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陈启宗: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改变就业前景
陈启宗: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改变就业前景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陈启宗[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09:23
梁治文:帮助更多人完成职业培训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
梁治文:帮助更多人完成职业培训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09:27
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09:38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信息官梁亦玠[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5:20

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最佳实践案例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0:10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亚洲开发银行资深教育专家Shanti Jagannathan[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0:10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分析师Pauline Musset[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0:2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主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主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0:25

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对高科技领域的人才战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1:39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技术培训首席专家Rainer Wieland[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1:38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慧暨数位转型负责人赵质忠[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1:40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演讲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演讲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1:39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担任主持人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担任主持人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11月08日  11:37

议程安排

09:00 开场致辞
陈启宗,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
梁治文,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方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09:15 主旨发言 中等职业教育
方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09:40 小组讨论一 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最佳实践案例
柯凯琳,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
Shanti Jagannathan,亚洲开发银行资深教育专家
Pauline Musse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分析师
邢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人)

10:35茶歇

10:55 小组讨论二 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对高科技领域的人才战
孙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赵质忠,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慧暨数位转型负责人
王晓冰,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
Rainer Wieland,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技术培训首席专家
陈宁,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主持人)

11:50 闭幕致辞
梁亦玠,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信息官

12:00午餐

往届观点

亚洲协会联合主席陈启宗致辞
亚洲协会联合主席陈启宗致辞

新浪财经其他|2017年11月14日  16:40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欧冠昇致辞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欧冠昇致辞

新浪财经其他|2017年11月14日  16:38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致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致辞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14日  16:41

最新新闻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信息官梁亦玠出席并发表闭幕致辞。 梁亦玠称,今年摩根大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是开发新技术,比如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帮助客户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技术虽然不是最新的,关键是怎么使用这些技术来创新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以下为实录: 梁亦玠: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在今天上午的讨论里获益颇多,大家都分享了很多不同的见地,我们现在的讨论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在不断地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改变所有的行业。我们要重视现在的挑战,也要能够在未来转化成机会。 今天刚才也说过了,今天的工作明天已经不是工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非常发人深思的,我也有很多东西会带回到单位再继续消化。 