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拟上市银行的风险报告(一)

2023年拟上市银行的风险报告(一)
2023年06月13日 22:00 市场资讯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正式落地,主板在审企业平移至交易所受理工作陆续推进,多家中小银行现身其中。

  截至目前,A股11家IPO排队银行中,除重庆三峡银行外,其余10家均已出现在沪深交易所主板在审企业名单中。与此同时还有多家中小银行完成了上市辅导备案或透露上市计划。

  本文则聚焦于出现在沪深交易所主板在审企业名单中的10家银行,分析其上市潜在风险。

  注:上册主要分析沪市主板的5家银行

  一、湖州银行

  湖州银行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湖州市商业银行,是湖州市本土唯一具备法人资格的城商行。整体来看,湖州银行业绩还算亮眼,据该行去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湖州银行总资产为1173.58亿元,同比增长15.74%;实现营业收入25.65亿元,同比增长13.09%净利润为9.61亿元,同比增长13.83%。

  今年3月,湖州银行主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融资金额23.98亿元,发行后募集资金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湖州银行资本金。

  根据招股书,小编梳理了该行的上市风险,具体如下:

  (一)贷款业务集中度“三高”

  1、贷款客户集中度高: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分别为 3亿元、3亿元、2.20亿元及1.80亿元,分别占本行资本净额的3.09%、3.46%、2.83%及3.05%;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合计分别为26.86亿元、21.87亿元、16.73亿元及14.79亿元,分别占本行资本净额的27.65%、25.25%、21.48%及25.10%。

  2、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行投向前五大行业的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的89.00%,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行业为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其占比分别为38.05%、14.84%、14.33%、12.86%、8.92%。

  3、业务区域集中度高: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 日及2019年12月31日,本行位于湖州地区分支机构投放的贷款和垫款分别为480.59亿元、426.43亿元、357.39亿元及298.49亿元,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9.12%、79.80%、81.30%及83.45%;本行位于湖州地区的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分别为688.99亿元、617.20亿元、538.91亿元及 466.29亿元,占本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7.52%、88.50%、88.90%及90.46%;

  (二)不良贷款余额上涨,资本充足率下降

  过往来看,湖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却呈上升趋势。从2020年到2022年湖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4%、0.78%、0.68%;但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70亿元、4.19亿元和4.39亿元。

  此外从2020年到2022年,湖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5%、8.80%、8.40%;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7%、10.66%、9.97%;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8%、13.44%、12.96%,呈现出下滑趋势,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

  药都农商行位于安徽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被誉为中国“四大药都之首”。2012年10月,药都农商行在原谯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经股份合作制重新改制而成,注册资本达10.17亿元,也是亳州市唯一一家农商银行。

  从数据来看,2022年该行业绩并不理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据该行去年报数据,截止2022年12月31日,该行总资产为610.40亿元,同比增长4.91%;实现营业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0.53%;净利润为3.49亿元,同比增长-26.76%。

  据该行最新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股票不低于1.13亿股且不超过3.39亿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募集资金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湖州银行资本金。

  经梳理,该行上市潜在风险如下:

  (一)贷款结构“偏科”严重:个人贷款占70%以上

  根据该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行贷款资产和客户主要集中于个人客户,占比超过70%,其中以经营类贷款为主,占比达85.60%,且多集中于亳州本地区。

  具体来看,2022年6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个人贷款的金额分别为337.88亿元、344.51亿元、302.62亿元以及255.66亿元,分别占资产总额的71.97%、77.33%、76.93%以及77.57%。

  而个人贷款的资金多为经营类贷款,且经营类消费贷款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年底到2022年中旬经营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从69.6%上升至85.6%。

  这也意味着,其营业收入依赖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若经济发展放缓,可能导致该地区客户的经营状况集中恶化,影响其还款能力。

  其次相对于企业贷款而言,个人贷款呈现单笔额度小、数量多、抵押品少、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一旦出现坏账,可能会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

  (二)股权过于分散,潜在风险突出

  根据药都农商行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 年12月31日,本行股东总数 2349 户。其中法人股东 29户,自然人股东 2320 户,自然人股东中职工股东775户。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最大十名法人股东持股 39164.57万股,占总股本的 38.50%。

