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展望2022年经济:老百姓有哪些投资机会?

钟伟展望2022年经济:老百姓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1年11月25日 20:57 市场资讯

  最近几个月大家遇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比如菜比肉贵,煤炭价格飙升导致东北部分地区限电。那么,CPI第四季度和明年会有什么变化? GDP增长会达到全年8%的目标吗?2022年楼市股市还有投资机会吗?本期《雨珊会客厅》邀请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第四季度以及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楼市及股市的发展变化。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雨珊会客厅》,我是主持人吴雨珊。最近几个月大家遇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比如菜比肉贵,煤炭价格飙升导致东北部分地区限电。那么,居民价格指数CPI在第四季度和明年会有什么变化?局部疫情频发的情况下, GDP增长会达到预期全年8%的目标吗?2022年楼市、股市还有投资机会吗?今天《雨珊会客厅》很高兴邀请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第四季度以及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和楼市股市的发展变化。

  2022年中国经济存在两个变数

  主持人:钟老师,您好!当前疫情尽管控制得比较有效,但形势仍然严峻。这对于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季度GDP不到5%,而市场对于全年的GDP增长目标预期是8%,您觉得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吗?

  钟伟:第一点,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是比较明显的,三季度4.9%。四季度由于疫情等多方面的原因,估计也不会太高。其实全球的经济增速都在放缓,下半年美国的经济增速也不达预期。

  第二点,全年的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估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大概在8.1%、8.2%,略高于8%的水平。名义GDP增速可能会有11%~12%。所以今年完成全年目标问题不大。其实我们对2022年忧虑会更多一些,不确定性会更多一些。

  主持人:您认为2022年的经济增长形势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钟伟:2022年经济形势的预测,无非就是经济增速、物价等等。2022年的经济增速,我估计大概在5%左右。西方国家2022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但东亚地区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速会放慢一点。因为总体来讲,中国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都处于平稳恢复的状态。

  投资明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房地产。如果房地产拖累了投资,投资增速不会太高的。消费取决于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的增长,消费也是以稳定为主。2020和2021年中国的外贸已经非常出色,从明年年初来看,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会启动,明年外贸应该还可以。但仅仅依靠外贸,面对于平稳的消费和更疲弱的投资,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就5%左右。

  第二就是物价,2022年的物价挺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决定了接下来有可能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2021年涨价主要是上下游的企业涨价太多,所以资源类企业日子挺舒服。2022年情况正好相反,PPI从年初到年底是一路走低的,CPI从年初到年底是一路走高的。从PPI来看,年初可能会有7%-8%的水平,然后迅速走低,到2022年底的时候,PPI能不能维持在0以上,都不一定。

  CPI其实要估的高一点,目前来看,在2021年底,CPI有可能还是在1%左右的水平,明年全年是温和地逐渐抬升。逐渐抬升的理由有很多,例如在2021年,食品的价格对CPI的影响是负的,这个基数效应在2022年可能会有0.5个点,那就抬升了物价的基准了。

  另外,粮食、禽、蛋、肉类都有一定的涨价预期。涨价的预期不是说粮食少了,中国的粮食还是挺丰沛的。也不是说猪肉不够了,供给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产粮、种植、养猪、农药化肥等等,包括燃料的价格都有所上涨,所以总体农业的成本是在推升的。这样就导致明年的一个基数效应,另外因为新涨价因素,食品可能会涨一些。明年CPI是一路走高的格局。

  在低增长和不太低的通胀搭配的情况下,明年大的变数还是不少。最大的变数至少可以举两个,第一个就是房地产会怎么走,第二个就是现在以清零为主的,比较严密的疫情防控政策,在内外部疫情和国际防控政策的变化下,会有怎样的改变。所以房地产和疫情这两个因素,会给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明年会怎样?

  主持人:您提到了房地产,房地产税试点在即。多个城市今年都出现了土地流拍的情况,很多开发商把活着作为目前经营的目标。您怎么看待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行业?