作为摩根大通亚太区的首席信息官,我每天都接触到科技方面的内容,我整个的职业生涯20多年也都是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我今天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在金融行业是怎么使用人工智能的。 我们中国区的梁总刚才也说过,我们是一家行业领先的银行,我们是非常注重对客户的服务的,今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是开发新技术,比如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我们有一些团队是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帮我们的客户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所以是的,技术也使用,虽然不是最新的,而是你怎么使用这些技术来创新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我也同意我们的一些嘉宾说过的AI实际上是赋能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它应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我们很多的分析团队很早就用这种技术,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的销售团队更好地服务他们的客户,他们可以比如说在接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是我们的交易员过去有看很多屏幕来获取信息,未来他可以更聪明地来进行交易了。 说到解决方案,大家比如说现在在家里手机上租车、订外卖就跟手机业是一样的,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客户的体验。最后,作为银行界的一家机构,我们银行界是建立在信任机制上的,每一天的交易额都超过万亿美元,这里面的安全性,尤其是数字平台的安全性是尤其重要的。人工智能在这里面,在面对一些欺诈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是用一种很实用的方式、很实际的方式来使用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来为我们的客户更好地服务。 除此以外,我们还非常重视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比如说怎么能够把我们的员工,让他们更好地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的时代,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大家都提过了,教育、再教育。在摩根大通,我们一直要确保我们在劳动市场可以找到最好的人才,我们是百分之百要依赖我们的员工的。我们在学习发展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投资,确保他们掌握足够的技能,可以服务今天、明天的客人。但是,我们一定要在技术上感到足够地自信,所以我们的人才培训是什么样的内容,我是在20多年前的技术跟今天非常不一样,跟未来肯定也会不一样,但是必须要进行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掌握技术。我们在衡量每个人花多长的时间来学习技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不断学习的文化。 在摩根大通,我们自己也是在推动劳动力的学习,甚至在我们的慈善项目当中,也是推动这一点,有没有人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所长。包括在全球的团队,我们也是提升在职场的学习,也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以及全球其他地方来推动我们这样的合作,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合作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项目不光是改善了教育的质量,包括中等职教,在中国的各个省份保证几万的学生能够成功地进入到劳动力当中。 我希望也是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实际的一些建议,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当中也有一些想法提了出来,如何来帮助我们所在的社区和经济体。最后,代表摩根大通来感谢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和发展研究基金会,感谢你们的领导和支持,也感谢你们今天的参与,谢谢大家!我希望在午餐的时候期待跟大家的进一步交谈。[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5:20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慧暨数位转型负责人赵质忠出席并发言。 赵质忠表示,AI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时候就太沉溺于工具方面就会浪费时间,会是一个错的方向。“AI是不会取代我们的,AI也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但是会改变我们工作,让人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以下为实录: 赵质忠:其实对微软来说,我们一向认为AI是赋能于人,而不是像有一些介绍说AI是来取代人类的,因为大家一说就业市场,会说明天我的工作就不在了,其实对人类来讲,AI是赋能人类,帮我们做一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人才培育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20年前,今天正好是亚洲研究院20周年,20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比尔盖茨跟他太太来北京度蜜月的时候,他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聊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国方面人才、科技人才的能量是无可估计的。正因为这样,他回去做了一个决定,20年前在北京成立了微软中国实验室,后来全部改名亚洲研究院,你想想看,那个年代,微软应该是少数投资在一个脑力密集方面,今天大家也看到亚洲研究院20年来的成长,现在很多互联网,所谓国内高科技的人才几乎一大部分都是研究院出来的。 这是高端的,但是其实我们发现,在整个人才培育里面,在校学就开始,因为其实大家知道某种程度写程式、写程序变成了基本技能,透过跟一些基金会的合作,鼓励小学生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说像游戏的方法去学怎么样写程式,因为这是非常基本的技能。同时现在我们也在跟各个高校做所谓的合作,微软现在AI有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基本的学习,这些课程是我们跟MIT等等机构一起开发的课程,引进到学校以后,老师们可以透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来解决一些学生碰到的问题,帮他们达到去拿到这个认证的其中一块,其实上个月我们也宣布了在上海会成立亚洲研究院上海分院,其实是也会跟上海各个高校做这个事情。 不过我想强调的一点,AI的人才,大家都想到所谓的科技人才,其实这样想也是合理的,因为我们怎么写程式、怎么开发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AI应用方面的人才。我们在研究室各个博士写的算法再怎么好、再怎么快,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跟我们每天的生活有一个结合,你的应用面没有达到的话,说真的,这个技术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不大。