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良:在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人才培养

徐玉良:在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人才培养
2019年10月16日 11:05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消息,由制造业国际联盟、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今日在天津举办,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玉良出席并发言。

  徐玉良表示在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应该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是推进成功的第一个要素。同时也贵在坚持,持续改善。

  徐玉良认为企业应该构建自己的精益体系。不同企业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所处行业不一样,员工素养不一样,文化的差异也是不一样的。精益的方法和理论具体落地,还要结合各个企业的特色来落实。如果脱离了企业自身情况,后期可能就会跟初衷不一样,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玉良: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同分享全柴这几年推行精益的做法和经验。 理论的东西刚才大家讲了很多,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在推进过程中的实践的东西。有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精益生产的背景。 第二,推进精益生产经验。 第三,分享实施精益的感悟。 简单看一下企业的情况。全柴成立于1949年,1979年进入柴油机行业,当时做的主要是单缸柴油机。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1年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因为市场变化很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与国内20多家主流的汽车企业,50多家农业装备与工程机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在,全柴发动机主要用于汽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和发电机组等。 2015年,在我们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分析了公司内部和外部面临的挑战。外部我们总结了五块: 第一是产品的寿命周期短了。2014年的时候,国内开始实施汽车国四标准,预计到明年底,后年初实施汽车国六,短短四年时间我们排放标准从国四到国五再到国六,产品更迭很快,生命周期短了,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第二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小了,因为整车企业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发动机,发动机是整车的核心零部件,各个企业都希望做,对于独立的发动机来讲发展空间小了很多。 第三,行业产能过剩,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国内的大规模投入。行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降下来了,因为需求是一定的,产能过剩,竞争更加激烈了。 第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内燃机行业造成冲击。 第五,客户群体对产品舒适型要求越来越高。 内部挑战:第一,内部管理相粗放,第二是产品小批量,多品种趋势更加明显。前些年,我们一款发动机可以生产很大的量,之后不一样了,品种很多,这是我们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情况。