  钟伟:202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放缓的迹象,2022年可能会低一点,在5%左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预估,中国合理的潜在经济增速应该在5.1%~5.7%之间,所以最好经济增速能够落在潜在增速范围之内,如果比这个增速低,需要政策发力。

  另一个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上下游涉及到好几百个行业,还包括建筑、家居、建材等等七八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房地产能不能稳定,在2022年是很大的挑战。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可以看几点,第一点上市房企的美元债问题。上市房企目前发行的商业票据利率都非常高,20%、30%都不少见。这些折射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处于中等的流动性紧张状态,这种警报拉响着,并没有解除。

  第二点就是土地市场的冰封。上市房企一般为了保持连续稳定的经营,大概会拥有6个季度到两三年的土地储备。如果政策有变化,可能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下降和减值准备的计提,上市房企和更多的房企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2021年第四季度和到2022年的第一季度,房地产的土地市场可能会处于冰封的状态,会对地方的财政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土地出让收益金是地方财政重要的来源。

  第三点就是房地产本身,比如土地购置停下来之后,新开工怎么样?交付收房竣工的情况怎么样?销售比等,都要考虑。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房地产有可能会成为拖累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基建、工业和房地产,基建也是加载在房地产之上的,如果地方政府没有房地产的出让收益,怎么搞基建。

  这样来看,明年在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投资增速有可能会非常低,也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所以房地产好不好、稳不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2022年经济增长非常大的扰动因素。

  主持人:房地产的监管政策这两年一直偏紧,对GDP的拉动也比较有限。另外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基建,今年前三个季度基建的增速似乎也不太理想,您觉得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基建有没有可能提速?

  钟伟:基建提速可能性几乎是非常低的。第一,中央的资金很少,都是地方就项目来进行配套。地方可用财力主要是来自于土地,如果土地市场冰封,即便中央有项目储备,地方说我钱袋子里真的很难掏出钱来。2021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有盈余的大概只有上海。

  第二,如果地方政府没钱,有的地方专项债、城投债多发一点。但多发的债能不能有效对冲土地财政的紧缩是存在疑问的。过去几年基建高潮基本已经过去了,尤其是传统基建,现在要做的主要是新型基建。新基建这几年其实也未能够承接传统基建的巨大体量。三个因素叠加起来,基建有可能长期处于相对比较低的增速状态。

  防疫政策应时而变将激励公众预期和经济增长

  主持人:您提到的第二个很重要的点是,疫情防控政策接下来会发生怎样一个渐进的改变,对经济影响会非常大。

  钟伟:之所以说疫情防控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第一点,疫情以来到现在,中国经济当中修复比较薄弱的部分就是服务业,尤其劳动密集型的生活服务业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疫情防控政策对公众和企业家的预期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疫情政策有所改变,肯定会对服务业,以及公众对未来的预期有很大的激励。

  第二点,我们要考虑清零政策。中国特别严格的清零和社会管控政策为国际社会的防疫,为中国的经济恢复争取了非常好的时间。但这种策略并不是永远都是领先的,因为时间和事件本身是在变化的。

  举个例子,海外的疫情已经流传到这个程度,全球这么多人感染,实际上我们未来能够选择的就是跟病毒共同并存,就像感冒病毒一样的。另外,疫苗使得全球的重症跟死亡率降低。像欧洲疫苗普及率比较高的国家,死亡率大概已经控制在1‰或者略高一点的水平。美国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率在1.5~1.6‰,称之为大号的流感也不过分,因为流感的死亡率大概在1‰。

  所以,在有社会防控和疫苗的政策的引导之下,新冠病毒目前看起来似乎已经流感化了,不再导致对医疗资源的巨大挤兑。中国挺领先的,已经打了将近23亿剂,目前在很广泛和快速地推进加强针的过程。中国打疫苗的普及率比较高,管控也比较有效,所以我个人认为存在着疫情防控政策渐进升级转型的特点。原来的清零是优秀的政策,但未来也许我们会有更优的政策选择。这种更优政策不一定是清零,会是渐进放开,对经济、资产价格、公众预期有非常大的改变。