很欣慰地看到,在整个中国大陆AI应用方面我认为是独步全球,我们看到中国作为一种后发先制,像腾讯创造出很多非常有趣的应用,我每次回去总部的时候一定都要秀给总部人看,说现在中国市场AI的应用是走在非常前线的。这个是目前中国现在的优势。其实这个市场广大人民的需求怎么样去做到这个,我认为人才不是只有科技面,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四年多以前我们新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台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微软整个文化的转型,其中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强调了几个点,第一个是每一个员工怎么样有一个成长的心态。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的企业,因为其实在我们所处的高科技行业里面,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一上来就讲了一句蛮经典的话,我们这个产业是不尊重传统的,我们只尊重创新。你不能说我是一家百年老企业,但是在高科技里面不创新的话,其实真的可能是一夕之间就会消失了。严格来讲,今时今日不只有高科技,在座的所有企业都会碰到这个问题。 但是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强调怎么终身学习,内部举一个例子,在内部的学习,我们非常重视线上学习,很多大专院校已经开始走向MIT,哈佛也做这些东西。但是在内部,因为线上学习有一个缺点:自制力的问题。课程在那边,你怎么看、怎么读?内部每一个销售在做文化转型、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时间,在整个过程里面假设有十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需要完成,但是一个星期之内是什么时候你可以自己决定,但是中间都有相关的,像以前念书的时候会有一些报告要写,要写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不是老师看,是大家一起去看你写的报告是否OK,第一个环节OK再第二个环节,最后我们也会安排线上跟有经验的老师来做一个实时的讨论,除了你上网看完这些内容之后,你写了报告,但是同时也会安排每个星期有一两个小时,就像念书的这种概念,让你在线上可以跟老师互动,了解你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十个星期完了之后还有一个最终的论文需要去写,写完了以后,最后我们还会有一个线下的活动,举例北京上课的同事们,我们会安排一个活动大家来讨论这个事情。透过这个方式,同时你可以达到大家一起来学习,但是在自制力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除了这个之外,微软其实还有一个好处,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跟很多的商学院有相对的合作,举例来说跟芝加哥大学在市场学上我们也用了他们的线上课程,但是这个不像我前面说的两个星期要写一个报告,但是完完全全让员工自发做这个事情,当他完成了之后,透过他们大学相关的要求之后你就会得到一个证书,这个证书可以放在你的简历上面,是真正的一个证书。所以希望透过这个来去鼓励我们的员工一路往下学习。所以其实今时今日就像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一样的,很多的课程、很多的东西都有,但是关键是我们怎么鼓励我们的员工,有的时候要拿一个鞭子在后面抽一下,这是领导阶层要去想的事情。 像我刚刚说到微软的在职教育,接下来我说一下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大家会说来了AI之后我的工作被取消了,来了AI之后我个人的工作就没有了,其实不会,前面讲到马车和汽车的环节,大家仔细想想,如果大家经历过1999年互联网泡沫年代的话,那个时候大家可以在网上买飞机票,那个时候很多人说未来所有的旅行社的工作就会消失,其实说真的,你现在看旅行社不但没有消失,他同时还利用这些技术让他们给客户做到的服务是更贴身的,更有一些客制化的服务提供给大家。当一个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就像微软说的所谓的科技、技术,不管是AI或者是之前云计算也好,什么东西也好,其实都是赋能人,当你把这个门关起来的时候,但是另外一个门绝对能够打开。因为其实像我之前在几个演讲里面,我回到以前母校的一个中学讲AI的时候我就跟他们强调说老师这个职业是不可能会被AI所取代的,下面所有老师鼓掌,太好了,不用担心未来的事业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不会用科技的老师一定会被会用科技的老师所取代。真正要担心的是这个,老师这个职业是不会消失的,像在座的很多职业是一样的,但是关键是当整个AI科技大爆发的时候,如果你不懂得怎么样利用这个技术、利用这个科技让你自己做得更好去增强自己的话你就有可能会被取代。我觉得不是一个职业。 最后再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们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德国访问的时候,德国总理非常担心就直接问他,说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作会被取代?那个时候我们的CEO转头看了一下旁边的翻译员,跟他说:“翻译。”他说我觉得翻译这个东西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翻译员说我真的不担心,因为30年前IBM跟我说过同样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人其实是一个非常能够适应的。为什么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一上来就强调整个成长心态?因为AI真的只是一个工具,就像我每次跟所有的客户讨论他们要用AI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拿AI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你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谈AI某种程度就是一种空谈。 我再举一个有去的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全台湾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占有者,智能家居就是可以把所有的冰箱、家电通通连在一起,中心就是一台路由器,像一个插头的形式需要插在墙上面。他们发现这个插头常常会被人家拔掉。所以R&D的人非常担心,就做一个大数据的分析,说这个插头要放在哪里?放在厨房或者卧室或者有没有高的地方来插这个插头。最后他们印了一张贴纸叫“请勿移动”贴在插头上面。我要讲AI是一个工具要解决问题,问题没有厘清的时候就太沉溺于工具方面就会是浪费时间,会是一个错的方向,所以我希望借由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AI是不会取代我们的,AI也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但是工作的会改变,你怎么样能够成长、学习,未来不管是在座任何人,不管你是40岁的、20岁的、12岁的统统都是一样的课题,大家需要去讨论。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1:40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出席并演讲。 孙诚表示,中国非常关注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它和企业密切联系,支撑企业的一系列人才需求。