  所以从2016年我们最终选择爱瑞波公司进行合作。从现场管理到产线管理,到质量管理,后面扩展到供应商和销售管理。我们今年在四期总结的时候,我们也对13个模块进行了评价,标准化有七个基本的模块,属于现在自主推进的。现在还在运用的还需要借助咨询机构继续往前推的六个模块。 下面,针对这几年过程中,我们自己认为推的效果比较好的,对大家有一些借鉴意义的模块作一些分享。 第一,计划管控。大家知道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的关联到企业各个环节。跟我们的销售息息相关,跟我们的零配件息息相关,跟我们的产品设计息息相关,跟我们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我们在做第二年的时候,就把生产计划管控这一块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推进。这是我们做精益生产之前,我们计划的一个流程,从销售订单的导入到订单的评审,到生产计划,到物料准备,到生产交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核心的东西: 第一,我们计划的模式是N+1。 第二,我们有三个评价计划管控的指标。一是准确交付率。二是到货准确率。第三是计划准确率,最后很难评价。 存在的一些问题,各个部门相互抱怨。同时导致库存比较高,交付不准时,这是我们在做这个计划管控之前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对生产管控模式进行了改善。 第一,我们把计划的模式改为一天锁定,两天预排。我们把准时交付率的结果性的指标转化为过程性的一日锁定计划达成率和48小时工单交付率。因发动机生产有是三各环节。第一装配,第二个试验,第三个是后整理。第一个指标管理装配。后面的指标管理试机和后整理。 第二是采购部门,因为原来到货准确率怎么计算,很难。后面我们改了,改成及时排产率。因为我每天进行联合排产,这个指标就很方便,很好做了。第三个把计划准确率改为锁定计划发货率,一周以后没发出去,指标没完成。通过四个指标和生产计划管控模式改变,改善了我们的交付。 看一下整个指标的情况,这是一日锁定计划达成率和48小时工单结案率。我们的一日锁定计划开始在90%左右,因为零部件的问题,产能的问题,后来逐步改善。第二,48小时工单结案开始85%到90%之间,后续不断改善,两个指标现在都在99.5%以上。 我们的及时排产率2018年8月份的85%左右,现在也到98.5%以上。锁定计划发货率也从80%几到95%以上。我们把结果性的指标转化成过程管理指标,这样能够及时掌握异常。当然,是不是我们的计划管控改善了,就能把这个事管好,也不是。我们把计划管控做好还有两个支撑性的东西,第一就是流线化。流线化的核心就是要做单件流。我们讲中间的库存比较多,我们通过单件流,把库存做好。第二做作业平衡。第三做标准作业。第四做异常管理。第五做标准化。原来五条生产线,流程标准化全部改造了,其中新投产的线也做了。这是总装一车间和三车间的对比。 我们做精益生产经验流线化之前,工位数是128,平衡率都很低,做精益生产流线化,工位数和平衡数都得到了改签,这个效果是很明显的。 装一车间生产效率提升15%,在制降低26%,人员优化减少18%,装配不良率改善29%。我们也在做这个变化,做了以后,我们人员从去年的年初910人,到今年大概780多人,我们的人员优化很明显。 2016年做精益生产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做了ERP,原来我们有一个MRP2的系统,但是企业管理升级后不实用了,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包括供应商平台,包括MES产品管理系统等。 对计划管控有影响的 主要有四个模块,零部件库存管理,我们做了一个扫码系统,能够及时进出库,就够把数据及时录入到系统里边去,及时掌控数量。第二块是工单管理。大家都知道BOM,通过ERP我们把BOM这一块很好管理起来。工单管理,发动机制造分为三个环节。过去,工单进度需要人工管理打听。现在工单已经完成了多少台,完成的在哪个位置,没有完成的在哪个位置,我很方便就能查到。另外是成本结算。 最后,通过ERP可以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包括生产的统计、成本的管控,质量的统计,都能够很好地进行管控。 刚才的几大主要是讲企业内部的交付管理。第二块讲下方针管理。我们企业2018年初开始导入方针管理,这是我们2019年的经营方针,从成本、质量,市场到管理。方针管理有几个层级: 第一要做公司年度经营的目标,我们把年度经营目标和关键指标确定后。 第二,接下来我们做部方针,把部门承担KPI与公司经营方针和指标对应,确定你部门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定要支撑一级指标的完成。 举一个例子,单台制造成本,公司你要降低成本,相关的部门包括单台消耗,单台能源、单台人工,涉及到单台成本的部门都要对这个东西进行分解,这是第二块。 第三块,要做课题管理。课题肯定围绕方针来做,围绕经营指标,有成本、利润,也有改善的。我们今年课题目标预计做400个,到现在完成306课题。我们在做课题管理的时候,我们有两个特殊的要求:第一,我们所有的科级以上人员年度必须完成一个课题,要不然你的课题推不下去,这是我们课题管理的一个部分。 举两个例子,这是我们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做的一个刀具管理的课题。在做课题之前,我们2014、2015、2016年,单台发动机发动缸体加工的刀具成本大概在50多块钱,通过这个课题到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刀具的成本下降到31元,2018年维持。这个课题是怎么做的?两个关键的东西。 第一,做课题的刀具寿命管理表,比如精加工17道工序,每一把刀具的使用寿命多长时间?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做这个。我把每一台机床上面的刀具能够加工多少台发动机,这个数据摸出来了。这个数据做好以后,对我们产品的质量,包括刀具的使用有很多好处。比如我一个刀具的使用寿命是100台,如果加工过程中,加工50台的时候坏了,可能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刀具质量有问题,第二是产品原料有问题。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很好地发现一些异常的东西,这是第一点。 第二,核算具体的加工的成本。以前我一年使用多少刀具,除以机体数,得出了一个成本。当然,现在我是管理到每道工序上,每一台机床刀具加工的成本多少钱,我现在就有。通过这两个东西,我们把刀具管理做细,我们每年是概20万台左右的发动机缸体生产,这一块的成本一年有几百万台,就这一个课题。 第二个课题分解一下发动机的站脚,可以看一下,在课题开展之前,我们发动机站脚大概89种,采购大概每年95万只。通过课题改善,我们车用发动机的站脚从13种到5种。我们的月采购额从15万降低到8万多,这个课题不大,关键是设计的平台化,提供了很好的例子。这是两个成本课题分享。 第三大块,给大家介绍品质管理的方面。因为精益生产有三个目标,短交期、低成本、高质量。质量这块,通过这几年的推进,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品质管理的体系,从我们的标准到工具,到基本遵守,再到持续改善。这几年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大概实现了24项质量管理工具的导入。 简单有几点: 第一是质量防火墙,每个月市场质量问题、人为问题、生产质量的问题,通过分期反馈到制造过程,形成我们的改善。 第二是员工质量管理绩效行为。我们每天现场会围绕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 最后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感悟。 第一,重视人才培养。如果不能切实进行生产管理,就会失去商业机会。不能切实进行成本管理,会失去利润,不能切实进行品质管理,就失去信用和品牌。如果不能切实进行人才管理,就失去全部。人才是推进精益生产成功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贵在坚持,持续改善。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生活过程中,大家讲“顿悟”,顿悟的出处在《独醒杂志》里面,但前边有一句话叫“摹临累日,几废寝食”。你做好一件事情,没有坚持是不行的。 第三,构建自己的精益体系。因为我们企业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所处行业不一样的,我们的员工素养不一样,文化的差异也是不一样。可能精益的方法和理论适合我们,但是具体落地的东西,还要结合各个企业自己的东西来去落实。如果你脱离了这个基础,后期可能是跟我们初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最后,我认为认可是最好的感悟。我们会坚持把这个生产推进下去。我们明年后年怎么推。要从模块导入到系统导入,实现全价值链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这是第一个规划的东西。 第二以方针管理为主线,推动管理融合,重点推动持续改善。因为企业的管理没有方针很零散,方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东西。 第三,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人才。 第四,人精益成为文化。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10-16 豪尔赛 002963 23.66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15.53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19.89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