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栏|魏革军:党领导下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栏|魏革军:党领导下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07月21日 10:59 中国金融杂志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C

nfinance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险阻、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和前进方向,不断探索金融支持革命战争和创立新政权、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指引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栏,配合《中国金融》杂志相关策划,选取部分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要金融机构和重要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文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作者|魏革军「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3-14期

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既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普惠金融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弱势领域和薄弱环节,显著增强了金融体系普惠性,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

党领导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与总体要求

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包容性增长。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包容性增长问题。包容性增长理念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革新和超越,它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的成果应当惠及社会各阶层。国际上对于包容性增长的探讨一般包含以下内容:重视人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歧视,促进社会融合和普遍参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使得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都受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普惠金融倡导共享与公平,为包容性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普惠金融和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和关注重点群体相同,它将原本被金融排斥的边缘人群纳入正规金融体系中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兼顾消费者剩余和金融机构剩余,助力中低收入者和欠发达地区脱离贫困恶性循环,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党领导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路、原则和实施方案,体现了党领导下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首先,服务可获得性是普惠金融的基础。传统的金融理念认为金融服务的价值取向是高端客户和有产阶层,普惠金融将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纳入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体现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可获得性”要求。其次,成本可负担性是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可负担性要求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合适,不存在价格排斥和歧视,即能够让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可以承担和接受。最后,商业可持续性是普惠金融长期发展的保障。普惠金融区别于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救助,本质上依然是金融,要遵从金融的基本运行规律,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基本属性。实现商业可持续基本的逻辑是成本—收益的匹配,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要求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收益能够覆盖成本和风险。长期来看,普惠金融所实现的包容性增长目的,与其商业价值的实现是有机统一的。

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和主要内容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通过构建完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民众获得感。

健全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国际上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机构体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多层次、多样化,既有助于形成适度竞争的格局,又能发挥各自服务优势。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大力引导金融机构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推进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制建设。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和深化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事业部,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推动金融机构在网点设置和服务覆盖面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发挥地方金融组织差异化补充作用。引导小贷公司等发挥金融“毛细血管”作用,为小微企业等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金融机构在服务普惠金融重点群体过程中,往往面临服务对象履约能力较低、信用信息不足、授信缺乏有效足值抵质押物等问题。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针对涉农、小微的金融服务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金融资源更好地向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投放。一方面,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如引导银行体系创新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缓解“缺担保”难题;发展供应链金融,为小微企业进行批量授信;设立扶贫小额信贷,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瓶颈等。另一方面,创新保险领域产品与服务。保险与普惠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拥有独特的风险阻隔和经济补偿功能。如引导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覆盖范围,发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发挥其独特业务优势。

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融基础设施是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形成有力支撑。近年来,人民银行等着力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并优化其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着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平台,探索重点群体信用重建机制,提升金融资源供给和配置效率。二是夯实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指导银行机构等面向农村提供安全便捷的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三是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人民银行建立了差额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4572亿元、2153亿元和9756亿元。财政部门也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对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等涉农涉小信贷的增值税、所得税予以减免。

加强普惠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银行业机构在服务普惠重点群体时,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服务对象抗风险能力弱等而面临较高风险。近年来,除推动完善征信体系、加强业务监管外,有关部门强调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配套制度,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二是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导和带动各方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三是发挥保险增信作用,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

我国普惠金融政策和实践的基本成效

普惠金融供给体系持续优化。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持续发挥。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速33.9%,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1.4个百分点;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到8.1万亿元,同比增速19.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二是保险机构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保险体系已初步形成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代表的保险保障体系,以农险保单质押、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为代表的融资增信体系,有效发挥了保险的独特普惠功能。三是地方金融组织差异化补充作用显著发挥。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供给,专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

数字普惠金融实现突破式发展。数字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新兴力量。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拓展服务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和服务成本,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覆盖面与便捷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满足“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补的全方位发展格局。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借力金融科技,纷纷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开放银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正在逐渐铺开;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基于海量数据和丰富的线上场景,推行场景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较好地服务了长尾客户。此外,很多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推进业务合作,整合资金和技术,实现优势互补。

普惠金融区域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五省七地开展普惠金融区域改革试点。各试验区根据各自不同区域特点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差异化的改革和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产权融资、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普惠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管理等,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格局,积极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国家宏观政策大局。例如,河南兰考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普惠通”APP,实现金融服务“人人均享”;山东临沂通过实施土地“三权”制度改革,以资本的涌入撬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福建宁德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增信分险作用,精准滴灌小微和三农普惠金融领域。

普惠金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普惠金融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证。从全球范围看,在金融应对贫困问题的长期过程中,尽管类似孟加拉格莱珉银行、肯尼亚“移动钱包”、巴西代理银行以及各种模式的“穷人金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未从普遍意义上解决穷人融资“难、贵、慢”等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普惠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和体制机制设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银行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0多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普惠金融在助推扶贫脱困中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陕西普惠金融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探索普惠金融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发展,构筑普惠金融“红色引擎”。一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党委深处一线优势,联合地方党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党委(党组),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普惠金融工作格局。二是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制定了“党委联学、领导联包、支部联建、党员联扶”的金融精准扶贫“四联”工作措施,通过“党建+扶贫”,加强党组织对金融扶贫工作的领导。三是面对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督办机制,面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多举措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细落地,辖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助力县域经济,做实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一是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摸底辖内县域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信息,开展县域主导产业金融对接行动,以重点县域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提升。推动建立县域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对县域民营、小微企业进行辅导和支持,引导加大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省县域主导产业贷款余额达486亿元。二是编制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估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指数排名,加强对县域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提升普惠金融政策绩效。三是自主设计开发“信贷投放+金融服务+宏观环境”CSE三维综合评估体系,持续十年对陕西400余家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发挥政策合力,强化普惠金融“协同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机制,增强扶贫、财政、税务、金融政策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协同效应,共同提升全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如协调陕西省财政出资设立8亿元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和2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切实强化融资配套保障。二是发挥货币金融政策合力,从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方面加强保障,加大涉农信贷投入。2020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首次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长10.63%,较上年末提升7.0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占全省贷款增量的15.90%,高于上年8.56个百分点。三是凝聚市场主体合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和新型机构,在产品供给、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相互补充、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

深入推进试验区申建,打造普惠金融“宜君模式”。201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开展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制定印发《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方案》,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地区认真落实试点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创新金融产品、普及金融教育、完善基础设施三大主题,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知识扫盲+便捷基础设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宜君模式”,22条经验在陕西全省推广,宜君试点影响力不断扩大,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基于宜君试点的良好经验,推动铜川市申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

展望未来,普惠金融发展任重道远。普惠金融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基础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拓展。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对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压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过程中,更好发挥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要积极倡导贯彻包容性发展理念,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放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中,聚焦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度、广度、质量、效益,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多元化、市场化、开放化、公平化发展,更好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  许小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共产党
相关专题: 时代有温度专题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4 张小泉 301055 --
  • 08-23 远信工业 301053 --
  • 08-23 宏微科技 688711 --
  • 08-20 国光电气 688776 51.44
  • 08-19 果麦文化 301052 8.1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