德国“双元制”也好,“学徒制”也好,都在探索着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孙诚表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把“双元制”引进来,而是要把它的精髓学到,然后再本土化,再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所以现在中国非常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下为实录: 孙诚: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刚才说到劳动力人口的下降问题。中国是下降之后带来的老龄化问题,这实际上是共性。我想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我们可能的劳动力面临的挑战,跟今天有关的是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我们可能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缺劳动力,但是我们劳动力所接受的教育可能面临着挑战,我们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域间的差异。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实际上无形的在拉大我们的距离,比如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实际上替代了比较低端的劳动力的状况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向何处而去?其实今天上午刚才组里头已经在探讨这个问题,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要走到一个死胡同的问题。我在想,在这里头可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科技变化、人工智能新的技术手段,实际上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在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的能力标准将会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支撑企业人才所需求,这里头可能面临着挑战。 第二个,对我们的教育来说实际上现在为什么中国这么关注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因为它和企业的密切度,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地,应该说是必须支撑它。在这里头我想再介绍,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职业学校,特别是跟德国的“双元制”问题,刚才也提到了这个,很多我也觉得“双元制”也好,现在“学徒制”也好,都在探索着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把“双元制”引进来,而是要把它的精髓学到,然后再本土化,再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所以现在中国非常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无论是西部也好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在探索这条路。我想都是为了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也好,科技的新发展对人能力的高水平的挑战也好,都在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加强和探索。 从教育的角度,应该说教育部非常关注这件事,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参与了有关跟人社部一起发布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这个已经高度意识到我们的职业院校应该承担起在和企业的对接过程中,能够在培训上有所担当。十九大的时候又谈到了多次对职业院校提出开展员工培训,因为传统的学校只是新生劳动力,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年来,中国向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高度提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资源的释放不仅面对新生劳动力,应该和当地的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而且还由当地的各级政府都有巨大的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我们认为在这里头教育部也即将启动,可能应该在明年,会选拔一批优秀的中职、高职,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上非常优秀的学校,以此来更好地激励他们参与到企业员工培训,因为这未来的企业员工的成长一定是终身的,同时这里头政府要有所担当,刚才提出来流失问题,职业教育要开展培训的话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对全民,因为它是政府行为,第二个,这是国民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提升。第三个,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而且在学校来说,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更早地接触最优质的企业员工的课程,所以在这里头好处很多。 我想举两个例子,国家为什么重视?这次全国教学成果奖里头有两个获得特等奖的,一个是中职,中职院校获得特等奖得益于它在跟德国30年前的合作中矢志不渝的在乡村振兴计划中他们的培训,为当地的农民科技传播应该说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所以获得了成功的特等奖。另一个是高职院校,在深职院跟华为的合作中也是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中,一直坚持了十几年的探索,因此我觉得应该说在中国未来职业院校,甚至将来的本科院校都会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中。[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1:39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出席并演讲。[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1:39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技术培训首席专家Rainer Wieland出席并演讲。 Rainer Wieland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背后,更重要的是人要知道怎么应用这个技术。“我们要想的是我们对谁是怎样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群体是什么,那个群体需要哪样的技能,他需要AI给他提供哪样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定很重要的是要区分怎么来工作。” 以下为实录: Rainer Wieland:感谢邀请,现在确实是有人才战的问题,而且我们要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来考虑怎么来培养年轻人在未来面对不同的可能性。同时,比如说现在我是在一个合资的公司生产奔驰卡车,实际上我们要找人就很难,生产轿车的工人或者是技术人才可能就更容易一些。之前我们办公室和微软办公室很近,那个时候找人也很好找,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需要哪样人才,和技术生产相关的人才基础就是我们的绩效。