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银行综合评选正式启动】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下旬在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本年度银行评选正式拉开帷幕。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 【网络投票】
原标题 消费金融市场引各方争相入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沉寂数月后,消费金融牌照再开闸。近日,首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第24家持牌机构。实际上,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互联网巨头等都在积极争取消费金融牌照。业内预计,未来消费金融牌照仍将受热捧,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家数的增加和监管的趋严,其业绩也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专家表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更加聚焦细分领域,并不断提升风控能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资金涌入 牌照再成“香饽饽”
北京银保监局近日发布公告,批复同意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消费金融”)开业,这标志着全国第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获批开业。事实上,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资金也正加速涌入。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日前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哈银消费金融公司30%的股权,这也是BAT首次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排队等候消费金融牌照的仍有10余家公司,光大银行、富邦华一银行等都曾发布公告称拟成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在等候监管批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32亿元,同比增长8.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56亿元,同比增长8.6%。多家机构分析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超预期回升。而随着促销费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强。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分析师杨慧敏表示,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吸引更多巨头参与其中。预计未来消费金融牌照仍将受热捧,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也会继续增加。
“从全国范围看,一二线城市人群的头部客户可以较轻松获得消费金融服务,但消费金融在全国的渗透率还比较低,一些偏远地区以及长尾客户信贷服务依然有限,因此,消费金融市场空间还比较大,预计未来五年还会增加一倍,达到20万亿左右。”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说。
当前,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在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但尚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杠杆率的差异、政策支持等原因,未来这些互联网巨头也将加入争夺消费金融牌照的行列。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表示,预计未来,有场景、资源或者资金优势的机构会持续申请和获取申请牌照,加速消费金融的发展。
赛道收窄 “产业系”前景可期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的增加,消费金融赛道逐渐收窄,势必导致各机构竞争激烈,业绩增长逐步放缓。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会更加聚焦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根据已披露的年报,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的经营业绩出现较明显分化。部分体量较小的消费金融公司显示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而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头部企业虽仍保持优势,但净利润增速出现放缓迹象。
对此,杨慧敏认为,部分企业业绩增长降速、行业分化明显说明消费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前期业务处于扩张阶段,且处于红利期,业绩增长明显。但其中一些公司业务发展较为粗放,导致后期不良率升高,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目前消费金融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和稳步发展的阶段。”杨慧敏称。
陈嘉宁表示,当前,消费金融在产品创新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也是部分企业业绩增长放缓的原因。另外,消费金融公司数量有所增加,除了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等外,包括信托公司、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入局,消费金融赛道收窄,各机构竞争激烈,侵蚀了部分平台利润。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更加聚焦细分领域,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最新开业的中信消费金融来看,信托公司具备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可以在资金端同其他机构开展合作,拓展自身业务领域,并有助于联动产业方其他的投融资项目。此外,消费金融信托产品以直接消费投资为切入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提升了生活品质;在此过程中,信托公司还可从中积累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客户和资源。”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付一夫表示,总体上看,未来决定消费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消费场景,而产业公司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故产业系发展消费金融的前景可期。
做好风控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近来,关于消费金融行业现乱象的信息也引发了各方关注。据媒体统计,仅6月上旬,在“21CN聚投诉平台”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投诉帖就超过了350条。
王诗强表示,近些年,消费金融公司在贷前获客、贷后催收均与外部机构合作,将相关业务外包,这就导致一些风险无法控制,投诉较多。即使是内部员工,贷后催收也是按照催回率进行考核,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催收时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消费金融市场现乱象,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用户中,有一部分是本身信用资质较差的消费群体,他们在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借到钱,故只得选择消费金融产品。虽然他们的参与让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但不良率也随之而来。平台为了生存与盈利,也采用了一些不健康的手段,导致了行业乱象的发生。”付一夫直言。
付一夫表示,要想制止行业乱象,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做好风控措施。具体而言,消费金融平台应根据监管的合规要求,严格控制借款产品的最高利率。在此基础上,平台须树立正确的风控意识和理念,并借助各种科技手段的赋能来提升风控能力。此外,催收行业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规范指导文件,以便从业人员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规避相应的风险。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