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证指数30年来首次大修!

重磅!上证指数30年来首次大修!
2020年06月22日 17:35 老罗话指数投资

大讨论:近期,爆款基金频现引起各方关注,爆款基金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基金投资者?

来源:老罗话指数投资

重磅!上证指数30年来首次大修!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公告,将于7月22日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基期为1990年12月19日,至今快30年了,被称为A股温度计。从最近10年的表现来看,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18.08%,远远落后于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的52.02%、56.39%,更是大幅落后于创业板指数的131.88%;仅略高于深证成指的17.07%。

     为什么沪指没有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四十年的高增长,2000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元,2019年已达99万亿元。而上证综指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2000点,2020年为何仍未突破3000点,10倍的GDP与50%的股指涨幅,反差不可谓不大

       其实,如果以沪市总市值来看,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得到了充分反映的。2000年上证总市值约3万亿元,2019年底已达35万亿元,同期GDP从10万亿元到99万亿元,两者都是10倍左右的增长,幅度相当。但为何指数总是不涨呢?为何沪指没有充分体现出这种增长呢?

上证综指为何跟不上GDP?

1、加权方式

       上证指数的加权方式是总市值加权,不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易于被操纵,比如操纵自由流通市值小,总市值大的股票,就能够较为轻松控制上证指数的走势。例如工商,中行、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上自由流通市值较小,但是总市值较大,相对而言易于通过购买这些股票,带动上证指数。

      1997年标准普尔提出自由流通股本概念,得到全球主要指数机构的广泛认同和响应,并逐步成为指数加权的主流方式,部分综指将总股本加权方式调整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如日本TOPIX综合指数、恒生综合指数;主流的成份指数已基本均采用这种加权方式。自由流通市值扣除5%以上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更真实反映市场可流通的股票。

2、行业结构

     从行业结构来看,上证综指中传统产业权重过高。如金融地产、石油石化、交运等传统行业在上证综指成分股中市值占比超过50%。而新兴产业在上证综指中权重较低,如医药占比6.1%,电子元器件4.26%等。而代表中国新经济的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网易均在美国上市,A股市场未能享受这些新经济企业上涨带来的收益。

3、退市机制等问题

      由于上证指数是综合类指数,它包含了ST 以及即将退市边缘的股票,这些公司的业绩通常比较差,而不像可投资性的指数,ST以及市值较小的公司部在里面。这些市值较小以及ST等绩差股没有得到充分出清和退市,拉低了总体股指点位。

4、指数设计的机制的问题

      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新股23倍市盈率限价发行,以及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的安排,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高波动的特点,近5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9个涨停,个股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的股价最高点计入上证综指,之后进入漫漫熊途的下跌通道,对指数拖累明显。

     中石油是个典型的例子,2007年11月5日上市当日收盘总市值逾7万亿元,为当时沪市第一大市值股,在上市第11日以39元的价格计入上证综指,目前股价跌至4元,只有计入指数时的约十分之一。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如中国神华等。

      总市值加权的方法,放大了些业绩不好,权重较大的股票的权重,拖累指数业绩,例如中石油(2007年11月)在牛市高点上市。我国A股部分大市值上市公司自由流通占比很小,有的甚至不足10%,从而导致上证综指与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其他上证系列指数偏离较大。尤其当市场出现二八或一九行情时,投资者抱怨“赚了指数不赚钱”。

指数编制方案的改进

      2020年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新的调整方案有以下三个要点:

      1、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2、延迟新股计入时间。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迟至上市1年后,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实行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

      3、红筹CDR、科创板证券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样本空间。

上证指数编制方案调整的意义及影响

1、有利于降低上证综指的波动率

      延长新股纳入时间将会降低指数的波动率。当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及高波动现象。2014年至2019年,沪市共上市新股563只,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为9天,217只新股连续涨停天数超过10天,新股以涨停价计入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客观反映市场真实表现,并且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波动率。

      同时,去除警示股票也将减小指数的波动。警示股票受到利空冲击,往往在被警示前后,股价会大幅下跌。同时,某些股票沦为炒作概念股,受到一些资金的追捧。因此,这些股票的波动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去掉这些股票之后,指数波动率可以进一步下降。

2、提升指数的成长性

       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已成为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证券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科创板上市公司涵盖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证券的计入不仅可提高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中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占比,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科创板的股票的预期盈利和净利润都远高于上证综指。因此,改革后的指数无意能提高成长属性。

3、可投资性略有提升

      首先,根据交易所现行规则,受警示的股票是连续两年亏损,或者遇到严重的会计、法律、经营方面的问题,有退市风险的股票。对很多产品来说,ST和*ST股票本来就不在可投资范围之内。因此,去掉这些股票更能反映市场的可投资股票的整体表现。宽基指数中沪深300指数、中证500等指数的选样方法明确规定这两类股票不在其选样空间中,以保证指数的可投资性。

      其次,剔除这一小部分股票并不损害上证综指的全面性。诸多国际主要综合指数样本范围只包括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剔除纳斯达克市场作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只涵盖市场市值95%的股票。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合计权重0.6%。因此,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不会影响其综合指数定位。

      提升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科创板的公司,从长期来看,能提升指数的收益率。但是总市值占比只有4.5%,整体对上证指数影响不大。

     指数收益率扣除股息率后,相比原来指数年化提升0.72%,略有提升。

      从2010年1月1日起,新规则下的指数收益率均未跑赢上证50以及沪深300指数。从投资角度来看,调整后的上证指数的投资价值还是不如沪深300以及上证50.

      未来将跨市场指数也会纳入科创板的股票,对于全指信息技术、全指医药类行业指数是利好。因为科创板公司前期市值较小,都会纳入全指,未来纳入成份股数量较少的行业指数。所以对于跟踪全指信息技术、全指医药的指数基金产品未来是利好!

       最后,指数调样对于市场没什么大的影响,第一,上证指数修订实施不会影响上证指数的连续性,不会影响投资者观测或者有什么套利机会。第二,跟踪上证指数基金的产品规模非常小,指数调整对于市场没什么冲击和影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证综指 新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酷特智能 300840 5.94
  • 06-23 迪威尔 688377 16.42
  • 06-23 中船汉光 300847 6.94
  • 06-22 天智航 688277 12.04
  • 06-22 捷安高科 300845 17.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