现在我们是一家技术学校,我们来培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这个是所谓蓝领的基础。今天早晨其他嘉宾也讲过了关于软技能方面的问题,这个就不是很简单了,因为我们对软技能的理解首先是不一样的,另外它需要时间来培养,在德国我们还会培养教育工作者。今天之前也讲过,并不是简单地把“双轨制”拉到中国来,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样取出这里面最好的东西在中国落地。 我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几年以前有五家德国的汽车生产商和中国的教育部,和德国的一家专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的机构,我们做了一个项目,现在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这种对劳动力的要求应该成为一种标准,我们现在在中国有25家试点学校,来培养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软技能,同时也会有来自职校、技校的老师做培训,给他们提供培训。每一家汽车厂商来负责一块,最后我们会有一个评估,我们会和德国的一个科技学院合作,现在已经搞了有大概6-7年时间了,这里面很多年轻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得到了认证,是德国承认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我们有一个风险,我们给他们培训,他们后边可能会有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这就是一个风险,但是我知道他们还是都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和中国政府、机构合作的一个项目。 两年前在德国,我和我以前带过的团队讨论过人工智能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刚过50岁,团队里面有一些年轻人,所以我们的讨论是涉及很多方面的,这是很幸运的,如果一堆老头儿在聊这个事可能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用人工智能来制造,我们可能会用它来帮助培训工人怎么在工厂更好地工作。我来中国以后看到了一些应用,甚至是可以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我们要想的是我们对谁是怎样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群体是什么,那个群体需要哪样的技能,他需要AI给他提供哪样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定很重要的是要区分怎么来工作。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刚才的讲者也说过,技术是重要的,人们也要知道怎么应用这个技术。这是我想要说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1:38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出席并担任主持人。[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1:37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出席并担任主持。[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0:25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分析师Pauline Musset出席并演讲。 Pauline Musset强调,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德国的“双元制”比较知名,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具体行。比如说芬兰模式有一个所谓的制式性的高中,高中的那些学生可以有一些普通教育的轨道,还有职业教育的轨道。 以下为实录: Pauline Musset: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在这里发言,也要感谢主办方,在经合组织我们在职业教育培训上面已经超过10年了,涉及超过40个国家,有很多国家我们的总结和报告都告诉我们学习在这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允许让我们的学生适应我们劳动市场的需要。这样当学生毕业以后,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他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在的市场。 说到作为工具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掌握适当的技能,也包括软技能,比如说创造力、团队等等,这些都不是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的,这里有一些技能在劳动市场里面实际上是很被需要的,比如说团队精神,我们管它叫“软技能”,但是这个是误导性的称呼、或者说一种叫法,因为这个不只是说在学校里面,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生活里面都是需要这些技能的。 我们在一项调查报告里面发现,我们在15岁的孩子里面,问他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职业,我们很想知道答案出现最多的10个是什么,这里面有医生、教师、律师、警察、护士、职业运动员,这些基本都是办公室职员,这个并不代表我们现在的劳动市场的多样性、需求的多样性。实际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应该把我们的年轻人准备好,让他们可以进入到多样化的劳动市场。不光是现在劳动市场的多元化,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不同的导轨引领学生到这些劳动市场来。 我想提出两个在很多国家发现的趋势,一个就是有一些国家不断在提高职教,他们的领域都是不是和职教直接相联系的,比如说银行、医疗的行业,就是为了想要满足劳动力的需求,这个其实可以来满足劳动力的一些要求,同时也可以来满足职教的一些预期,这就是发出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也就是说职教对于传统的大学生才能做的工作,实际上都是相关的。我们有一半的毕业生都是在服务行业就业,所以可以来很好地提高职教的地位,如果职教没有什么未来的话,职教就肯定会保持一个低的地位,会认为是一个死胡同,所以OECD都是鼓励这些国家来提高职教和中等教育之间的通道,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 现在人们的预期在改变,他的学习的方向也都改变了,所以这样的通道应该是得到鼓励的。 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德国的“双元制”比较地知名,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具体行,比如说在芬兰,他们的模式是有一个所谓的制式性的高中,高中的那些学生可以有一些普通教育的轨道,还有职业教育的轨道。比如说一个学生想要上大学,要学工程,他可以在高中的时候就来学一些类似的电子工程方面的课程,也有可能是一些更加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可能要增加他的学习的时间,最后他可以获得在劳动市场上对他来说很重要的相关的认证,所以我们也要把我们的VET和一般的普通教育让他们走得更近。 在德国,学生每周有两天都是在学校上学,比如在芬兰他们可能头两天是上学,这一周剩下的时间是在和雇主、在和实际的公司企业在实习。课程本身的长度也是可以调整的,因为这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说有一些可能成绩不太好的,或者说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课程,有一些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毕业。 