦人寿将继续专注于通过其独树一帜的“最优秀代理”模式,以及中产阶层和富裕群体的客群定位,以实现高质增长。

  至于与中邮保险的合作,友邦保险将利用集团总部的资源,将在产品开发、科技、投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和支持,就拓展和深化中邮保险独有分销潜力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

  其实如果从友邦人寿与中邮保险各自的定位来看,确实也不存在同业竞争、渠道冲突的问题。在内地的寿险公司中,友邦保险是一直秉持强化个险渠道、且走精英路线的少数公司之一。而中邮保险几乎完全依赖于银邮渠道。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银保渠道又重新火爆起来。2020年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为4%,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个险渠道新单增速则为-14%。

  从2021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改观,K型复苏分化之势反而更加明显,个险渠道同比增速为负,银保渠道增速已高达20%。不管是外资还是中资寿险公司,银保渠道都呈现不同幅度的扩张提速。

  在当下的发展困局中,银保渠道已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高价值三角”。

  交银人寿副总裁钱陈慧此前在新浪-慧保天下论坛上表示,银保业务是站在银行的“巨人”肩膀上,银行的零售已有成熟的体系和客户。此外,从行业趋势来看,健康险趋于普惠化,寿险消费呈现中高端化,而中高端化则体现在银保渠道即高净值化。

  当然,与其他银行的渠道还不一样,中邮保险的银保渠道的客群主力聚集于三四线甚至乡镇的下沉市场。不过,邮储银行目前的转型之举也开始开拓高净值人群。

  以今年一季度的人身险公司保费规模来论,成立仅12年的中邮保险以506.6亿元排名第9位,而友邦人寿的保费收入也不过只有145.59亿元,位居第18位,双方的保费规模相差350多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渠道和网点之于保险公司做大规模的重要性。

  对于友邦保险来说,入股中邮保险,等于自动获得了坐享其现成银邮渠道的机会。虽然友邦保险在内地一向主打个险渠道,但也不意味着就不CARE银保渠道,尤其是在个险发展再陷困局的当下。

  何况友邦保险已在内地成立了独立法人主体,昔日几家分公司圈地自萌的模式,恐怕也难以为继。

  其实,2020年友邦保险在香港的银保渠道的业绩也很强韧。用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年报中的话来说,银保业务为其伙伴分销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带来“大部分的贡献”。

  随着网点扩张起步,友邦保险的市场策略亦随之而调整。今年3月,友邦人寿推出了“非一线发展整体策略”,声称要立足于非一线城市的保险市场和客群特点,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并在该区域的营销员渠道建设、选拔、管理等方面推行差异化。

  在一个新的区域迅速招募并培养成为优质的代理人,在一个陌生的地区占稳脚跟,何谈容易?尤其是在中资寿险巨头们占据绝对优势的中西部省份或城市。何况,除了中资巨头,还有一批外资寿险公司,早已在这些重要区域开设了分支机构。

  作为后来者,友邦保险还有优势吗?

  对于友邦保险来说,当下“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找一个靠谱的强大的盟友,做大银保渠道。个险、银保两手抓,两手硬。

  中邮保险,简直就是“天下掉下个林妹妹”。

  如公告所言,中邮保险作为邮政集团的子公司,既可与“同门”邮储银行建立分销合作关系,该行可称为中国最大的零售金融分销网路,有约4万个金融网点、逾6亿零售客户。而中邮保险覆盖了邮储银行分销网络的80%!

  ·中邮人寿:狂飙后遗症待解·

  “信送到哪里,中邮保险就到哪里。”这是中邮保险官网上的一句SLOGAN。而这,也是中邮保险的发展之路。

  2009年9月9日,在这样一个显示是特意挑选出来的日子里,中邮保险在北京宣告成立。

  两个多月后,“富富余”、“绵绵寿”、“禄禄通”,这样三款特别具有乡土气息的保险产品上线了。从此,中邮保险开启了作为邮政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发展之路。

  “禄禄通”便是中邮保险与邮政集团开展的首个联动项目,且是以邮政系统特有的明信片业务作为载体。

  2010年1月26日,中邮保险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邮储银行与中邮保险战略合作的帷幕。

  据了解,作为同门兄弟,邮储银行对中邮保险的支持很给力,中邮保险的产品具有优先销售权,且支付的代理手续费更便宜。

  这一年,中邮保险经过一番研讨、研究,确立了依托邮政办保险,“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模式。随后,上线首批三款小额保险产品。这一模式后来还获得彼时监管部门的领导的首肯。

  开张首年,中邮保险的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成立12年来,其保费增速基本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4年是例外,出现负增长)。

  借助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的支持,中邮保险在44个地市310个县市铺设了5651个网点(官网数据)。

  中邮保险2020年官网显示,其依托整合邮政资源,建立了“四级架构、五级运作”的“自营+代管”发展模式和“三线并举”的营销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以邮银渠道为主、多元渠道为辅的业务布局。

  以往,银保渠道多以趸缴或短期产品为主。而这种产品结构,规模做得越大,边际利润越小,同时会对资本充足率造成不小的压力。

  发展了12年,中邮保险截至2020年底的税后净利润也只有区区13.16亿元。

  而中邮保险增资“输血”的规模则已达230亿元。2016年增资15亿元,2017年增资20亿元,2018年分别增资50亿元和65亿元,但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依然呈不断缩水之势。

  2020年3月和12月,中邮保险分别发行了一笔6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2021年3月,又发行了总规模为4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即便如此,其一季度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仍仅为15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6%,而核心偿付能力溢额则为-95.3亿元。

  在内外形势之下,中邮保险也在谋求转型,2020年推出了长期重疾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期交保费已在总保费中占比88%,长期期交新单保费在期交新单总保费中的占比也有60%。

  随着友邦保险入股,中邮保险能否在获得资本支持的同时,全面完成构想中的转型重任?

  图片:网络、友邦报表、中邮保险公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友邦保险 友邦人寿 中邮 股比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1 华纳药厂 688799 30.82
  • 07-01 中科通达 688038 8.6
  • 06-30 世茂能源 605028 14.18
  • 06-30 科德数控 688305 11.03
  • 06-30 永和股份 605020 6.9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