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刘连舸谈中国银行业70年巨变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刘连舸谈中国银行业70年巨变
2020年10月11日 15:38 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按1950101日,《中国金融》创刊,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迈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国金融》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但其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定位没有改变。而今,《中国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宣传舆论战线中的重要一员,成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之一。70年来,《中国金融》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辉煌历程,坚持不懈地为金融改革开放鼓与呼。为了纪念《中国金融》创刊70周年,“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将从101日起推出“《中国金融》70年 • 70人”专栏,由70位多年来关注、支持《中国金融》,与《中国金融》同命运共成长的经济金融界领导、专家、学者,畅谈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故事以及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深厚情缘。

  专栏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笔划排序;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 本期人物 |

  刘连舸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连舸谈中国银行业70年历史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大型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和利润规模、股票市值、品牌价值均位列国际同业前茅,业绩指标总体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281.58万亿元,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00%和13.02%,不良贷款率为1.81%,拨备覆盖率为190.61%,资本充足率达到14.12%。

  总结银行业70年巨变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根植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壮大。其中,银行业在经营体制变革、产品与服务创新、对外开放、监管体系四大领域的重大变化,对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环境质的飞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是持续变革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经营实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银行承担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1979年以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或恢复或成立,股份制银行、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纷纷涌现。中国银行业由“大一统”的体系演变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机构体系,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支撑起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其中,大型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持续变革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各大银行从国有专业银行开始,先后经历了商业化转型、市场化改革、股改上市等重要发展,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战略规划、风险合规、资产负债、人力资源等全面的管理能力,为银行业整体经营实力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在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关系到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发展。从最初只有传统工商业存、贷、汇等产品开始,银行业逐步开展商业化、市场化探索,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金融产品。特别是2005年创造性地股改上市以来,银行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外投资控股、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积极开展各类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证券、保险、租赁、消费金融、理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与服务创新纷纷推出。同时,运用科技发展成果,银行业将信贷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倾斜,支持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回顾70年发展,银行业有效整合金融资源,推动业务流程与产品创新,提升科技水平与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为整个金融业的服务创新带来了示范效应。

  三是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升全球影响力。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引进来”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银行只能以自主设点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只能从事外汇业务。到了2018年,外资银行可同时在华设立分行和子行,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逐步放开,业务范围大幅扩宽。截至目前,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已达1000余家,近15年来资产规模增长了近10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增长了9倍多。另一方面,“走出去”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中国银行一家经营海外业务。到了2018年末,已有20多家中资银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跨境借贷规模位列全球第七。中国银行业正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是持续完善银行业监管架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70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制经历了从人民银行“大一统”到“一行三会”,再到“一委一行两会”,从机构监管、分业监管到更强调行为监管、功能监管,从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到宏观微观审慎监管并重。从2013年起,中国版“巴塞尔协议”开始实施,主要指标与巴塞尔协议Ⅲ的国际监管标准全面接轨。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监管改革,在杠杆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要求等多方面,采用了比国际规则更为审慎的监管标准,为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当前,金融业双向开放不断深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银行业要找到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是提高自身“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结合自身特点,精准化、差异化地发展境外业务,形成协同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全球布局。要进一步扩大全球网络覆盖面,增强全球化竞争力,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水平。二是服务好“走出去”客户。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扎根本土市场、本土客户,也离不开海外市场、海外客户。银行业要充分把握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不断提升综合化、专业化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三是深化金融创新,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些外资银行依靠全球现金管理平台、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跨境综合服务优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人们常说,危中有机、化危为机,挑战就是机遇。中国银行业要紧紧依托广阔的中国市场、广泛的客户基础、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断深化境内外业务联动和管理模式创新,持续提升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实力和能力。

  ——选自2019年第20期《与时代同行的银行业——访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

  -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股市暴涨行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
  • 10-28 五洲特纸 605007 --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13.06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