  最后一点,很多人会担心,有没有一个合适的时点,让政府下决心做一个疫情管控政策的适当地调整。我觉得无论是冬奥或者其他因素的存在,这个窗口随时开放。我还是挺乐观的,中国政府会因时因势而变,使得疫情防控更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增长,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

  囤积商品实无必要

  主持人:最近一些大爷大妈又开始抢购米面,囤积食品。您觉得第四季度和明年 CPI价格指数,特别是我们生活类物资的价格指数会有怎样的走势?

  钟伟:第一,关于价格走势以涨价为主。涨价主要还是成本推进型的,上游大宗商品煤、电、油那么高的价格,不可能不向下游传导,这是必然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另外,食品、禽蛋、肉类、食品加工业其实都是跟上游的价格密切相关的,成本推进之后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所以对明年的 CPI不宜太低估,不便宜。

  第二,我经历过很多次的商品囤积,8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囤酱油的,最后酱油都长毛了,很多地方囤食盐,居然把长期供给能力非常充沛的东西给抢缺货了,到最后大爷大妈买了那些盐也没用,又嚷嚷到超市去退货。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国内也有一波抢购潮,肉禽蛋类家里放一大堆,后来大米生虫子也不少。

  总结这些,我觉得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疫情多点散发,有可能你的小区突然就封闭了。也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物资配给供应链暂时吃紧的状态。我觉得没必要存那些东西,都是浪费。你应该在家里头存的是像日本那样的生活救急包。

  本轮通胀是短期现象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上游价格,今年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一直飙升,大幅推升了通胀的压力,发改委采取了很多举措严厉调控煤价,您认为这种情况在2022年还会发生吗?

  钟伟:2022年资源品的价格还是往下走的过程,但是得分清同比和环比。从环比来讲,目前是往下走了,涨价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譬如发改委控制了煤炭价格,价格往下走的挺厉害。上市公司的煤企恐怕股价都跌了不少了。西方国家比如欧洲担心寒冬,天然气价格本来涨的挺多的,现在天然气价格也下落了很多了。国际组织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现在相对是比较保守的,对东亚的增长的预期是往下调的。美国可能对自己2022年增长的信心也不是太足。所以,资源品价格2022年仍然是一个高位的平台,但是环比上涨的压力几乎没有了,就是同比的问题。从年初到年底可能是一个高位平台缓缓下降的过程,全球以及中国还是有能力应对的。

  第二点,从长期来看,还不构成一个长期涨价的因素。尽管很多人现在批评鲍威尔控制的美联储,天天都在说通胀是短期现象,现在都一年多了。如果我们看3年、5年,就能理解的确还是一个短期现象。后疫情时代,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都会回到常态化的比较低的水平,供应链修复之后资源品价格再有大幅度的上涨是没有道理的,除非是不合理的减排政策,给这些商品带来暂时涨价的机会。长期来讲,涨价因素不存在。我很赞同鲍威尔把通胀看成是暂时性的现象。对老百姓的影响,柴米油盐还是会涨一波的。全球在新冠疫情之后,的确面临成本推进型的通胀,中国还面临着输入型的通胀压力。

  财政、货币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

  主持人:最近美国Taper政策落地,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收紧了。尽管在我们预期之中,但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您怎么看?

