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2021年02月13日 18:43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SHPGX导读:2月起,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施行,标志着酝酿10年之久的全国碳市场终于“开门营业”。

2月起,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施行,标志着酝酿10年之久的全国碳市场终于“开门营业”。按照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碳市场被视为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多位专家指出,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但因尚处初期,全国碳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建成、完善到真正实现交易仍需过程。

试点走向全国,成交量有望翻倍

“这项工作从2011年起试点先行,截至2020年8月,7个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成交额超过90亿元。”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

试点实践证明,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碳排放问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湖北碳市场现有各类主体9800多个,有效覆盖了工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工四大行业的排放量,占纳入企业的81%。”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纳入企业累计实现减排收益3.5亿元,市场化减排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另有217万吨省内贫困地区产生的碳减排量进入市场交易,带动收益超5000万元。

李高表示,以试点为基础,全国碳市场自2017年底启动筹备,经过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如今进入真正的配额现货交易阶段。除了首批纳入2225家发电企业,钢铁、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也已经做了长期准备,下一步要考虑加快纳入。

参与度不足导致碳价频繁波动

李高同时指出,我国碳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仍将继续增长,与发达国家在已经达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建立碳市场不同。也正因此,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坦言,“好的市场需要一个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很高的市场参与度,完善价格机制是首要任务。各大试点均以电力行业作为主要参与对象,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其它工业领域,涉及的企业单位仍然较少,再加上准入门槛限制,碳市场活跃度并不算高。以碳中和目标为契机,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同时加入更多交易产品,以提高碳市场的有效性。”

以北京碳市场为例,自2013年11月开市以来,其成交价格一直位居七大试点之首。但记者梳理发现,碳价波动同样频繁,比如近半年成交均价低至约10元/吨,而高点却近100元/吨。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称,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企业减排意识不强的问题。只有将交易行为平摊到全年,抓住合适时机“高卖低买”,才能避免碳价过高、加重成本。

尽快开展线上第一单碳交易

那么,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全国碳市场?王科建议换个视角,把碳配额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像大宗商品一样参与买卖。“碳市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买卖配额,或加重企业负担,而是用经济手段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减排。一方面,碳减排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到了履约监管时才急着购买配额、应付交差;另一方面,企业如果能积极主动减少排放,自己‘省’下来的配额还可以卖给别人,从中获取一定收益。”

王科还称,作为碳市场的初始环节,碳配额的分配直接影响减排成本及交易积极性。主管部门需谨慎把握初始配额的松紧程度。分配过松,对企业约束力不够,减排压力反被减弱;由于碳价暂时无法通过电价传导,分配也不宜过紧,造成企业成本上升过快。全国碳市场刚刚运行,需要做好风险控制,真正督促和帮助企业减排。

在电力行业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气候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将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年综合能耗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纳入其中。既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也要重视电力和热力使用的间接排放。在我国电力市场尚缺乏价格传导机制的情况下,将促进电力消费部门节电与发电部门提效的联动,这也是我国碳市场设计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

本文来源 | 中国能源报

本文作者 | 朱妍

延伸阅读 -

国际能源署: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

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在中国全国范围内试行,全国碳市场也同步上线。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此举引发外媒广泛关注。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这是中国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极大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对此,国际社会赞赏有加。

取得令人振奋成就

法国《回声报》2月1日刊发题目为“中国启动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的文章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及交易量将远远超出欧洲的碳市场。中国希望依靠该市场来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并提出碳中和目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言非常重要。“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在未来几年仍将遥遥领先。”

“中国从不同维度采取有效行动,通过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清退低效产能、政策引导新能源车普及、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等,积极落实减排责任。中国引领全球减排行动的作用举足轻重。”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中国气候路径报告》指出。

卫星图像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来自中国。《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惊叹“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三潴正道认为,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这一转变让人惊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一样,如此快速地改善自然环境。这令人非常振奋。”

乌克兰《经济学家报》副总编辑安德里·布扎罗夫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求得平衡是一个难题,中国在这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拥有巨大制度优势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承诺掷地有声,中国决心有目共睹。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外交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管于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是中国下一步经济转型的需要,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这也是中国继续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积极表现,显示了大国担当。

在日本经济学家江原规由看来,构建生态文明,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制度上拥有巨大优势。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认为:“对于中国和全世界来说,生态文明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法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会长阿兰·拉巴特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各层面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从煤电机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到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等,“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归功于中国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创新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方式以及民众广泛参与。”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张建宇认为,中国政府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因此,当政府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时,就可以打破利益藩篱。一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睡狮”觉醒,所爆发出的优势和能量是传统的西方环保体系无法比拟的。

世界银行中国局国别业务主任戴柏乐表示:“中国已经制定了许多非常好的规划。像是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领跑者。除此之外,中国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这些都是非常创新的体制安排。”

引领全球绿色复苏

“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说。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表示,各国需要推动全球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的减排承诺和新发展理念,将有力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

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则注意到,中国减排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效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有助于改变全球能源行业发展格局。

斯里兰卡《每日新闻》记者阿什温·赫马萨迦马说:“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在减少能源消耗和节约资源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意大利Adnkronos通讯社发表评论认为,保护环境不仅是一项职责,而且可以开拓新的经济前景。

“‘十四五’时期,中国环保市场将提供更多国际合作机会,拥抱更多全球合作伙伴。”英国全球技术创新联盟创始人、南京腾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席执行官彼得·腾森认为,中国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领域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健全,将在新兴科技、清洁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绿色领域承担全球引领角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产业与经济司项目官员伯特·法比安认为,中国在电动车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发展很快,通过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正在进一步做大,这一广阔的市场也将成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来源  | 中国石油新闻网

— 提示 — 

转载上述内容,旨在资讯交流分享,仅供读者参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对文中陈述、观点等持中立态度。如需转载交易中心原创内容,请联系后台,感谢!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碳市场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3 顺控发展 003039 --
  • 02-22 德固特 300950 --
  • 02-19 极米科技 688696 --
  • 02-19 美迪凯 688079 --
  • 02-18 联德股份 605060 15.5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