最后,我觉得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项目之间要有联通性,比如说在法国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只要学过了高职,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电工。但是,他如果进入大专再来学,他就可以变成一个高级电工,如果他之后再继续深造进入大学学习的话,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是一个四年的课程。这种选择是对所有的职校学生都是开放的,对很多的技能,我们的项目都应该提供这些选项,来确保这个学生他在未来是能够成功地来过渡、来转型的。 我还想提一种在荷兰的做法,他们的学生要不然是通过一种学徒式的方法,要不然就是一种上学式的方法,来取得同一种资格认证。不管你是在职校,还是培训中心,还是技术中心,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同样的认证,这个不光是对学生,对雇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拿到了一个学生的简历,他们多少就能够知道可能这个学生他是如何获得这个资格认证的方式,他们是更熟悉哪种获得的方式的。 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0:21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亚洲开发银行资深教育专家Shanti Jagannathan出席并发言。 她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对就业来说会造成很多的失业,亚开行认为会有一些工作被替换,可能是一些低技能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但是技术应用也会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创造出一些新型的职业、新的行业。 而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可以让我们能够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帮助我们准备好迎接未来包容性的开放方式。 以下为实录: Shanti Jagannathan:大家早上好,我想先感谢主办方,感谢你们邀请我们,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亚开行在教育领域每年投资超过40亿美元,今年我们在教育领域投资大约是20亿美元,这里面超过一半都是在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尤其是在会员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近些年我们都是非常重视的。 亚开行今年亚洲展望期限报告里面提到,未来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刚才方秘书长在他的介绍里面也提过,我们现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对就业来说会造成很多的失业。亚开行我们认为会有一些工作被替换,但是还有一些不必要的悲观,我们应该多一些乐观的情绪,因为我们看一下现在新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社会里边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虽然说对劳动市场会有影响,但是这里面会有很多技术应用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的。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会是一些低技能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技术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的,这个实际上有的时候甚至产生一些新型的职业、新的行业等等,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可以让我们能够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帮助我们准备好迎接未来包容性的开放方式。我们认为,在技能方面的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 我们在发达国家做职业教育培训遇到的问题呢,其实职业教育培训也不被认为是一个大家的第一选择,比如说印度人可能只有不到3%、5%他们才去上职校,但是在中国这个比例是很高的。我们现在上职校的学生很多,刚才也说过了,觉得找不到好工作,觉得丢人等等,我们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我们一定要和各个相关方一起来协调。 另外一个,不光是在发达国家,包括很多其他的国家我们也都看到,在发展中国家也都看到,我们供需两侧的不对称,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和我们学校所培养的技能是完全不对称的。这里也包括我们认知和非认知的技能的结合,和这些技能的转化。比如说我们工程系的学生,他们上了第一年,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所学的这些技术可能已经过时了,我们这些教育机构,他们在学生的一、二、三、四年怎么不断地更新他们的课程,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呢?这里也包括对老师的培训,因为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他们怎么能够实现这些跨越,才能跟上技术的跨越呢?我们现在的数字技术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另外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在德国,德国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是做得很好的,我们在发展中国家提到很多关于德国、新加坡的例子,怎么能够提高我们培训的强度,在发展中国家更多遇到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者他们并没有回到学校重新地学习,他们提供培训的内容并没有实时地、及时地更新,所以我们就需要在这里来进行投资,升级我们学校里面的架构。不光是培训,还有市场的需求。 全球麦肯锡人力研究反映出全球实际上是增长的,现在是缺少高技能的工人,但是很有可能这种低技能的劳工反而是会剩余,所以我们由于人工智能出现,对于低技能的工人他的情况会更加恶化,特别是由于自动化的涌现,而这是我们要提高工人的技能方面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在他的长期的学习、终身的学习,以及对于我们已经在劳动力进行工作的,以及新进入劳动力工作的人都是一个工作。 我们在中国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向中国借鉴中国的经验。说到了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它的曲线是非常跟我们的职教相关的,就像印度,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在越南、缅甸和柬埔寨都是有同样的问题,进入到职场,进入到工作,职教毕业的这些学校,他们可能都是直接就就业了,而不是说进入到高等教育。