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热战再添新军,筹备5年光大银行旗下消金公司终获批开业

消费金融热战再添新军,筹备5年光大银行旗下消金公司终获批开业
2020年08月13日 11:51 新华融媒看财经

记者 贺向军 实习记者 丰凤鸣 报道

8月11日,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批复显示,同意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大银行")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消费金融")开业。

此时距离光大银行首次披露拟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已过去5年时间,国内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从2010年的4家发展至如今的26家,阳光消费金融是第27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金公司,还有3家在筹建中,以及至少10家在排队等候银保监会批复中。

行业人士预计,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牌照发放速度加快的背景下,2020年或将会迎来一波消费金融牌照的设立和申请热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阵容进一步扩大,正逐渐成为各路巨头角逐的新战场。

筹备5年终落地,发起人几经变更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金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金融机构的须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并满足盈利情况、资产状况等相关要求。光大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6月底,该行的资产总额就突破了一万亿元大关。不过,回顾光大银行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历程,却是曲折颇多,从光大银行首次披露拟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到如今正式获批开业,已过去5年时间。

2015年8月31日,上市公司世纪瑞尔发布公告称,拟与光大银行及其他两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光大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光大银行出资4亿元,占比40%;世纪瑞尔出资2亿元,占比20%;其他两家发起人合计出资4亿元,占比40%。

在2016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首次官宣了上述消息,称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议案,目前申请文件已经上报到监管部门,正处于监管审批阶段。2016年2月23日,世纪瑞尔董事会秘书朱江滨也曾表示,光大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监管审批过程中,"预计于2016年6月份开业,当年达到盈亏平衡。"

不过,此后一年多均未有进展披露。到了2017年7月21日,中青旅发布的公告显示,光大银行旗下的这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人有所变动。注册资本10亿元不变,发起人由原来的4家变为3家,其中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占比60%;中青旅出资2亿元,占比20%;另一家发起人出资2亿元,占比20%。2018年6月,世纪瑞尔发布公告,正式宣布退出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4日,中青旅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青旅集团公司100%产权被整体划拨给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光大集团是光大银行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该行25.43%股份。因此新出资人中青旅与光大银行具有关联关系。

2018年9月14日,光大银行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成立拟消费金融公司。公告揭晓了光大银行、中青旅之外的另一家发起人,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王道商业银行。同时,公司名称最终定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月11日,银保监会同意光大银行在北京市筹建阳光消费金融。7个月后,北京银保监局批准阳光消费金融开业。北京银保监局批复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北京银保监局批复还核准了阳光消费金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公告中光大银行表示,为深化财富管理战略协同,该行积极筹建阳光消费金融,打造普惠金融新引擎,推进零售战略转型。下一步,将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推动阳光消费金融开业运营。

消金行业格局大变,巨头入局来势凶猛

记者注意到,2015年8月光大银行拟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首次披露之时,监管层刚刚于2015年6月召开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并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银监局,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在政策对新消费领域的大力支持下,消金行业也在此后2年多时间内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的筹建批复,分别为华融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以及中原消费金融。2017年获得筹建批复的机构数量有所下降,共计4家,分别为哈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和尚诚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化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众多违法违规现象,风险逐渐暴露。以2017年《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为起点,监管部门逐渐加大整治力度,对市场进行清理规范。可以看到,这段时期监管也收紧了对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2018-2019年两年内仅有2家公司获批开业,分别为金美信消费金融和中信消费金融。

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审批原则是"成熟一家、审批一家",2015年下半年起消费金融公司就从试点进入了常态化设立阶段。因行业乱象整顿,消金牌照审批曾放缓过一段时期,如今半年内连续三家公司获批开业,或意味着消金牌照将再次开闸。此时的消金行业更加规范,参与的玩家也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程度升级。

实际上,在整治乱象的同时,国家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一直未减。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2020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行业普遍认为,当下国内经济大循环成重要议题,挖掘内需潜力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消费金融行业同样是一个良好机遇。其中持牌机构在资金、资产、合规等方面优势明显,消费金融牌照的含金量自然越发引起各方机构的注意。资料显示,目前,仍有郑州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富邦华一银行等发起筹建的10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等待着银保监会的批复。

这也加快着消费金融行业格局重塑。目前来看,在27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银行背景的公司仍占了大多数,达21家,包括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两家大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三家股份行以及16家区域性银行,剩余的可以归类为产业系、外资系、信托系和AMC系等。此外,记者注意到,相比平安、小米直接参与发起设立消金公司,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通过入股的方式也纷纷入场。如2019年5月,在哈银消费金融的增资扩股中,度小满金融通过全资子公司度小满(重庆)科技出资4.5亿元,持股30%,位列第二大股东。2019年6月,阿里、新浪控股的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向包银消费金融增资2亿元,持股40%,位列第二大股东。有互联网流量巨头介入的持牌消金公司数量超过总数的两成。

业内专家认为,2020年,将会有越多越多的新零售、互联网行业公司跨界入场。"银行系"消金公司资金优势明显,而互联网巨头平台流量优势巨大,能够为消费金融探索更多线上场景应用,这一点在当前疫情冲击之下作用越发凸显。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引入金融科技基因,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对推动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帮助明显。"未来,线上线下多平台化发展、科技实力强的公司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记者注意到,在上半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出现波动,分化越发明显。中国联通半年报披露,2020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5.781亿元,同比减少18.55%。捷信消费金融最新的ABS发行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该公司实现净利润0.3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9.7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3 天普股份 605255 12.66
  • 08-13 键凯科技 688356 41.18
  • 08-13 金春股份 300877 30.54
  • 08-13 维康药业 300878 41.34
  • 08-13 派克新材 605123 30.3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