  古井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9.25%,谯城区商汤国有资本持股6.62%为第二大股东,建安投资控股集团则持股5.08%位列第三,荣徽建投和安徽康达以及亳州宜居综合开发分别持股4.71%、3.93%和2.83,其他股东则持股比例不超2%。持股比例相当分散。

  股权过于分散,如若缺乏有效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便会迎风而来。据该行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共有45户股东将所持本行股权进行了质押,涉及股份数199000031股,占股本总额的19.56%。其中5户股东所持股份被司法机关冻结,涉及股份数577447股,占本行股本总额的 0.06%。此外18户股东所持股份存在其他限制情形,涉及股份数7609954股,占本行股本总额的0.75%。

  (三)不良贷款率上升,净利润下滑

  不良贷款率始终是药都农商行的一大痛点。从2018到2022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6%、0.99%、1.52%、2.17%、3.11%。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7.75亿元下降到2022年3.48亿元。

  正如上文所说,亳州药都农商行贷款客户主要是从事中药材批发的个体经营者。由于中药材市场监管趋严以及辖区内部分客户抵押物双证分离造成的续贷困难,再加上疫情影响,当地部分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资金流紧张,药都农商行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规模及占比均出现一定幅度上升,资产质量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三、湖北银行

  湖北银行成立于2011年2月25日,在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总部设在武汉市,以“服务政府、服务中小、服务民众”为战略定位。

  截止2022年年末,湖北银行资产总额突破4000亿大关,实现营业收入89.37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16.47%;全年净利润21.56亿元,同比增长达22.74%,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齐增加,证明企业各业务均有长足发展。

  今年3月3日湖北银行“换道”注册制审核,申请获交易所受理,使得其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据该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低于8.45亿股且不超过 25.3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且不超过25%,总计募资95.17亿元,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根据招股书,小编梳理该行上市潜在风险如下:

  (一)贷款结构偏科严重:公司贷款占79%,小微企业占多数

  根据该行2022年年报显示,该行贷款类型多为公司贷款,近三年占比均超过75%。具体来看从2020年到2022年,该行公司贷款规模分别为1118.69亿元、1385.36、1714.68亿元,占比分别为75.59%、76.39%、78.84%。

  从贷款及客户规模与增长上看,湖北银行的增长离不开小微企业。截至 2019 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中,该行行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分别为 434.29亿元、502.57亿元、579.63亿元和703.48亿元,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9.65%、52.33%、50.60%和51.97%。

  但与中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更高等特点,也带来了湖北银行超四成的不良贷款。

  但与中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更高等特点,也带来了湖北银行超四成的不良贷款。

  从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22年年末,该行公司贷款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前五大行业贷款余额为1092.36亿元,占贷款总额50.24%。如果某一较为集中的任一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衰退,则可能导致该行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二)资本充足率下降,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近20%

  近年来,湖北银行不良贷款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已由2018年的2.21%下降至2022年的1.97%,但仍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值。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率由上年末的3.14%降至2.63%,个人贷款不良率则由上年末的1.1%升至1.16%。

  将公司贷款按行业分布,湖北银行的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截至2022年6月末,上述行业不良率分别为21.59%、4.17%、2.4%和4.27%。

  在资本和风险资产方面,截至2022年末,湖北银行资本充足率12.43%,一级资本充足率9.70%,较之2018年整体下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7%;资本净额375.64亿元,一级资本净额295.09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85.09亿元,未来其资本或将面临一定的补充压力。

  四、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

  海安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1年2月18日,在原江苏海安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上改建组成的商业股份制银行,今年3月“换道”注册制审核,申请获交易所受理。

  据该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过 3.28 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资本金,以提高本行资本充足水平。

  (一)踩雷恒大,第一大股东股权被质押和冻结

  据该行2022年年报显示,该行仍存在股权质押和冻结问题。

  截至托管证明日(2022年7月22日),海安银行并列单一第一大股东江苏中洲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洲置业)和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中建设)分别有800万股和5000万股被质押,同时苏中建设持有的5000万股被冻结。苏中建设被质押和冻结的股份数为其持有海安银行的全部股权。此外,第十大股东江苏省华强纺织有限公司也同样存在部分股权被质押的情况

  据悉,2021年下半年以来苏中建设的主要客户(恒大)出现流动性紧张与债务危机,苏中建设的回款情况受到较大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苏中建设出现流动性紧张。据企查查,苏中建设有失信记录88条,未履行数量88条;该企业有被执行人记录486条等。