  钟伟:2022年可能增长不是太快,通胀不是太低,势必会关注财政、货币政策能不能发点力,尤其大家对货币政策关注度挺高的。我对货币政策的发力不是抱特别高的期望。第一个因素就是,在2021年货币政策还是比较紧的。2021年GDP的实际增速大概在8%左右,GDP平减大概在3%~4%,所以名义GDP的增速可能在11%~12%。截止到前三个季度,社融的增速大概在10%,M2的增速大概在8.3%。所以社融跟M2增速在2021年前三个季度是比较紧的,今年岁末和明年年初也没有放松的迹象。

  从货币价格来看,我们通常去看中国的10年期国债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最近还从2.85上升到了2.9的水平。所以,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在2021年也是很煎熬的。

  总结一下,2021年的货币政策量价都比较紧。2022年会有变化吗?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是更低了,在5%附近。但通胀上去了,CPI有可能在2%或者略高一点的水平。国内通胀上去了,人民银行怎么降息?经济增速下来了,可能GDP增速同减大概在3%,名义GDP可能就是在8%的增长。如果人民银行说货币供应量就看名义GDP,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个位数上。所以,明年通胀,再加上比较低的名义GDP增速,使得人民银行在量价政策方面,明显放水的可能性不大。

  主持人:但是关于降息降准的呼声挺高的。

  钟伟:现在既没有降息的时间窗口,看起来决策层也没有特别大的意愿去降准。所以2022年全年货币政策基调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主持人:您觉得财政政策呢,很多人认为应该再积极一点。

  钟伟:财政政策是想要积极,可是财政政策掣肘的因素太多了。讲一句可能大家不爱听的话,财政政策要积极,就必须举债。

  2021年底之前,财政政策还能够相对发挥一些余地,主要还是土地出让收益。现在房地产的销售金额每年都能够达到15~20万亿,土地出让收益金大概在10~15万亿,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3~1/2。

  现在房地产政策在调控,房地产行业也在深度地调整。可以预见2022年全年房地产大概率是负增长的行业,土地出让的收益金下降会非常大,这给财政造成非常大的紧缩。

  在意外紧缩的情况之下,财政政策要发力,增加不了税,增加不了费,就只能增加债。政府一直强调宏观杠杆率的稳定和财政赤字率的稳定。债的话就存量置换多一些、快一些,专项债、平台债发行的节奏变一点,年初多发还是年底多发,诸如此类的技术性的调整。但很难,财政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之下,很难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2年楼市、股市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刚才钟老师分析了很多宏观的问题,如果落到老百姓关心的股市和楼市的层面上,您觉得明年有什么样的机会?

  钟伟:2018年之后对中国的富裕家庭来讲,是卖房子的好时候,而不是买房子的好时候。值得买的好房子越来越少,值得卖掉的房子越来越多。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讲,真的要听“房住不炒”这句话。对楼市来讲,机会不是特别大。

  大概率来讲,2022年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下行周期。2015年、2016年中国房地产是一个高速的增长期,2017年、2018年是一个平台期,2018年到2021年三年时间,从数据上来看是有增长的,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追求规模,通过联营、合作使得数据的掺水的量比较大。但在今后来看,掺水的必要都没有了。

  我们看到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节奏,房地产的高潮就算是过去了。炒房挣钱这个路子就别想了。对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的,炒房是属于过去的一个词汇,它不指向未来,并且这个行业本身是内卷化和可能负增长的行业。

  有的人可能还会不服气的说“我是不是需要在一线城市买学区房,我是不是在一线城市买豪宅?”对普通家庭来讲,哪怕在一线城市去买学区房,我觉得必要性也很弱的。对于90后、00后来讲,那时候没那么多孩子,有可能中小学都门可罗雀,还抢什么学区房,所以这就是关于房地产的一个逻辑。

  关于股市的逻辑相对来说会复杂一些。有很多人可能会关注2022年我能不能成为一把“镰刀”?虽然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都扮演了韭菜的角色。2022年的股市有没有机会,大概我们要看到这几点。

  第一,大概率来讲,如果经济增速不是特别高,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又不太可能大幅度放松的情况之下,资产价格会反映这样的一个宏观面,所以整体性的机会应该是没有的。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高增长,或者更远一点看,从2016年股市熔断之后的近5年,结构性牛市应该是结束了。2021年赚钱的机会比较难,2022年我觉得整体性的机会应该是没有了,2022年在股市挣大钱这个想法不是特别现实。

