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2018年11月08日 09:38 新浪财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出席并演讲。

  方晋称,中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个困境,中国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造成了学习成绩好的人上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去上职业学校。客观上形成了社会共识,认为他们是教育的失利者,社会对他们评价很低,甚至存在污名化和偏见。此外,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环境也非常不利,贫困落后、问题家庭、留守、辍学这些问题和他们紧密相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对31所试点职业学校和19所对照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和全国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情绪、品行、注意力、同伴等社会行为问题。有8.7%的中职学生处于情绪异常状态,有5.8%处于临界状态,有25.7%的中职学生有抑郁症状,有8%的中职学生存在同伴关系障碍,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是很突出。

  通过这两年的试点和研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地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上完中职以后仍然要继续深造,方晋呼吁教育体系本身要更加开放,能够给这样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要让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开放,能够让在职的人员回到学校学习。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素质。

  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建立有利于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体系。要特别地深入开展全员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这种综合素质和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五、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来关心、来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

  方晋提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大家对职业教育、对职业学生都是有比较低的评价,这个跟我在国外,包括我去德国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指出,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大家并不认为去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是什么丢人的事,去职业学校学习学一技之长是一件非常受人尊重和支持的事情。他们专家告诉我,他们甚至认为你如果去读大学、去学一些人文类的学科,这是一件比较没面子的事情,跟我们中国正好相反。”

  “国家、社会要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更有利的社会环境。”方晋说。

  以下为演讲摘编:

  方晋: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自己关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帮助解决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时介绍一下我们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社会实验,“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大概分这么几个内容: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及意义。2,目前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3,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我们所开展的项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觉得大家可能已经都比较了解了,我这里再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迸发的时期,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我们看到很多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知识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

  比如说欧盟制定的“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英国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美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提出技能澳大利亚、技能新西兰战略。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多数产业还是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面对这种新的国际竞争、新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就需要我们加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掌握人力资本发展的主动权。另外当前最大的新闻实际上是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争端,国外的这种经济、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美国对我们中国试图实现技术赶超的指责,这些问题都对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除了制造业之外,中国这些年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得也很快,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而对于重要来说,职业教育和培训也是解决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宝,这对于低收入人群尤其重要。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发展的现状。应该说这些年我们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比如说分级设立重点校、示范校、择优率先发展倡导职业学校和国家产业、地方产业密切结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经费的增加等等。

  到2017年,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07万所,比2016年减少了222所,这个不是一个负面的数据,这是说明我们在更加集中整合我们的教育资源。招生是582万人,在校生1592万人,这都比上年有所减少。学生数量的减少里面也有本身普通高中扩招、人口数量本身下降的因素。学生专业大家可以看一下有这么几类:信息类、制造类、财贸类、交通类、教育类、医药卫生,这是几个比较主要的,差不多占了50%以上。但是中等职业学生现在面临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由于我们中国的这种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在中考阶段学习成绩好的去上高中,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客观上就形成了社会上一种认识,认为他们是教育的失利者,社会对他们评价很低,甚至存在污名化和偏见,他们的成长环境也非常不利,贫困落后、问题家庭、留守、辍学这些问题和他们都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对31所试点职业学校和19所对照学校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和全国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情绪、品行、注意力、同伴等社会行为问题,比如说有8.7%的中职学生处于情绪异常状态,有5.8%处于临界状态,有25.7%(1/4)的中职学生有抑郁症状,有8%的中职学生存在同伴关系障碍。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是很突出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这样六方面:1,接受职业教育的可及性、可能性能否保证人人都有机会上得起职业教育。2,所教是否为所需,是否能促进就业;3,教育质量是否满足学生需求。4,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5,职业教育是否能与技术创新、前沿研究相适应。6,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不同国家突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等等。

  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和方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和一些爱心企业,还有一些机构合作,在2016年我们正式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项目(简称“赢未来”)。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在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贵州省贵阳市和毕节市选取30所职业学校开展“赢未来”项目,后来我们把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纳入进来,这样一共31所学校。

  “赢未来”项目采取的是社会实验加政策倡导模式,以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学习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基本养成为评估指标,通过这样几种干预模式,包括校长培训,我们把心理学、发展学、前沿科技、企业管理等课程融入校长培训,拓宽校长办学的视野。然后是把跨国企业的技术资源融入到学校教学当中,对教师进行培训,与学生进行交流。高级技师进课堂。第三是做好全员德育,调动全校教师、学校团委、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积极性,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组织学校社团,尽可能做到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生全员参与。