  海安银行也称,由于质押和冻结股份占比较高,如果未来因股东自身经营不善导致其质押或冻结的股份被处置,该行的股权结构仍会因此而发生一定变化。

  (二)贷款集中程度有“三高”

  1、中小微企业客户占比高:据该行去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旬该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共计 4396 户,占本行公司类贷款客户的99.37%;本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 315.57 亿元,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 94.02%。

  2、贷款地域分布集中度高:从地区分布看,该行主要经营地为海安市,发放贷款和垫款也大多集中在海安地区。从2019年到2022年6月,用于于海安市的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分别为358.99 亿元、403.72亿元、452.18亿元和 492.50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4.63%、94.39%、93.85%和 93.38%

  3、贷款行业分布集中度高:从行业分布看,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本行向制造业、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发放的贷款和垫款总额分别占本行全部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 65.27%、11.03%和 7.41%,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 63.64%。

  (三)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高

  在资产质量方面,据其最新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6月,海安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25%、0.99%和 0.95%,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贷款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准。

  从2019年到2022年6月,海安银行投向于房地产行业的公司贷款占本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率为1.60%、1.63%、1.31%和1.05%,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59%、3.73%、4.12%和 4.69%,高出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较多。2022年6月末,海安银行全部对公逾期贷款中,房地产业逾期贷款占比为12.42%。

  五、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1月8日,前身为昆山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早在2016年,昆山农商行就正式启动IPO上市准备工作,2018年12月首次披露了招股书,但由于股东持股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存在股权被质押、冻结情况等诸多因素,IPO进展一直缓慢。

  今年3月,昆山农商行换道注册制冲刺IPO,目前IPO审核状态显示为已受理。据该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低于1.79股,且不超过5.39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总计募资95.17亿元,用于补充发行人资本金。

  经梳理,该行上市潜在风险如下:

  (一)贷款集中度相关的风险

  1、贷款区域集中程度高:据该行年报显示,昆山农商行贷款客户主要集中于昆山市内,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贷款客户、收入和利润仍将主要来源于昆山地区。截止2022年年末,用于昆山市的贷款和垫款金额达735.5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8.2%。

  2、贷款行业集中程度高:截至2022年6 月,该行贷款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8.30%、11.39%及10.77%,前述三大行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80.45%,占本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为35.32%。

  3、贷款客户类型集中程度高:截至 2022年6 月,该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为89.59%。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财务信息质量较差,更易受到经济放缓、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调整、国际贸易壁垒、流动资金缺乏、营业成本和费用上升、汇率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二)房地产不良率暴增

  据该行2022年年报显示,过去两年昆山农商行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金额分别为14.53亿元、14.37亿元,占总贷款金额的1.81%、1.53%。但值得注意的事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猛增势头,从2021年的2.98%上升到2022年7.94%,高出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较多。

  (三)股东持股分散且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农商行多是从农信社改制而来,股东人数众多,普遍存在股权分散的问题。无不例外,昆山农商行股权分散的问题仍待解决。

  昆山农商行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本行股东持股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控人。昆山农商行股东总户数为1032户,其中法人股东48户、外部自然人股东480户、内部职工股东504户,持股数量分别为10.79亿股、4.26亿股、1.13亿股,占比分别为66.73%、26.31%、6.97%。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属于公开发行,需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早在2019年,证监会在《昆山农商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对该行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是否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的相关要求提出质询。

  此外截至2022年末,昆山农商行共有29位股东对其持有该行的股份进行出质,合计质押股份数量为2.35亿股,占总股本的14.52%。另有6位股东的股份被司法冻结,合计被冻结的股份数量为0.31亿股,占总股本的1.94%。

  昆山农商行前十大股东中,包括第一大股东在内共有4位股东的股份处于质押状态。第一大股东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天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江苏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大股东振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质押数量分别为0.25亿股、0.45亿股、0.26亿股、0.26亿股。

  股东质量是否会影响IPO之路?目前没有明确信息。但是从已有案例看,股东质量的好坏、稳定性,确实是影响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银行青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5 东方碳素 832175 12.6
  • 06-15 莱斯信息 688631 25.28
  • 06-15 美硕科技 301295 37.4
  • 06-14 华丰科技 688629 9.26
  • 06-14 锡南科技 301170 34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