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约翰•博格致敬!指数基金教父留给世人的投资忠告!

向约翰•博格致敬!指数基金教父留给世人的投资忠告!
2019年01月17日 19:2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19年1月16日,约翰•博格在宾夕法尼亚州逝世,享年89岁。

"如果有一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为美国投资者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而建的,那么毫无疑问的选择应该是约翰•博格 (Jack Bogle)",沃伦•巴菲特在他的2017年度信中写道,"他是我们的英雄。"

谁是约翰•博格

约翰•博格一生成就无数

他是——

• 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先锋集团的创始人

• 公认的“指数基金教父”,发行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

• 《财富》杂志评选的“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

• 《纽约时报》评选的“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

•《时代》杂志评选的“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美国著名金融杂志《机构投资者》予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奖获得者

    ……

他掀开了全新投资时代的帷幕

四十多年前,正是这位先锋公司创始人、指数基金发明者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人投资的方式,而且很可能也永久性地改变了市场运作的机制。

1974年,博格断定并不存在能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开始推行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的原则。同年,创立了先锋公司。

1976年,博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指数基金,这是一种低成本被动型基金,与标普500指数的价值挂钩。

博格坚信基金管理者苦苦追寻的股市“钻石“就是众所周知的市场指数。

基金发行初期仅募集到1100万美元,远远低于1.5亿美元的募集目标。

当时的华尔街都等着看“博格的笑话“,主流投资界对他的发明嗤之以鼻,说那完全是“非美国”的存在。

最后,市场给出了答案,标普指数在四十多年间增长了26倍,博格为他的基金投资者赚回了丰厚的收益。

同时几十年下来,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指数化投资渐渐占据上风,成为主流。

统计显示,第一只指数基金成立的40余年间,指数基金(含ETF)资产大幅增长,从1975年的1100万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5.11亿美元,再到1995年的550亿美元,然后跃升至2005年的8690亿美元,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指数基金占权益类基金的份额也从1995年的不足4%,发展到2015年的34%。与指数基金大行其道行成鲜明对比的是,主动基金今年来不断遭遇净流出。据统计,2008年以来指数基金净申购近1万亿美元,而同期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则净赎回6000多亿美元。

指数基金为投资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变得头脑机敏,见闻广博,学会去寻找低费率的产品和规律储蓄,这自然也就推动了整个资金行业的变革,迫使他们降低成本。

博格的五大投资之道

自2000年卸任先锋集团资深总裁以来,博格开始致力于公益事业之中,分享他的投资心得。

正如萨缪尔森所说,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巴菲特,但约翰•博格的投资原则,却是人人都可以付诸实践的。

博格的投资理念是,关于基金的种种信息,往往被那些看上去无所不知的人宣讲,但无论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都必须牢记,自己处于一个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中,我们应该依靠的是常识性的原则。

1.选择低成本基金

不同于目前国内基金投资者看重预期收益的普遍思维,约翰·博格把投资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中低成本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非常重视,他在哈撒韦1996年年报中写道:成本确实很重要。基金产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给了基金管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于对投资者收益征了税。

我们可以简单假设基金获得了10%的绝对收益,目前基金市场平均费用水平约为4%(包括申购、赎回费、管理费等),可见我们本应获得的收益早已经被各种费用吞噬了近一半。

2.认真考虑附加成本

约翰·博格提出的第二个建议,仍然与成本有关。很多投资者接触并决定购买基金,是通过媒体的介绍,或者是代销机构的推荐,这其中隐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约翰·博格提醒投资者注意的问题。

美国市场目前约有3000只没有销售佣金、无发行费用的基金,约翰·博格尔认为,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选择这种基金是个可行的方案。在基金品种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购买无发行费用的基金,就等于把成本占未来收益的比例下降到了最小。 

对于那些不具备独立决策能力,需要提供投资建议的普通投资者,约翰·博格建议关注那些优秀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中信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等都提供独立第三方的基金分析,投资者可作为参考,但正如约翰·博格尔所说,"我并不认为有人能够预先得知谁将是业绩最优异的基金管理者。"

3.不要过高评价明星基金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资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不过约翰·博格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或许业绩记录在评价纯种马速度时有用,当然有时也会失效,但在估计资金管理者会如何运营时,却往往容易出现误导。"因为即使有人能够预见市场未来的绝对收益,也不可能预测出个别基金相对于市场的收益,至多是预测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

目前国内市场上,由于基金业历史还比较短,尚无相应统计数据,但从美国市场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回归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别为97%和100%。 

约翰·博格说:"基金行业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绩优者,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优势。基金发起人坚持花费巨资对过去的业绩广为传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大量新资金。" 

对于历史业绩的真正参考意义,约翰·博格认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在经历上涨和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基金是否始终能保持良好业绩;在相同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目标基金是否显著优于其他同类型基金。

4.大的未必是好的

约翰·博格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1991-1995年,该基金在五年时间内有四年的业绩排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

 

约翰·博格提醒投资者注意,一只低换手率、申购资金流入稳定的基金,要比采用积极操作、基金份额变动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为后者需要更加频繁地交易。 

"太多的钱会损害投资效果。"原因一是规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规模越大,对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影响也越大,这会在时间紧迫的交易中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波动;二是为了保持基金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原则,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数量的股票,而每一只持仓品种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对于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选择的股票品种更加有限。

5.不要持有太多的基金

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美国晨星的一项调查显示,随机选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组合,并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约翰·博格说,没有必要持有超4-5只的股票基金,因为过度分散投资的效果类似一只指数型基金,但由于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指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约翰·博格“从常识出发”的投资理念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他们还基于博格的投资理念创建了一个网站:Bogleheads.org

巨星陨落,老罗向“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致以深深的敬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博格 约翰·博格 指数基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1-23 西安银行 600928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6 新乳业 002946 5.4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