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行徐力: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全文)

上海农商行徐力: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全文)
2020年09月29日 14:52 新浪财经

  9月29日,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家论坛今日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大变局下的银行业:防风险与稳增长”,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出席活动并致辞。 

  徐力表示,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完善社会化协同的宏观治理体系,创新普惠导向的微观治理机制,寻找差异化的赋能之路,平衡好收益与成本、公平与效率、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用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在解决社会难点和痛点问题中寻找新机遇、拓展新市场,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实现银行商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2020年中国银行家论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大变局,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防风险与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下面,我结合上海农商银行的实践,就践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和大家作一交流。

  普惠金融是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的准公共产品,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属性要求与发展指向,也是新时代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金融动力。普惠金融与社会治理在统一的包容发展目标下有着紧密的逻辑同构性,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更广阔地区和更宽泛群体,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百姓充分享有金融发展权,使金融发展成果平等地、普遍地惠及各类社会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海农商银行作为一家扎根上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托自身的经营属地化、客户普惠化、服务专业化等优势,沿着社会资源的金融化整合、社会问题的金融化解决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化服务方向,与各级政府、基层社会组织共创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我国社会治理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海农商银行紧紧围绕普惠金融核心功能的发挥与能力建设,全力做好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支持“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具体总结提炼出了六种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模式和做法。

  一是自然赋能,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今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担当作为,发挥金融机构逆周期的调节作用,全力支持稳增长保就业。单列300亿元信贷额度,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早日复工复产复市,并根据整体用信情况及时追加。积极对接各级委办、协会及园区名单,深入推进“百行进万企”银企对接活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深化“一鑫二专三支持”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以“动态化管理”方案为高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匹配及全方位综合化的服务”。截至7月末,全行有贷款余额全口径国标小微企业逾15000户,支持60多万员工复工复产。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境内贷款余额347.14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5.57亿元,增速23.29%,高于同期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98个百分点。贷款户数13315户,较2019年末上升3064 户,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80户。全行1-7月“两增、两控”项下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9%,较上年末下降49个基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二是经营下沉,助力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恰恰是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先一公里”。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恰恰是社会治理的短板和难点。上海农商银行在上海地区保持了360个网点,实现了对上海郊区100多个乡镇1570余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做到了“网点到镇、服务进村”。同时,在山东、湖南、云南、上海、北京、深圳三省三市发起设立了35家村镇银行,其中7家布点在国定贫困县或中西部省定贫困县,组建微小专营团队,实行划片式管理,进一步深入县域乡镇,力争做到“村村走遍,户户走到”,填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截至3月底,35家村镇银行已为近2.1万户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16家村镇银行对18个贫困村、475名贫困户、8家农业企业开展对口扶贫,组织开展社区网格化帮扶、学校支教活动、防汛防旱等项目,切实履行好帮困扶贫责任。

  三是服务嵌入,助力社会治理场景完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了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可随借随还的“农业循环贷”,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的“农机贷”等,还通过智能信息交互、大数据分析及在线农业风控模型构建等创新探索,推出“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实现了线上申请、线上支用、随借随还、额度可循环。结合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的特征,针对目前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金融需求,首家推出了宅基地住宅更新改造贷款——家园贷。此外,两张专为涉农人员设计开发的专属信用卡——“乡村振兴主题卡”与“鑫合农卡”的推出也旨在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功发放以生猪活体作为抵押担保的涉农贷款,成为突破现有传统抵质押物范围,破解涉农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难题。针对城市停车难、收费慢的特点,通过推广聚合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帮助停车场实现无人值守,提高收费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四是功能输出,助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在长期的经营服务过程中,上海农商银行积累了对社会治理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数据信息,实现金融功能模块化/服务化输出,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定价交易、社会物品和服务的供需匹配、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等提供支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发挥我行“三农”服务特色和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与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委、供销社等合作,紧急建立农产品保供融资专属服务机制,并帮助寻找便捷、多元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和渠道,打通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增强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村”“信用户”,以信用信息、记录为依据构建信贷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以服务型银行为目标,扩展银行渠道的社会治理服务功能,加入“爱心接力站”的行列,开放上海所有网点,为环卫工人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能力提升,每年投入约6000人(次)开展消费者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社会公众不断提升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是平台引领,助力社会治理资源整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行内行外联动,有效整合相关社会治理资源,共同服务企业发展和百姓生活。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市总工会独家合作,面向全市工会会员发行工会会员服务卡,作为工会会员标识,并以工会卡为平台不断整合和丰富金融、生活服务功能与资源。自2014年推出以来,工会会员卡已累计发行500万张,服务企业近4.4万家。2019年,与上海市民政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营业网点成为公益基地,并向志愿者发放“公益护照”实体卡,为志愿者提供保险保障、公益嘉许、公益激励等专属服务,成为建设公益诚信社会、激励志愿者投身公益的平台。此外,积极参与敬老卡的发卡工作,目前已发卡逾100万张,并依托敬老卡,努力打造集老年综合津贴发放、用卡消费、养老保险、社区养老、看病、家政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六是生态共建,助力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与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市中小微担保中心等合作,整合担保资源、园区管理资源和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联合推出静·安易贷产品,围绕区内大数据、人力资源、超高清视频等重点产业,打造专项资金扶持的特色“白名单”,共同营造“信息共享+信用赋能+融资撮合+政策配套”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与安信农业保险合作,合作共建“保险+银行”的生态圈,打造集营销拓户、消费者保护、金融知识教育等为一体的三农金融保险服务站,不断将服务重心下沉到村一级。

  中小银行践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在助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和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推动自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提升客户经营与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普惠金融“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赋能社会治理,中小银行的运营模式将从以销售产品和拓展客户为出发点,到重视用户体验、场景建设和生态共生的整体运营,通过经营资源的下沉、金融科技的应用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便捷化、普惠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渗透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金融服务的群体覆盖面越来越广泛,提高普惠金融“可获得性”。通过赋能社会治理,中小银行从相对独立运作的业务条线,到零售、对公、普惠、网金等业务条线的紧密联动,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接触点、创新更多的连接方式,合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合理减费让利,为政府分忧,通过形成服务闭环批量扩大客户群,降低单一客户的服务和营运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2019年我行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4.5亿元;累计通过支小再贷款投放信贷约70亿元,利率水平低于同期上海地区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近0.8个百分点。通过赋能社会治理,中小银行从所有行业面面俱到,到寻求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若干行业,做深做精、做出特色,成为社会治理专家,并依靠丰富的治理场景、海量的用户数据以及多元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实现更精准和个性化的综合服务、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服务创造价值,以价值换取收益,以规模降低成本,以风控守住底线,确保普惠金融在“可负担性”、“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完善社会化协同的宏观治理体系,创新普惠导向的微观治理机制,寻找差异化的赋能之路,平衡好收益与成本、公平与效率、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海农商银行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致力于树立“亲民、便民、惠民”的品牌形象,坚守服务“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经营定位,明确“赚辛苦钱、赚实在钱、赚专业钱”的经营方式,更深入、更充分地回应百姓的期盼和诉求,不与民争利,担当社会责任,增进民生福祉。用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在解决社会难点和痛点问题中寻找新机遇、拓展新市场,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实现银行商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地铁设计 003013 13.43
  • 10-09 澳弘电子 605058 18.23
  • 10-09 日久光电 003015 6.57
  • 10-09 科思科技 688788 106.04
  • 09-30 北元集团 601568 10.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