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通要求员工付费100万上班?

滴灌通要求员工付费100万上班?
2024年05月13日 14:02 市场资讯

专题:滴灌通深陷裁员风波

  大家好啊,我是佩妮。

  最近可能有朋友看到滴灌通的新瓜,其实前几天就有内部员工跟我爆料,但是当时事情多,另外我希望信息和思考更充分一些,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外发。

  我看了整体方案和内部宣讲,和一些朋友也聊了,争议很大,但是能理解各自的出发点。

  今天我还是从长期关注行业的旁观者,相对客观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对这件事阶段性的思考。

  同样还是先说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4月底,滴灌通内部宣布“领头羊计划激励方案”,对全体员工开放,在各个大区巡回说明,目前在报名中。这是一次关于战略,内部管理的极大变动,引发了全体震动。

  我用人话解释一下这个“领头羊”计划在做什么:

  1)鼓励员工内部创业。

  报名的员工可以和滴灌通成立一家全资SPV(一种特殊目的的公司/机构),员工就是SPV的合伙人,可以带小团队,负责日常运营和项目投资。SPV费用支出一年不能超过100万。

  员工出资100万人民币(类似保证金,后续根据结果会退),滴灌通配资900万,一共1000万资金。(最少1000,也可以更多)

  资金只能投向要去滴灌通挂牌的资产,不能投比如股权等其他的项目。

  项目决策权在哪我还不完全清楚(欢迎补充),大概率需要过滴灌通本身的风控模型,不是员工想投就能投。

  2)激励和分成机制

  总部(滴灌通)回本前分成70%,回本后分成35%。核算的净收入在扣除所有分成和费用,并填补亏损后如果有结余,可以给团队发奖金。但是奖金不能超过当年结余。

  在累计分成达到目标倍数(比如一年8%)之后,滴灌通可以把剩余价值以1元港币转让给SPV,不需要再分成了。

  倍数要求是1.16,1.24,1.32,1.4倍:

  表现最好的团队(提前回本,业绩突出),滴灌通公司奖励现金或者RSU股份。

  如果没有达到最低回本速度要求,或者员工离职(在此其他的劳动关系依然在),违规,滴灌通有权提前终止,并且清算SPV。产生补偿或者费用会算在SPV里。

  3)关于100万保证金

  如果公司回本,会全额退还

  如果发生清算,剩余规模大于1000万,100万全退。如果资产净值小于600万,100万不退。

  如果在600-800万之间,少于1000万的部分员工承担10%,例如最后还剩800万,200*10%=20万,员工拿回80万。

  上面还没有说的是,薪资打骨折,目前听说1.2万/月。并且注意这个是计入SPV的费用的,相当于里面的10%是你自己给自己发的。

  不报名的话,会被调整到少量的服务岗位,或者就离职。

  目前滴灌通420人中,大概有能力做投资的只有80-120人左右,其他大部分是技术。

  不知道中后台是否受影响,但是前台来看,目前愿意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另外同时,这次滴灌通还发了一个奖金停发和追偿的通知,如果投的项目有应开店未开,闭店,欠款的情况,需要按细则停发奖金或者追偿。

  搞得现在人人都在做投后,追着老板问为啥收益不及预期。

  说是人话,还是长了一点。有的人会解释为公司没钱了,要员工付费上班,并且和之前各种暴雷的比如中植对比。

  我听到有人抱怨:我有100万为什么不去买一个中X的工作?为什么不去买美债,要投给你?

  如果用股权投资的比喻,相当于突然有一天老板说,我希望你们都去创业,工资先打骨折,你出100万做小GP,我做LP,赚了钱我先分75%,回本了再分35%,赚够了就把收益权都给你。

  对了咱们还是签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说我还是你老板,你得听我的

  这样就会显得有一点点离谱……

  我说说我的想法。

  此前我们说过,滴灌通从一开始,就是想做中国小微门店的数字化,资产证券化,加交易所。

  这是一个很大胆很创新,同时也非常困难的路,如果不是这样的豪华团队,几乎很难做到今天这样的体量。

  但是所有这些调整,一个个踩的坑,依然说明,即使对这样的团队来说,还是太难了……

  甚至有人比喻:感觉他们就像商学院的MBA在玩沙盘游戏,不行了就推倒重来。

  所以我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主观上的恶意或者错,就是路上必须要踩的坑,谁也逃不过。

  一开始做直投,是因为需要打样。要去把线下的业态都摸一遍。

  所以有了零售,餐饮,文体,服务板块,有了东南西北四个大区,有了激进不计代价的投资规模,和拿着高底薪高提成还享受后续分红的商务团队。

  在这次改革之前,很多滴灌通做RBF投资的人,拿着3-4万的底薪,销售激励回本前约抽1%,回本后抽2%,有的人每个季度能拿到十几万的奖金。并且对出现项目风险没有任何追索机制。

  在此机制下,越是早成立,商业生态越好的大区,比如南方,就吃到了很多红利。

  很多项目明知一般,但是上面为了完成销售目标,大家要冲50亿投资规模,一些可投可不投的项目,就会选择投。区域负责人也在赛马,带头疯狂push下面人签约。

  人性而已。

  收益上来说,目前几个板块唯一验证模式成立的就是餐饮,其他都相对比较低。

  规模的快速扩张必然伴随着收益率下降,管理成本剧增,出现腐败和寻租。甚至有专门针对RBF投资的羊毛党,教育小老板如何拿到钱转移再闭店。和2VC的假项目一毛一样。

  真实世界就是这么玄幻,把中国的商业底层世界一切数字化,井井有条,坐等分钱显得像金融人脑子里的理想国,但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大的调整是从今年开始的,如果非要解读,我觉得是核心团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界。

  从过往履历来看,团队最擅长的还是顶层设计,引入国际资本。中国有几百万家线下门店,直接管理这么庞大的销售队伍是不可想象的。

  从全直投,到部分直投,到这次的内部员工也合伙人化,说明滴灌通本身已经不想再当运动员,他们所有的资金会去做配资或者做市商。

  但是毕竟有这么多人在,必须想一个方式和平过渡。

  领头羊计划实际上找的不是员工,就是想自己创业的加盟商。又要能做资产,又要敢于领投,按出资共担风险。只不过第一步先在员工里筛选了而已。

  引发巨大反弹是一定的,因为大多数人为什么打工,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承担风险。公司在把他们逼出舒适区。

  还有这次滴灌通要和员工签署一个劳动合同补充协议,有两句话很有争议:

  1.打破传统按职级的收入机制,公司付薪,“死工资”,满足当下。

  2.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分配体系,创业者为自己付薪酬,延迟满足,无限可能。

  槽点有点密集了……

  这个计划别扭在于,明明大家还是所属关系还是员工,但是却要求他们承担创业者的风险

  有少数人很欢迎这个计划,因为他们足够了解这个行业,有自信能找到优质资产,愿意承担有限风险,赚超额收益。并且觉得1:9的配资是很优厚的条件。

  这部分人是天生的创业者,等自己有了募资能力,就会选择出去做,受限更少更灵活。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坐等公司N+1补偿的同时,想的估计还是还是多出去找找工作。

  人都讨厌变化,因为被变化很痛苦。钱多事少谁都想,但是除了某些垄断行业,外部的民营企业,不变化可能就活不下去

  在公司就尊重公司的规则,不合适就离开。花时间去对抗也是无意义的。

  不是人人都要创业,尤其千万不能按着别人的头逼他创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审慎的选择。

  线下店还是很多人想到创业的第一选择,在关注体验和实体经济的当下,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对整个消费生态都是一件好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