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金融半年报:增资并非“万能钥匙 ” 躺赚的时代或已远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虽然万亿规模的消费金融市场红利仍在,但持牌机构的“掘金”难度越来越大。
近期,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陆续披露了上半年成绩。然而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这些绝对数字来看,行业“天花板”的迹象却愈发明显。即便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净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受监管、运营策略、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突飞猛进的时代已经远去,正逐步回归理性。
经营业绩分化蔓延
截至目前,已获准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计24家。其中,有约20家持牌机构已披露了半年报。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净利润过亿的有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等。
作为持牌机构中率先发起上市的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上半年的表现依然抢眼。数据显示,捷信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100.36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为8.26亿元,同比增长348.795%,保持了行业第一。
而另一家头部的持牌机构则属于招联消费金融。中国联通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旗下合营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资产合计766.35亿元,较年初的747.48亿元增幅为2.52%。实现营业收入46.06亿元,与2018年同期的30.4亿元相比增长51.5%;实现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7.45%。
相较于以往,今年上半年的前三甲格局略有不同。兴业消费金融凭借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替代了增速下滑的马上消费金融。数据显示,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8亿元,同比增长140.28%;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1%。但反观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09亿元,同比增长7.35%;实现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滑17.76%。
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小的持牌机构表现也十分抢眼。比如,幸福消费金融2019年上半年净利增速达57863.3%;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速为340.8%。
综合来看,在受监管、运营策略、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有不少持牌机构交出了较好的成绩单。不过,也有少部分持牌机构仍在盈亏线上挣扎。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包括华融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以及北银消费金融等在内的多家持牌机构均出现了亏损。而晋商消费金融、尚诚消防金融等虽勉强盈利,但安全边际明显不够。
某持牌机构一内部人士在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坦言,由于科技创新投入和流量成本增加,部分持牌机构的运营负担越来越重,进而导致了财务状况不佳,业绩分化蔓延。
躺赚时代或已远去
在消费升级加速的背景下,一方面是万亿蓝海仍待开发,另一方面却是持牌机构无法消化。而在面对市场空间可观,业绩分化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持牌机构冀希望于增加资本厚度上。
以哈银消费金融为例,在公司未进行增资之前,其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不足0.5亿元。但在今年5月注册资本增加至15亿后,公司仅上半年的净利润就超过了0.6亿元,同比增长220%。
同样,兴业消费金融也是增资后的受益者。2019年1月,泉州银保监分局发布关于兴业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其将注册资本由12亿元变更为19亿元,位列24家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第五名。除此之外,兴业消费金融还通过发行金融债等方式开拓融资渠道。
而随着融资规模的加大,兴业消费金融的业绩也突飞猛进。财务数据显示,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8亿元,同比增长140.28%;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1%。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已有6家公司进行注册资本金变更,这其中,既有头部持牌机构,也有规模较小的公司。
但现实却是,不是所有实施过增资的机构都能从中受益。例如,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将注册资本增加至9亿元后,公司的业绩不升反降,实现营业收入19951.55万元,同比增长430.63%;净利润-4336.81万元,同比下降178.77%。而包银消费金融在注册资本增加至5亿元后,仍迟迟未公布上半年业绩。
目前看来,增资也并非“万能钥匙”。上述内部人士认为,虽然其有助于解决债务结构,满足监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因此有不少持牌机构投身其中。但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这些绝对数字来看,即便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苏宁消费金融一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未来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躺赢的日子已经不再存在,在同行产品同质化及成本攀升的关键时期,持牌机构也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想要冲破“天花板”,就不得不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上下足功夫。
责任编辑:贾振飞 20318643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