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久勇‘交通银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金融服务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展绿色金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紧盯不放,抓紧、紧抓。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培植环保产业和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推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
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金融的价格发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能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解决好低端去产能和节能环保问题。
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发展需要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发展环保、节能、低碳等绿色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绿色高质量转型、产业升级都给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绿色贷款的不良率远低于贷款平均不良率;也有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提升。因此,发展绿色金融也成了关系金融机构切身利益的不二选择。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与时俱进,快速发展。1995年,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把银行信贷业务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要求金融机构在信贷工作中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把支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作为银行贷款考虑的因素之一,以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
2007年,银监会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对银行提出了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新要求,要求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授信政策和操作细则,同时支持节能减排行业和项目。
2012年,银监会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成为中国绿色信贷体系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银监会制定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要求各家银行对所涉及的环境、安全重大风险企业贷款、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进行统计。2014年,银监会进一步印发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作为绿色银行评级的依据和基础。自此,中国形成了以《绿色信贷指引》为核心,以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为两大基石的相对完备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顶层设计,升级完善。2015年被称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元年”。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八大举措。至此,初步完成了绿色金融顶层框架体系建设,开启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纪元。
绿色债券方面,2015年人民银行发布《绿色金融债券公告》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2017年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全面发展大幕拉开。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一是绿色信贷稳步提升。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二是绿色债券发行位居全球前列。随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配套市场制度和监管体系逐步确立完善、标准化进程不断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贴标绿色债券发行位列全球第一。2019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超过8000亿元。2020年1~10月新发行绿色债券量为1662.6亿元。
交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践
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同时也是公众持股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着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战略聚焦,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工作高度。交通银行从2008年开始启动绿色信贷工作,根据环境和社会表现对客户进行分类并实施差异化管理。2012年,董事会审议批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政策》,将绿色信贷上升为交通银行长期发展战略,并制定《交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办法》,要求全行在健全机制、产品开发、能力建设、流程管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近期交通银行顺应形势,将绿色信贷内涵扩展至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工作将迈上更高台阶。
政策引领,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发展。交通银行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意见精神,不断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年度印发的《交通银行授信与风险政策纲要》中对绿色金融业务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全行资产业务优先支持绿色经济领域,有效推动全行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此外,交通银行不断完善和加强内部绿色信贷考核,推动全行业务发展绿色化。
多管齐下,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多年来,交通银行各相关业务条线持续加大绿色经济领域投融资支持力度,为绿色领域提供全产品、多渠道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交通银行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展。2016年和2017年,分两期共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在国内机构中首单获得穆迪最高等级的绿色债券评估(GB1)。2020年7月,交通银行出资参与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是交通银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把控风险,全面关注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表现。交通银行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求嵌入尽职调查、项目评估、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资金拨付以及贷(投)后管理等各环节,加强对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跟踪、识别和管理。贷前严格执行绿色信贷准入制度,建立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贷时审查中将客户环境和社会表现作为评判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内容;贷后重点关注环境和社会风险客户,加大减持退出力度。
服务改革,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17年6月,国务院部署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绿色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交通银行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精神,研究制定落实方案,与改革所在地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充分交流沟通,加强合作。
以交通银行湖州分行为例,为更好地支持湖州绿色金融改革,湖州分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专门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各经营机构一把手亲自抓业务,加大对水利环境、节能减排和能源开发等绿色领域客户得营销力度,加强项目储备。二是对于被湖州当地“绿信通”平台认定为深绿或中绿的企业,省分行给予专项融资审批权限,目前累计已有5户新客户采用该专项授权通过审批并提款共计5300万元。三是积极服务当地“五水共治”,支持湖州“治污水”“抓节水”领域重点项目。四是推动绿色金融、三农经济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积极支持湖州县域地区供水排水、截污化污、生态修复、防洪防汛等工程。五是2020年12月10日,与湖州市政府签署“支持湖州高水平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合作协议”,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化合作,支持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绿色金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尚有提升空间,市场自身给予绿色金融业务的正向激励仍可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内部挖掘,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信贷规模、费用等资源配置,资本计量多种手段完善绿色金融业务正向反馈机制,激励经营单位“愿贷、想贷”;探索环境权益及其收益权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的路径。相关部门可配套研究制定更多的创新激励政策。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储备。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将需要大量既懂金融又了解绿色环保政策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对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仍主要停留在关注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和环保、安全生产等违法处罚信息等较为初级的阶段,商业银行加强具有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队伍建设,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主要以资金投向节能环保领域的信贷业务和绿色债券为主。下一步,商业银行应提升自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同时,深化国际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
四是加强绿色金融各方协调联动。商业银行可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技术主管部门的合作沟通,共同完善企业环保信息的共享机制。研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机制,提升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