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8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0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发表了题为《钢铁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蔡进指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得很明确,那就是要实现产业链的高级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这就是钢铁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蔡进表示,对“十四五”期间钢铁产业的宏观基本面要有所把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对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宏观经济增长是这么描述的:在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后面一句话很关键,叫做“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发挥增长潜力的,增长的速度虽然没有数据,但是没有限制,跟“十三五”规划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十三五”的规划描述叫做“保持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做一些评估和判断,总的判断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潜在增长率是6-8%,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以下是演讲的实录:
《钢铁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会。
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得很明确,那就是要实现产业链的高级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这就是钢铁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谈到“十四五”规划期间钢铁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实际上这个月的月初厦门建发的陈月华董事长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人数不多,但是,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今天应该都在会场,包括兰格的刘长庆董事长,刘陶然总经理,包括西南物资的李刚董事长,还有天津友发的韩卫东总经理,那个会开了一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对“十四五”规划期间钢铁产业怎么发展、发展趋势怎么把握,谈的很透、很深入。所以,我今天代表他们把上次会议的有关内容归纳一下,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不一定很全面,等会儿韩总还要进一步发言,他是正宗讲钢材的,我替他抛砖引玉。
在这次会上,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把握:第一,对“十四五”期间钢铁产业的宏观基本面要有所把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非常关键,对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宏观经济增长是这么描述的:在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后面一句话很关键,叫做“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发挥增长潜力的,增长的速度虽然没有数据,但是没有限制,跟“十三五”规划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十三五”的规划描述叫做“保持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做一些评估和判断,总的判断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潜在增长率是6-8%,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什么叫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40几年,中国的经济应该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短缺时期。2008年以前是短缺时期,那时候经济增长空间没有天花板。但是,2008年以后,尤其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进入到过剩时期,一开始是结构性过剩,到2012年尤其是2014年、2015年、2016年阶段基本就是全面过剩的阶段,这个时期再追逐无限制的增长率是不行的,所以,要做存量调整,要把增长率控制在有质量的水平上,没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不需要的,过去的几年,看上去是因为过剩使得经济增长率下来,实际上也有主动控制,宏观政策的主动调控的结果。
到“十四五”以后,我觉得我们又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叫转型升级,一方面存量调整、存量优化还是要做,更主要的是通过创新驱动形成新的增量,新的增量的潜在增长速度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来。“十四五”规划为什么把“潜在增长、充分发挥”这八个字写得这么重要、这么突出,原因就在这儿。不能说去年6.1%,今年有疫情,就认为今后都在6.1%过程中逐渐递减,不是这样,因为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我个人感觉未来中国经济保持6%的潜在增长率非常有条件,是大概率事件。李刚董事长提的非常好,真正要做精细化,就要依托下游企业七大消费产业精细化测算,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等产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潜在增长率给钢铁带来的是适度增长的空间,这么判断应该是对的,至于是3%、4%,大家根据自己的产业、根据自己的地区再做进一步把握,一定要把握新增的量你能够占有多少,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高质量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要产业链基础能力的高级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首先产业基础能力要形成。