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道驰: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童道驰: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8年11月19日 16:37 中国金融杂志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童道驰  作者系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

  今年年初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是全国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拼搏、奋勇前进的结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举措持续发力的结果。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显。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因此,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略,站位全局、察形辨势,准确分析看待当前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更好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新机遇

  有利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外部环境逐步形成。一方面,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以民营和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层出不穷,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当前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关注和政策扶持达到新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3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大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优惠力度,多维度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投入力度。从营商环境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带动了创业创新热潮。根据世行报告测算,2017年中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排名第78位,比2013年(第96名)提升了18位。

  有利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金融基础逐步建立。一是普惠金融成为国家金融战略,全国金融工作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等均作出明确部署,配套激励机制不断推出,政策导向逐步清晰,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由传统“双大”逐步转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在内的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投向逐渐向小微企业倾斜。比如,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将普惠金融作为“一号工程”,配置专项信贷资源,优先保证信贷规模;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近三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93.8亿元,占公司贷款发放额的44.9%。二是专营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大型银行普遍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心),股份制银行加强专营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小微业务的专业水平。比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成立了1个普惠金融事业部、27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和405个普惠金融服务网点;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设有4家小企业中心和8个专业小微团队,近100名客户经理专门从事小微信贷业务。三是优势互补的细分市场不断完善。从湖北情况来看,到2017年末,全省首家民营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已开业运营,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齐聚湖北。同时,发展了一批小贷公司、租赁、担保、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企业等非银机构,目前全省股份制银行、非银机构、保险公司数量均居中部前列。四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适合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服务路径逐步确立。一是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依托的应收账款融资快速发展。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大多数企业资产价值60%以上是应收账款的情况,以供应链企业间贸易为基础的应收账款融资,成为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目前,利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全国范围内帮助供应链小微企业累计融资突破6万亿元,湖北省完成融资873亿元,且信贷审批时间缩短近50%,最快实现账款确认24小时内放款,贷款成本平均下降15%。二是以现代金融科技为支撑的大数据融资迅猛发展。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多维度收集小微企业信息,实现全流程的在线批量获客、自动审批和风险预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等问题,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了贷款便利度。湖北省已有10家商业银行开办相关业务,为小微企业融资超50亿元,个别银行今年年初以来线上大数据贷款笔数是传统线下贷款笔数的7倍多。三是以增信和征信为抓手的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拓展。通过政府、市场两个渠道,利用“银担合作”“政银合作”“银保合作”“银税互动”等方式,着力解决“增信难”和“征信难”两大难题。目前,全省以银担合作、政银合作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为13.9%。全省加入“银税互动”的银行超过20家。四是以小微企业多样化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创新持续涌现。比如,利用“年审贷”减轻企业续贷压力,通过“无还本续贷”解决企业贷款与用款期限错配问题,在贷款审批、贷款管理、宣传培训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五是以挂牌、发债为突破口的直接融资渠道逐步拓宽。目前,湖北省四板挂牌企业突破4000家,累计为288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融资494亿元,且尚未发生一起融资逾期情况。利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新债务融资产品,累计为10家小微企业融资6.4亿元。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新挑战

  国内外形势变化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空间受挤。今年年初以来,湖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也有忧。从外部来看,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贸企业出口受压,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及美元走强,人民币承压,背负美元债务的企业财务压力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广东等沿海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外贸份额较大的省份,对湖北的就业、产业链延伸、企业资金链等方面间接形成一定程度冲击。从内部来看,今年前三个季度,尽管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但要保持长期稳步增长,需依靠供给与需求双向支撑。从供给端来看,近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有效进展,我国目前从高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靠过去的生产组织模式和产能增长模式已行不通,而是转向技术进步以及资源要素重新分配给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这一转型需假以时日,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从需求端来看,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暂显乏力,市场信心不足。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工业企业退规和停产数量增多,部分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减弱。一些民营和小微企业用工、用地、原材料、税收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上下游拖欠问题增多。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顺周期”特征使其主动降低风险偏好,有的银行强化了贷款管理,上收或集中了贷款审批权限;有的银行出于信贷资金安全考虑,存在对企业抽贷、断贷、压贷等现象。