  第二,会不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结构性的机会还是会有的,风格不太会有变化。我特别强调的还是硬核科技。但凡中国在跟西方发达国家竞争的时候,我们明显的需要通过大量的人、财、物去克服的,无法替代必须补强的那些短板,都是硬核科技的短板,这些行业在未来中长期都可能是看好的。

  又例如在一系列的双碳政策下,可能会形成一个ESG环境可持续增长这样的投资。围绕ESG和硬核科技的投资,都是股市可以预见到的结构性的投资机会。2021年硬核科技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股价表现都是不错的。在2022年及今后的一段时间,ESG以及相关指数投资可能会在中国形成热潮,比如大环保、双碳绿色都是投资的主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政策变数,2022年股市机会平平,结构性的机会有一些,主要还是硬核科技、ESG的投资。如果你是稳健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必选消费。必选消费明年也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个相对平稳的收益。

  主持人:今年比较火的新能源板块呢?

  钟伟:今年新能源、光伏、电动车、芯片等,我们称之为赛道股。赛道股在2021年整体表现是不错的。我们回顾一下,2021年春节前是一个阶段,春节之后迅速地调整了一个多月,两个月市场下跌了20%。在8月中下旬到9月又一波调整,这一波调整又从赛道股转向了金融地产,但金融地产也是个暂时性的现象。现在估计沪深两市都在年线附近徘徊,表明市场的整体性机会告一段落了,赛道股又有所活跃。

  从现在看明年的情况,我们应该看到这几点。第一点,赛道股总体不便宜了,光伏、风能、电动车行业、芯片行业都不便宜。赛道股要重新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可能但难度也更大。第二点,围绕着赛道股的深挖是有可能会出现的。芯片行业细分那么多,比如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包括核电池堆组、储能、新型电池、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围绕着这些赛道股的生态圈上下游的供应链,可能会有一些深挖机会。

  最后,赛道股在2022年可能还是投资的主题,但它的整体表现可能会比2021年要弱一些。

  主持人:白酒行业您怎么看?很多人都重仓白酒。

  钟伟:第一,我非常不喜欢白酒,因为它不健康,白酒对公众的健康是不好的。第二,你很难想象一个产品的边际毛利净利如此之高,一瓶酒卖3000,它的成本是多少?没有道理卖那么高对不对?最后,跟白酒相比,过去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有很多牛股,比如说饮品、奶制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必选消费的食品,柴米油盐这些当中出现优秀的企业。从总体上来讲,西方国家的食品加工业是种植业的三倍产值,但中国的种植业还是能力很强,食品加工业是弱的。所以跟基础消费的高质量的食品相比,白酒的希望不是太大。

  2022年银行业转型需四点突围

  主持人:最后我想问一个关于银行业的问题,无论是从经济环境或政策环境来看,银行业这两年过得比较艰难。您觉得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或者更长时间,银行业有什么新的机遇吗?

  钟伟:银行业的确比较艰难。回顾银行业大概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内卷化的阶段已经出现了,最典型的标志就是上市银行的频繁破净。现在大多数上市银行的估值都跌破市净,已经五六年了,没什么改变。从业人员的薪酬不增反减,所以银行业吸收不了更多的英才加入。

  第二个特点就是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都面临着线上金融机构很持续地、深入地冲击。商业银行本来是线下存在的庞然大物,比如拥有较多物理网点。物理网点在今后到底对商业银行是优势还是负担,还很难说。数字大潮的冲击太厉害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汇让人应接不暇,一会儿数字转型,一会儿元宇宙,银行能不能顶得住,很难讲。

  第三,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造就了庞大的银行体系。这在西方国家出现过,在欧洲、日本出现过,现在都game over了。总体来讲,银行的美好日子可以作为一个回忆。