实际上按照“十四五”期间提出来的高级化、现代化的要求,钢铁产业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要补短板。说到产业基础能力,有很多方面,最基础的是这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从全球来看,我们钢铁产业规模很高,超过全球的50%。但是,我们没有话语权。规模大并不代表就有产业的基础实力,只有在集约化的基础上,规模大才具有产业的基础实力,才真正能够在全球市场过程中形成话语权。钢铁产业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过程中,集约化、集中度的提高恐怕是“十四五”期间更加明确的发展趋势。这方面要把握。
二是合理布局,这是产业基础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志。今天主题是双循环下钢铁产业链的发展,在双循环格局当中,未来“十四五”期间,很重要一点就是国土空间的布局。“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有一段内容谈这个事情。我们说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也好,国内国外双循环也好,一定是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循环,现在从区域布局来看,均衡发展是不够的。所以,提出国内大循环,在“十四五”规划中,在国土空间进一步优化的内容中,专门有一段谈了未来发展空间在哪儿,第一,西部大开发,第二,振兴东北经济,当然还有很多,也有京津冀等等。所以,一定在基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优化,要实现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我觉得未来钢铁市场发展的空间是在西部地区。所以,我们的布局就要考虑,市场布局未来在西部,你的产业布局是不是也要和市场布局协同起来?但我们现在产业布局恰恰是在沿海布局,所以,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加以解决。之所以我们产业是沿海布局,就是因为以前钢铁产业布局中是基于生产为核心布局的,未来恐怕要基于产业链为核心去布局。生产布局考虑的是怎么使上游原材料或者铁矿石成本降下来,在“十四五”期间这样考虑不行,不仅仅“十四五”期间不行,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布局,一定要基于产业链考虑整个产业布局的均衡性。这是未来钢铁产业在“十四五”期间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优化市场和产业布局,要把市场的空间和产业生产空间衔接起来,真正能够推动整个产业在大循环的过程中自我循环,这方面也很关键。产业基础能力方面,钢铁产业要补课。
三是生产组织方式要适合这种产业基础能力发展的水平。现在的钢铁产业是模块化的组织方式,生产是生产,流通是流通,消费是消费,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有边界的,正因为有边界,在组织过程中间,效率就低。这是技术层面的,还有机制层面的,就是在模块化过程中间就形成了产业链的竞争机制,整个钢铁产业内部是竞争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竞争,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也是竞争的,在竞争机制的过程中间,一定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是零和博弈。跟下游的计算机、汽车产业相比,他们是整个产业对你一个企业,你今后不吃亏才怪呢。而且形成的商业模式也很麻烦,有了利润以后,大家都抢;有了风险以后,大家都转移,不是共享、共担,这是钢铁行业的弊端,当然,其他行业也有这个弊端,钢铁行业显现的更突出一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一定由模块化管理转型为流程化管理,彼此之间是融合的、利益是共享的、风险是共担的,这样才真正形成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产业基础能力,这是钢铁产业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这个事情不做到位的话,未来钢铁产业的现代化不太容易实现。当然,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涵还有很多,但是,这是最基本的,在集约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在优化基础上的布局,市场和产业优化协同基础上的布局,要具备流程化生产组织能力。而且韩总也谈到了,现在钢铁企业做直销,实际上在打通整个产业链,不仅仅是做生产了,也做物流,做销售,甚至做流通领域的加工等等。下游一些产业,比如建筑产业、汽车产业做集中采购,然后向上游延伸,实际上对钢铁行业来讲是趋势、是好事,就是在做流程化的转型。但是,对我们的中间商、贸易商是极大的挑战,我们未来生存空间在哪里?我们要把握。
四是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要提高。我们不能停留在概念上,一定要落地。产业链的高级化、供应链先化水平提高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 要有创新力,这是“十四五”规划中突出提出来的一件事情。“十四五”规划中有一句话叫“坚持创新驱动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所谓全局,一定包含了我们的钢铁产业,钢铁产业也要把驱动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十三五”的规划中也对创新驱动提的很高,但是,在“十三五”期间提出来的创新驱动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做创新驱动,在“十四五”期间提的就不一样,要充分发挥新的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兴国战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要举国体制推动。钢铁产业也要利用这种机遇把自己创新思维进一步深化、创新机制进一步形成、创新能力一定要提高。从钢铁产业来讲,创新力在哪儿?现在我们是做存量调整,用改革的方法做存量调整,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创新驱动就不是做存量调整,做的是增量的提升,通过创新形成新的供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原来老的供给、传统的供给,要形成新供给,在新供给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再形成新的价值,这是提升创新力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做增量,提升新价值。
