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GPLP犀牛财经
作者:禾凉
近期,保险业十分热闹。
日前,太平人寿因几百位代理人聚集在公司门口“讨说法”而备受关注。据悉,该“维权事件”主要涉及太平人寿旗下短期健康险产品“医无忧”,其在对客户承诺“保证续保至80岁/100岁”后,却忽然停售。
这款产品的暂停销售与2021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不符合要求的短期健康险产品需要于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销售。
太平人寿则因通知正中枪口引来一场“维权战”。
一、保险企业集体被监管点名 消费者频“吐槽”
其实,保险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遭监管点名与消费者吐槽早已屡见不鲜,2021年以来这种情况也并未改善。
2021年4月28日,久隆财险因未经批准搬迁公司营业场所、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而被合计罚款56万元,相关责任人徐践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6万元;
2021年4月27日,人保健康因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人员,而被责令立即改正,并罚款5万元;相关责任人华山被给予警告,被罚款5万元;
2021年3月29日,北大方正人寿因关联交易大类资产投资余额、全部投资余额占总资产比例数据填报错误,而被罚款30万元,相关责任人奚丹被警告并被罚款5万元;
保险经纪公司永达理因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而被罚款40万元,相关责任人合计被警告并被罚款20万元。
此外,多家保险公司还因种种原因被消费者投诉。
据黑猫投诉平台,中国人保因泄露信息骚扰家人、虚假宣传和霸王条款、买卖个人信息、拒不理赔等被消费者投诉;
太平洋保险因诱导欺骗消费者购买保险,电话多次投诉无人解决、业务员伪造合同、私自扣费等被消费者投诉;
中国阳光保险因贷款变相捆绑销售保险,综合利率超出国家正常利率,并且骚扰家人影响家人正常、承诺与实际不符、涉嫌高利贷等被消费者投诉。
二、依赖寿险的保险业遇“泥石流”:平安与国寿寿险业务双下滑
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20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3万亿元,同比增长6.13%,其中,财产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人身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33万亿元,同比增长7.53%。此外,保险业实现保险金额为8709.91亿元,实现保单件数526.34亿件。
虽然保险业各类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均出现了增长,但是其所占市场份额仍然存在偏差,寿险仍然占据超五成的市场,意外险则处最低位。据公开资料,2020年,中国财产险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为26.36%;寿险所占比例为52.99%;健康险所占比例为18.06%;意外险所占比例为2.59%。
就寿险来看,以寿险公司的“老大哥”中国人寿为例,2020年,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8249.61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归母净利润502.68亿元,同比减少13.8%;实现扣非净利润500.67亿元,同比减少5.1%;已赚保费为6046.66亿元,且主要收入来源为寿险。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为4796.00亿元,健康险业务收入为1090.91亿元,意外险业务收入为159.75亿元。
对此,中国人寿表示,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2019年执行佣金及手续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调整以及总投资收益变化的共同影响。
此外,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利润出现了下滑,直接导致利润总额的下降。2020年,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健康险业务、意外险业务利润分别为280.73亿元、116.11亿元、5.72亿元,分别同比降33.8%、增97.6%、增17.0%。
就寿险利润下滑的原因,中国人寿表示,主要原因是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以及投资收益变化的共同影响。
中国人寿利润下滑,或与其寿险、产险等保险业务净利润缩水有关。
较为依赖寿险的保险业,其头部险企却出现寿险利润滑坡。2021年,保险业将会如何发展,寿险利润会否延续下降态势?GPLP犀牛财经将会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