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主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立足金融为民 弘扬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余文建表示,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认为数字化会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市场驱动型风险、监管驱动型风险、消费者驱动型风险和技术驱动型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一部分消费者带来歧视,带来数字鸿沟的问题,损害消费者对金融系统和金融创新的信任,产生过度负债等不良后果。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以及提升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与大家分享交流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看法。
第一,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国际社会共识,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大家知道,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结合是普惠金融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仅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也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概念,发展成效有目共睹。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手机、互联网已经能触达最边远地区,移动支付、线上贷款、互联网保险等创新做法在服务小微商户和个人消费者方面受到了广泛欢迎。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有效服务了“非接触经济”,并且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面产生了诸多创新,可以说是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通过了新一版《G20普惠金融行动计划》,强调了普惠金融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意义,突出了未来G20普惠金融两个核心的长期议题,一个是数字普惠金融,另一个是中小企业融资,这两个议题与2016年杭州峰会成果一脉相承。自杭州峰会核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来,数字普惠金融一直是G20普惠金融的重点议题,2017年关注落实《高级原则》的经验与案例,2018年关注非正规经济的数字普惠金融,2019年关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2020年关注妇女、青少年和中小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G20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在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的同时,采用常规和可靠的数字手段持续提供可获得和可负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若干年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弱势群体、赋能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对重大传染疾病、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和教育等将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这要求我们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助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帮助居民特别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更好增收致富。《建议》还专门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可以预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程都将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也将更加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实现更大发展。
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给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的风险挑战及应对
谈到数字普惠金融就离不开金融消费者保护,可以说,数字普惠金融只有在更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认为数字化会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市场驱动型、监管驱动型、消费者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等四方面的风险。市场驱动型风险包括服务提供者利用消费者对数字环境不熟悉而实施新型欺诈、信息披露不全或不负责任地提供贷款、未能恰当保护好消费者数据隐私和安全等;监管驱动型风险主要在于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监管法规或者监管协调不够,难以充分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消费者驱动型风险主要在于消费者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不高,难以作出适合自己的数字金融决策,或是自我排斥数字金融服务;技术驱动型风险包括通过算法歧视部分消费者、滥用消费者数据、技术不可靠给资金安全带来损失等风险。总之,这些风险可能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受到歧视,带来“数字鸿沟”问题,损害消费者对金融系统和金融创新的信任,产生过度负债等不良后果。
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健全的金融消费者和数据保护机制以及提升消费者数字金融素养,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八条原则中,第五条原则明确要“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创立一种综合性的消费者和数据保护方法,重点关注与数字金融服务相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包括设计数字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框架、构建稳定的法律框架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确保投诉解决机制的便捷性、对数字金融服务供应商提出适当要求、保障数据安全等11条具体措施。G20普惠金融政策指引进一步提出要改进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措施并提高监管能力,加强信息披露并提高透明度,加强数字金融素养数据收集和新核心能力识别,加强数字金融教育,对个人信息使用构建安全有效的知情同意模式,强化访问、更正、删除和反对的权利。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刚刚发布了人民银行5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其中对金融机构行为规范、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金融广告监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估、金融消费者投诉监测分析四大事前防控举措;同时,加大对侵害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
最后,就如何倡导负责任金融理念,推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一是推动构建“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格局。顺应数字化的时代浪潮,我们要持续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各相关方要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全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贡献中国的实践、经验和标准。如探索发展智能金融,更精准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深化开放银行模式,真正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发挥银行在资金、数据等方面的优势,联合相关方共同搭建场景、建设生态,零距离、一站式满足客户所需。
二是切实将负责任金融理念贯穿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始终。近年来国际社会也观察到,不负责任的数字化可能放大和扩散风险,给消费者造成损失,造成金融再排斥。因此需要大力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这个理念包含了三主体和三支柱,三主体包括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者以及金融消费者,三支柱包括金融教育、金融机构自律管理、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可以看出,负责任理念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三个主体需要各自承担好各自的职责,牢牢树立起三个支柱,才能使整个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是负责任的、可持续的。
三是从供需两侧着力弥合 “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出现既有消费者金融和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也有我们金融服务意识不高,线上线下业务还不够优化的原因。在需求侧,要大力构建金融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从对小学生、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识开始达到辐射整个家庭、造福经济社会的良好效果,同时,针对老年人等群体大力开展有温度的金融教育,比方说设立老年人专项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编制老年人金融知识手册、金融防骗指南等;在供给侧,线下服务要更有人性化和针对性,让老年人等群体更安全、更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线上服务要有友好性、适老性,通过使页面更简洁、流程更清晰、字体更大等细微的改进都能极大影响客户体验。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换位思考,才能更好优化服务。
四是强化行为监管。行为监管既有顶层设计,但更多是从细微处着手,可以发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整个金融体系更加诚信、公平和稳健。要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管协调,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赋能行为监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控,加强事前防控和预警,综合运用约谈、风险提示等方式,及时抓早抓小,健全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侵害金融消费权益的违法成本,切实保护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谢谢大家!
(未经嘉宾本人确认)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