第二,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我们现在是模块化管理,产业内部的供应链都没有做起来,还没有做流程化,现在的产业体系是做产业链,什么是产业链?说白了,就是钢铁产业和下游的汽车产业、家电产业、造船产业通过供应链突破产业之间的边界,能够融合在一起,这个就叫做现代产业体系。我们现在差两步,第一步是产业本身上下游还没有融合,要加快融合。在产业自身产业体系形成以后,现代产业要突破产业边界,和下游、和上游产业进行融合,形成产业链,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不是为了做供应链而做供应链,我们做供应链就是为了通过供应链突破产业边界,形成这样的产业链,产业链本身也就是基础,通过一系列服务化形成我们的价值链。比如钢厂为什么要直销?我的理解就是现在生产一吨钢要挣钱很难,但是,生产一吨钢以后,围绕着这一吨钢做各种各样的服务,实现产业的服务化,这样的话,通过生产一吨钢做各种各样服务的背后能挖掘出它的价值。直销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背后是他在做服务,不仅仅是做生产,这个很关键,现代产业体系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产业服务化。大家真得认真看“十四五”规划,很有内涵,提出的是服务化的制造业,钢铁产业也一定要这么做。这样的大趋势给我们的课题在哪儿?现在模块化的生产、贸易、销售、物流怎么能够融合在一起?把这些资源真正的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另起炉灶再去做服务化的事情,现在来看,也有点麻烦,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形成共享、共担的利益关系,彼此之间是竞争的机制,所以,钢铁产业在服务化体系时候都是另起炉灶,这个很麻烦,现在应该是钢铁企业和下游的钢贸商、服务商融合在一起。
今天我要举的例子就是兰格和友发钢管做的上下游的对接,把资源整合起来,真正形成了价值。那天韩总说“通过兰格这样的平台服务,他每年能省几千万”。这样的事情是值得做的,没必要钢铁行业另起炉灶,有很多资源通过整合就能实现的,并不一定要投入。所以,产业链形成的落脚点一定实现服务型的制造业,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抓手就是供应链的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就是供应链的创新。所以,我一直说一句话,供应链是魂,供应链无处不在,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供应链,只不过没有把供应链的真谛挖掘出来。产业链是根基,我们做供应链就是打破产业和产业之间的边界,形成产业链,产业链是根,有了这个根基,最重要形成我们的价值链,通过我们的产业链推进产业服务化,形成我们的价值链。
第三,可持续。可持续最根本的就是人与自然合一,产业发展能够符合自然规律的,是不破坏自然规律的,是跟自然规律相和谐的,这样才可持续。在当下来讲,可持续发展对钢铁来讲就是节能减排。今天屈会长已经谈到了,在“十四五”规划中在这方面恐怕也会下很大力量,这里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的话,是因为肯定要做很大投入。机遇在哪儿?通过节能减排过程,会形成一系列的服务或者形成一种基于节能减排的钢铁产业服务体系,节能的技术、减排的技术、节能的装置等等都可以提供服务。所以,这方面也是需要抓的。
第四,要在高级化、现代化的过程中间推动钢铁产业供应链柔性化、敏捷化、定制化发展。在过去的生产组织方式过程中,钢铁产业组织模式是大批量、少批次、高库存。1990年的时候,当时钢铁库存的周转期是半年,高库存占压成本,还要用大量的仓库资源,所以,要下决心要压缩库存。2018年的时候,我们又做了抽样调查,钢铁库存周转期是25天。现在,物流领域已经做到多批次、小批量、低库存,有的一次就进几吨货,那也得满足这种需求,这样,整个供应体系一定是敏捷的、柔性的、可定制的,这是“十四五”期间对钢铁产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第五,数字化进程。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融合,结果就是数字化。钢铁产业做数字化要做三个层面的事情:第一,数字形成,你得知道哪些数据对你有价值,数字定位,要把有价值的数据拿下来,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垃圾,数据形成,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数据的逻辑化,在形成过程中间,数据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能是一大堆乱账放在这,数据的逻辑化。第三,数据的获取,从哪做?肯定不是像以前那样做一个数据库,现在都在云上,你怎么获取?这是数字化的基本建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去实现。真正能够拿数据做钢铁产业全流程运营,是全流程的数据运营,数据运营就是精准分析,用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用数据做科学的决策,通过数据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做到这样才能形成数据资源,否则数据也就放在那是个数据而已,不能形成资源。要形成数据资产,现在叫数据化产业,产业数据化转变为数据化的产业,通过数据的支持把钢铁卖出去,把服务卖出去。未来,要通过生产钢铁来卖数据,不是卖钢铁,是卖数据。当然,一定是基于钢铁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数据,那才叫数据资产,通过服务的关系去卖数据。这方面一定要把握住,不能盲目地去做数字化。数字化一定附着在、融合在实体产业中间的,一定是融合在钢铁产业中间的,这个才叫做钢铁产业的数字化或者数字化钢铁产业。钢铁产业数字化是钢铁产业朝着高级化、现代化发展非常重要的标志,但是,一定要落地,一定要做实。
这就是这个月初去厦门建发跟陈月华董事长沟通过程中我的一些体会,不一定完整,还可以让刘长庆董事长、刘总、李刚总画龙点睛。
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陈修龙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