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声音】国内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于近期发行,五大行拟共发行不超4400亿元

【联合声音】国内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于近期发行,五大行拟共发行不超4400亿元
2024年05月24日 17:00 联合资信

澎湃新闻记者 林倩冰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公告将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Total Loss- Absorbing Capacity)非资本债券,正式拉开了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冲击2025年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监管要求的序幕。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于5月11日、5月13日公告称,分别将于5月15日和5月16日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两家银行发行的债券均包括两个品种,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

TLAC非资本债券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目前,中国共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交通银行2023年首次入选G-SIBs,位列第一组,其余4家银行均在第二组。

公告披露,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均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若本期债券任一品种的实际全场申购倍数(全场申购量/基本发行规模)α≥1.4,发行人有权选择行使对应品种超额增发权,即在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之外,增加对应品种的发行规模,品种一和品种二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国有五大行已陆续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澎湃新闻据银行公告梳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将分别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500亿、1300亿元的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将在境内外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工商银行将于境内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利率将参考市场利率确定。

国有五大行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 澎湃新闻整理

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下称《办法》)颁布于2021年10月,并于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办法》建立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体系,设定了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两个监管指标,即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分别达到16%、6%,2028年初分别达到18%、6.75%。

《办法》规定,2022年1月1日之前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应当在本办法规定期限内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2022年1月1日之后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也就是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需自2025年1月1日起满足风险加权比率、杠杆比率分别达到16%、6%的监管要求,交通银行则有三年的过渡期。

更早前,为有效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于2015年11月批准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提交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条款》,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国际统一标准,提出大型金融机构应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在陷入危机时,采取“内部纾困”的方式维持关键业务和服务功能的连续性,避免动用公共资金进行“外部救助”。

为何选择在今年集中发行?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和财政部于2021年5月共同下发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要满足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8%;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75%。今年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要求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明年初总损失吸收能力的监管要求,并根据全行资金运用效率、融资计划和融资成本角度考量于今年起陆续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

发行TLAC非资本债与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有何异同?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创设了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搭建了存款和资本补充工具之间的损失吸收层,规定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在监管资本之后吸收损失,相对应的,偿付顺序上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也优于各类资本工具,但在除外负债之后。

从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和TLAC债券可补充的属性来看,上述三类债券均可以补充商业银行TLAC,永续债还可用于补充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券还可用于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从吸收机制来看,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和TLAC非资本债券都是采用减记或者转股的模式吸收损失;从触发事件来看,永续债为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列为负债的一级资本工具须同时设定持续经营触发事件和无法生存触发事件),二级资本债的触发条件为无法生存触发事件,而TLAC非资本债券的触发条件为商业银行进入处置阶段;从吸收损失的顺序来看,依次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和TLAC非资本债券;从清偿顺序来看,依次为除外负债、TLAC非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

经联合资信编辑整理, 内容有增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