  既有资金流向尚未根本扭转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受阻。一是大量资金仍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资管新规政策出台以来,治理影子银行取得很大成效,过去比较显著的资金空转、以钱炒钱、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长过快等乱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金融机构仍热衷通道、同业、交易类业务,脱离真实需求进行自我创新、体内循环,很多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仍未打通。二是贷大倾向未有实质性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仍更偏好大企业、基建和房地产项目,信贷资源向大企业和房地产领域集中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湖北省贷款投向可以看出,前三个季度,全省大企业贷款新增975亿元、房地产贷款新增2469亿元,分别是小微企业贷款新增的1.17倍和2.8倍。三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对小微企业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社会融资规模中企业股票融资的余额占比不足5%,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股权融资则更少。

  当前风险的积累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受限。一方面,金融系统自身风险急剧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从严监管以及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过去金融机构依靠高杠杆模式过度扩张的信用风险不断积累,比如,银行业存在不良贷款风险、影子银行风险;资管行业存在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规避金融监管等问题;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企业热衷投资金融业;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同时,资金在跨市场、跨机构、跨区域之间流动,产生期限错配、信用转换以及杠杆层层叠加等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民营和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信用违约风险较为突出。从信贷市场来看,2018年9月末,湖北省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6%,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2%,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总体可控,但小微企业关注类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的7.3%,高于上半年末0.8个百分点,仍呈上升趋势。从债券市场来看,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市场违约发生频率较高,前三个季度债券市场违约金额、增速等比上年全年基本上翻了一番,其中90%是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此外,债券市场透明度高,传导效应快,市场违约拉高了金融市场风险水平,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恐慌的情绪高位运行,并在信贷、债券、股票市场之间相互传染,使得金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配套机制不健全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受困。一是政策扶持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各自为政、零散化的扶持举措及阶段性的绩效考核评估,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担保行业面临较多困难,融资分险功能弱化。比如,湖北省担保行业整体联动和风险共担能力不强,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化为担保公司代偿风险持续上升,融资担保公司的代偿额在攀升。此外,部分融资担保公司热衷“赚快钱”的大型融资项目担保等,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主动性不高。三是信用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信息不对称仍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因素。信贷关系的本质是信用,关键是信息,特别是对于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关系的小微企业,首次融资信息对称尤为重要。但目前信用信息管理存在分离分散、碎片化、孤岛化现象,使得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信息收集成本高、时间长,加剧小微企业融资难。四是尽职免责制度落实难,制约了银行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目前,虽然多数银行建立了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但由于与银行经营目标冲突、责任认定主观性强、调查成本高且程序复杂等原因,尽职免责制度的实际操作性普遍不强,难以有效调动放贷积极性。

  做好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着手处理好三大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新时代党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同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优势作用,同时避免政府替代市场配置资源,阻碍市场自主出清的过程。一方面,政府应不断优化有利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对称、信用增进的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加快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在提升金融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内生动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优先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甚至是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帮助解决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广阔市场前景,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空间。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在贷款审批、贷款管理、专营服务等方面更加贴近企业融资需求特点,提升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加快大数据、供应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融资效率和服务便利度。强化内部考核激励,提升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业务的积极性。此外,企业自身还应加强管理、技术、能力等方面建设,主动对接和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

  处理好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当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成本高、风险大等难题,要实现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财务可持续,守住风险底线是基本前提,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是关键。金融机构应落实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把好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要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政策对定向调控的支持作用,尤其是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分险作用,进一步整合和完善融资担保机构功能,壮大优质机构实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各类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明确风险分担比例,补偿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损失,加强风险代偿履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有效分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并将小微企业减税政策落到实处。

  处理好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关系。一个规范而有效运行的金融组织体系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载体和先决条件,需要借助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反之,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为金融监管创造一个稳定、适当的货币环境,是实行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因此,抓好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需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合力作用,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应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结构调整和引导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要完善监管考核,一方面,进一步淡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盈利、规模等结果考核导向,对“两增两控”等考核指标分层设定考核和认定标准,并切实给予合理的风险容忍度,把握好监管和激励的平衡;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出台可操作性意见,支持商业银行理顺风险管理各部门、各业务条线关系,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边界,避免信贷责任真空和职能交叉,同时细分、量化业务条线尽职标准,为尽职免责提供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和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7 紫金银行 601860 --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1 隆利科技 300752 20.87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17.61
  • 11-19 海容冷链 603187 32.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