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 是否该判保险诈骗罪?

买航班延误险获赔300万 是否该判保险诈骗罪?
2020年06月11日 00:5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买银行理财吃亏上当?遇到银行霸王条款?告诉我们帮您解决并赢取1000元现金大奖。

  来源:自由鱼的认知 

  作者:刘静

  今天打开微博,就被这个神奇的 “ 智慧操作 ” 给惊呆了:

  5年赚了300多万,估计坐在家中手机上操作就可以了,也不用摆啥地摊、风吹雨淋的。

  真是牛人啊,这脑子太厉害了;不过,问题来了,这算是犯罪吗?这不是凭智商薅保险公司的羊毛呢,哪能算犯罪啊?

  忍不住发了朋友圈,评论很有意思,除了赞叹很厉害之外,一边倒地觉得不应该判有罪:

  微博上更有神评论:

  不过,在公司群里,大家就没有这样一边倒了。

  有的同事认为,当然属于保险诈骗罪,没啥可以讨论和深究的。

  平时保险涉及的民法居多,这个案例主要涉及的是刑法,大家开始拿法条来说事了。(参见下列突出显示部分)

  《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的,骗取保险金的;

  (三)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报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认为属于诈骗的人,其理由如下:

  此案的关键点就在于,“ 虚构保险标的 ”,是否成立。因为其它四种情况都不满足。

  所谓 “ 保险标的 ”,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物质财富及其有关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关利益

  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在与保险人(即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险对象。为了日后编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如果保险标的,是指航班延误造成了购票者的损失;那么李某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别人的身份证购买机票。原本这个延误险的赔偿利益,应该赔付给购票人本人;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虚构的。

  因为,当事人并不知情;而且结果是,李某将它据为己有。

  从这个角度出发,判定李某是虚构保险标的,是有可能成立的;确实是有诈骗的嫌疑。

  延伸来看,假设李某不是一个人闷声发大财,而是告知她的那些亲戚朋友,大家一起组织起来薅羊毛,那么极有可能,李某可以对 “ 虚构保险标的 ” 这条进行抗辩,从而不会被定罪

  这时候,这件事情的性质,就有点类似于电商平台那种标错价格,万元电脑促销变成10元,被羊毛党大量购买,要求履约一样。不论商家是否应该履约,羊毛党肯定是不会涉嫌犯罪的。

  当然,有人认为不属于诈骗,只是钻了保险公司的漏洞而已。理由如下:

  本案中,行为人买飞机票是真的,与保险公司订立生效的保险合同也是真的,航班飞机延误虽行为人之前有所预测,有意而为,但并非行为人所虚构及制造的保险赔偿事由

  下面是设计的台词:

  李某:“ 我就是喜欢助人为乐,帮亲戚朋友们买机票,赞助他们去旅行;但是,买完机票后,遇上延误,那肯定要理赔啊,是我出的钱,为啥不能我获得赔付?

  李某接着说,“ 没有遇上延误的时候,我又有点后悔了,所以退票了。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都是按照规则办事,我也没有妨碍别人的利益,凭什么说我犯法?

  如果在法庭上,李某这样说,公诉人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法官又会如何判定呢?

  一旦罪名成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标准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L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300万,不用说,肯定是数额特别巨大了,对应的判决是: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想想,真是有点……

  再次证明,做任何事情,风险都是第一位的。

  看来,分享经济的时代,哪怕是薅羊毛,也要大家一起来干啊。

  下面是问卷调查,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呢:

  题外话

  这里,还是要插一句,多少还是有损他人的利益

  这个案子是保险公司报给公安局的。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发现航班延误险的理赔数据异常,于是怀疑有人骗保。(5年了,也不容易啊)

  如果李某最后没有定罪,这个漏洞肯定会被大家所熟知而充分利用,那么只会有一种可能的结果:航班延误险的成本变得很高,停售或者大幅加价;导致普通人想要因为航班延误而要有所补偿的,买不了或者花费的保费过高。

  从这个角度看,间接地还是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当然,保险公司也可以采取停售、提价之外的其它方法,来将这个漏洞堵上。这里涉及到监控、运营成本的问题,就另当别论了。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进和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7 博汇股份 300839 16.26
  • 06-17 秦川物联 688528 --
  • 06-17 国盛智科 688558 --
  • 06-16 甘李药业 603087 --
  • 06-12 新天绿能 600956 3.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