所以实际上这种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就业市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继续教育制度的话,你的这种年轻人失业问题就会严重,我们还可以向中国学习经验,比如说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平台,是和不同的一些机构一起来合作进行继续再教育,很多国家也是来鼓励进行网上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让这些人可以和一些不受地域限制的岗位相联系,也释放了他们可以学习最佳经验、最佳知识的一些机会和潜力,所以这方面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 另外,中国在制造业也是做出了很显著的成就,包括有一些高科技的出口等等。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确实是领军国,另外还有就是要向高端制造业移动,还有劳动力的强度,在制造业现在也是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说明了自动化的一个提高。 人工智能其实不光是在制造业的领域发生,同样它适用于其他的领域,包括农业,很多国家当中农业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雇佣的部门,但是生产力并不是很高,也是会有很多的失业,以及就业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提高像农业这样领域的生产率,我们是否能够提高它的回报率呢?一种有回报的就业,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加包容性的增长。 说到服务,这种自动化的普及率到底有多强?这种新的技术、数字化技术有多么地普遍?特别是如果把交通也作为一个服务业来考虑的话,有一些经济体之前是农业型的,转型成为服务型的经济体,有些国家直接完成了农业型到服务型的跨越,这要加强服务业的竞争力,这就和工作、和劳动力是直接相关的。我们要进行很好地预期,来培训我们的劳动力,要预测我们未来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这对于可持续的交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智能城市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比如说10年以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如何来面对这样的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在人力资源的投资上面、人才投资发展上面,我们一定要保证是共赢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可再生能源可以是就业和技术的汇合,很多国家当中还有几百万的人还没有获得这种能源,所以可再生能源可以给他们提供能源,也可以提供就业,可以使这些当地的社区能够进入到经济的发展、繁荣当中去,这也是我们亚发行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我们也希望能够做更多,我们愿意来推动可持续性的发展,包括和不同的企业来进行合作。 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0:10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出席并演讲。 谈到未来人才的发展,柯凯琳表示,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来学习。特别是年轻人,他的学习的能力将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不光是在中国如此,在其他很多国家也都是一样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柯凯琳: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很荣幸! 首先,我刚才听主旨发言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人工智能,以及现在我们看到的技术的发展确实是在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劳动力。但是,我认为世界,也就是工作说到劳动力,并没有说是已经得到了预定的改变,实际上是由我们来加以塑造。我们在应对社会的要求的时候,我们这些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新出现的一些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上新出现的一些挑战,可能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社会是有能力来塑造我们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 此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技能和劳动市场的核心需求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一定要和我们的企业、地方的企业,就是说这些雇主,要和他们一起来配合、协调,我们这里可能还有一些培训中心、企业、企业协会、地方和国家的工会,他们都可以对我们的对话带来帮助的。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在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够和不同的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一起来协调、来配合。 我的同事们等一下也会讲一下发达国家,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是在孟加拉,他们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而且年轻人失业率是比较高的。我曾经碰到一个,我和他们的公共部门,还有雇主协会部门,我们在一起工作过,这个项目让他们认识到工作之前的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年轻人他们在进入劳动市场之前,一定要对他们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而且在国家这个层面进行某种程度的认证。当然,这个是要在草根的层面来展开的,所以我们才能够把一些不正式的、非正式的东西转变成正式的东西。在孟加拉,我们觉得比如说在就业方面,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未来几年内有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肯定工人要提高他们的技能,或者是改变他们的技能,要更频繁地来提高他们的技能,要应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这个问题非常地难。 你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如果你是在进行职教的培训领域,或者是设计这个培训的领域,如何保证能够很快地与时俱进,这个是个关键的问题。Pauline Musset刚才说到了,我们要在大纲当中、课程设计当中,要讲到有一些沟通、变相思维作为重要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如果想到未来的话,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来学习,这个学习能力非常地重要,我们要不断地来进行新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年轻人,他的学习的能力将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不光是在中国如此,在其他很多国家也都是一样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8年11月08日 10:10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金融行业是如何应用AI的?梁亦玠分享摩根大通的经验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信息官梁亦玠出席并发表闭幕致辞。 