  然后是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以弥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正向激励的政策空白,以提高中职教师与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五是建设“赢未来”往来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多方位的资源共享,包括教育资源、企业文化、公共咨询资源等。

  前面我也介绍过,我们基金会不仅仅是直接帮助到试验项目的受益群体,对我们来说,通过对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最终形成政策建议,影响国家的政策,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所以我们也要对上述干预效果是否有效进行评估,我们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准备做一个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而且我们除了对31所项目校进行测评外,还选取了19所没有参与项目的学校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没有参加我们项目的四所普通高中,不是职业学校,然后是没有参加我们项目的15所中职学校。测评方式是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和填写,测评对象包括学校的学生、老师和领导。我们准备对这些学生、老师和领导追踪三年,建立一个为期三年的大型面板数据库。第一次测评在2017年春季学期已经完成,第二次在今年的春季学期也完成了,第三次是准备在明年春季完成,所以说我们已经有了两年的数据。在基线测评,去年的测评当中我们收集到132份校长问卷、5068份教师问卷、63731份学生问卷。测评的内容包括这样一些基本信息,学业成就、学生心理状况、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学习的变量、认知能力等等。

  评估的结果怎么样呢?应该说近两年的综合干预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几乎所有心理发展特征变量都有比较积极的、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多数都是农村、单亲、留守比例高、经济状况差、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所有积极的心理发展特征都增强了,消极的心理发展特征都减弱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以推理能力、注意能力为代表的认知能力都显著改善,成长型思维也有显著提高,但是对于学习成绩目前看影响不是很大。这是一些积极的心理发展特征指标,大家只要看到β值都是正的,说明积极的指标都是在体征,后面的“*”是表示统计的显著性,*越多表示统计越显著,如果*只有一个表示统计不显著,但是都是正的。消极的心理首先符号都是对的,都是负的,消极的心理在减弱。*也是几乎所有的几乎在所有的统计指标上都是显著的。阅读能力的改善、学校的环境改善都是符合我们预期的,都是在正向增长,而且统计上也基本上都是显著的。所以我们对目前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还是感到非常受鼓励的。

  下一步我们想从综合素养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出发,推进对这个项目做更深入的探索,一个是综合的素养,比如说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包括阅读、数学、外语、计算机能力,还有就是做一些分级的教学,把学习成绩最好的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分开,集中授课,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可能要借鉴一些学校好的做法。

  比如说有一个课程叫“成长发言”,这个是我们在中国的贵州一个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赫章县中职学校调研发现他们做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每天晚上每一个学生都用一分钟作“成长发言”,在全体学生面前做演讲,经过评估我们发现这样的活动对创造知识包容的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非常有效。还准备尝试做领导力课程的试点,因为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软技能会成为他们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领导力的培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通过做这两年的试点和研究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地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完中职以后仍然要继续深造,无论是读高职还是读大学本科的需要,而且这可能也是适应未来技术技能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要,所以我们教育体系本身要更加开放,能够给这样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还有很多已经工作的工人、职工,他们仍然有返校进行深造的需要,我们也要让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开放,能够让在职的人员回到学校学习。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素质,这个确实还是,教师的问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短板,这方面我们还要加大投入。

  (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我们今天也请到了来自国外的,特别是德国的专家,德国在这方面“双元制”的这种职业教育模式非常非常成功,我本人也去考察过。中国在这方面目前做得还非常不够,特别是在机制化的建设方面,所以这个我觉得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我们的行业协会,推动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四)建立有利于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体系。要特别地深入开展全员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这种综合素质和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五)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来关心、来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我刚才讲到,在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非常不利的,大家对职业教育、对职业学生都是有比较低的评价,这个跟我在国外,包括我去德国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德国职业教育其实做得好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大家并不认为去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是什么丢人的事,他们专家告诉我,他们甚至认为你如果去读大学、去学一些人文类的学科,这是一件比较没面子的事情,跟我们中国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去到职业学校学习学一技之长是一件非常令人尊重和支持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社会要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上面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3.34
  • 11-06 贝通信 603220 7.85
  • 10-31 迈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