  今后银行突围有一些点。第一点,银行零售化的大潮是势所难免的。银行要下好这盘棋,需要分兵突进,理财子能不能够做好营销,需要有对路的产品。银行理财子对标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券商、保险、公募基金,不一定有优势。所以对大众理财这一块,银行理财子能不能做好很关键。

  第二点,然后是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财富私行能不能做得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做得还是挺好的,但更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能不能够做得好,还是个问题。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和超高净值的人群,仍然采取标准化产品的销售模式,而不是客户化的服务模式,这就很难了。所以零售转型商业银行做得好一点。

  第三点,商业银行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做好。以前就是跟着央企走,跟着大项目走。但今后可能不是这样,今后有新老动能的持续转型。商业银行在做ESG投资的时候,能不能把信贷跟ESG策略政策关联起来,甚至商业银行本身都要出ESG报告了。商业银行对于科技型的、创新型的企业怎么提供融资?那个时候抵质押物都改变了,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类似于投行的模式,既提供信贷,同时也提供一些类似于股权类的投资吗?投贷结合的模式能走下去吗?如果能走下去,银行还就抓住产业转型的这波机会了。

  第四点,银行在批发业务方面还要做好海外发展。海外发展这几年可能有点不顺,在一带一路沿线以人民币业务为非常好的一个突破口,能不能够做起来?假定人民币未来的地位跟美元、欧元能够有抗衡余地,在这个领域当中有优势的应该是中国企业。

  目前商业银行还是瘦身和转型的过程。商业银行要真的转型,还是要经过一个很艰难的岁月。

  主持人:刚才您讲的内卷在银行业越来越明显,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小银行感受到来自大型银行压倒性的竞争优势。现在政策鼓励大中型银行下沉到地方,下沉到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去做普惠金融。大中型银行不仅能力强,而且资金成本低,对当地的中小银行形成强大的挤压,导致中小银行的处境更为艰难。

  钟伟:第一个,我是认同你这个观点,中小银行的处境更为艰难。中国存款性机构的牌照太多了,四五千家,国家没有必要那么多存款性的机构。总体上来讲,这是一个内卷化行业,机构数目会减少,所以小银行存在的必要性是比较弱的,市场能力也比较弱。

  第二个,大银行有大银行的难处,大银行之所以能够稳定下来,是因为它的财务腾挪空间比较大,体量大毕竟能够做一些腾挪。但大银行的政策性压力也很大,各种业务转型都不容易。一个巨无霸要转型谈何容易。所以大有大的优势,但大有大的难处。中小银行更多的看到了大银行的优势,但没有看到大银行的难处。大银行自己觉得日子也不好过。

  第三个,从市场的情况来看,小银行日子不好过,大银行日子也有难受的地方。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股价也表现不错的,也能够吸收一些金融英才的是一些比较优秀的股份制银行或者是中大型银行。

  我们应该对标的,不是按照大或者小来去衡量,而是能不能吸收更优秀的人才,业务方面有没有什么特色,有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所以,在市场当中要看领先银行,看那些线上或者线下的估值比较好,团队凝聚力、创新能力比较强的银行。那些银行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向未来的意义。

  主持人: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总结您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判断。

  钟伟:如果用一两句话总结就是,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破天荒的低于潜在增速,(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少见到的,物价可能不是特别低,大家心里要有准备。

  再接下来就是两个变数,一个就是希望房地产能稳下来,不要成为拖累经济的负担。另一个就是期盼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因变而变,更有利于公众乐观预期和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

  主持人:谢谢钟老师给我们提供这么多深刻的专业的分析,谢谢钟老师!我们将持续关注经济金融界重要政策热点话题,邀请资深专家传递真知灼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雨珊会客厅》!

8.××%理财券,额度有限先购先得,每位用户限购一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6 达嘉维康 301126 12.37
  • 11-26 迈赫股份 301199 29.28
  • 11-26 粤万年青 301111 10.48
  • 11-25 建研设计 301167 26.33
  • 11-25 华强科技 688151 35.0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