梁亦玠称,今年摩根大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是开发新技术,比如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帮助客户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技术虽然不是最新的,关键是怎么使用这些技术来创新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以下为实录: 梁亦玠: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在今天上午的讨论里获益颇多,大家都分享了很多不同的见地,我们现在的讨论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在不断地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改变所有的行业。我们要重视现在的挑战,也要能够在未来转化成机会。 今天刚才也说过了,今天的工作明天已经不是工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非常发人深思的,我也有很多东西会带回到单位再继续消化。 作为摩根大通亚太区的首席信息官,我每天都接触到科技方面的内容,我整个的职业生涯20多年也都是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我今天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在金融行业是怎么使用人工智能的。 我们中国区的梁总刚才也说过,我们是一家行业领先的银行,我们是非常注重对客户的服务的,今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50亿是开发新技术,比如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我们有一些团队是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帮我们的客户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所以是的,技术也使用,虽然不是最新的,而是你怎么使用这些技术来创新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我也同意我们的一些嘉宾说过的AI实际上是赋能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它应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我们很多的分析团队很早就用这种技术,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的销售团队更好地服务他们的客户,他们可以比如说在接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是我们的交易员过去有看很多屏幕来获取信息,未来他可以更聪明地来进行交易了。 说到解决方案,大家比如说现在在家里手机上租车、订外卖就跟手机业是一样的,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客户的体验。最后,作为银行界的一家机构,我们银行界是建立在信任机制上的,每一天的交易额都超过万亿美元,这里面的安全性,尤其是数字平台的安全性是尤其重要的。人工智能在这里面,在面对一些欺诈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是用一种很实用的方式、很实际的方式来使用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来为我们的客户更好地服务。 除此以外,我们还非常重视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比如说怎么能够把我们的员工,让他们更好地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的时代,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大家都提过了,教育、再教育。在摩根大通,我们一直要确保我们在劳动市场可以找到最好的人才,我们是百分之百要依赖我们的员工的。我们在学习发展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投资,确保他们掌握足够的技能,可以服务今天、明天的客人。但是,我们一定要在技术上感到足够地自信,所以我们的人才培训是什么样的内容,我是在20多年前的技术跟今天非常不一样,跟未来肯定也会不一样,但是必须要进行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掌握技术。我们在衡量每个人花多长的时间来学习技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不断学习的文化。 在摩根大通,我们自己也是在推动劳动力的学习,甚至在我们的慈善项目当中,也是推动这一点,有没有人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所长。包括在全球的团队,我们也是提升在职场的学习,也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以及全球其他地方来推动我们这样的合作,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合作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项目不光是改善了教育的质量,包括中等职教,在中国的各个省份保证几万的学生能够成功地进入到劳动力当中。 我希望也是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实际的一些建议,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当中也有一些想法提了出来,如何来帮助我们所在的社区和经济体。最后,代表摩根大通来感谢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和发展研究基金会,感谢你们的领导和支持,也感谢你们今天的参与,谢谢大家!我希望在午餐的时候期待跟大家的进一步交谈。[详情]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微软赵质忠:AI会改变我们的工作 让人们不断学习成长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慧暨数位转型负责人赵质忠出席并发言。 赵质忠表示,AI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时候就太沉溺于工具方面就会浪费时间,会是一个错的方向。“AI是不会取代我们的,AI也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但是会改变我们工作,让人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以下为实录: 赵质忠:其实对微软来说,我们一向认为AI是赋能于人,而不是像有一些介绍说AI是来取代人类的,因为大家一说就业市场,会说明天我的工作就不在了,其实对人类来讲,AI是赋能人类,帮我们做一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人才培育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20年前,今天正好是亚洲研究院20周年,20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比尔盖茨跟他太太来北京度蜜月的时候,他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聊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国方面人才、科技人才的能量是无可估计的。正因为这样,他回去做了一个决定,20年前在北京成立了微软中国实验室,后来全部改名亚洲研究院,你想想看,那个年代,微软应该是少数投资在一个脑力密集方面,今天大家也看到亚洲研究院20年来的成长,现在很多互联网,所谓国内高科技的人才几乎一大部分都是研究院出来的。 这是高端的,但是其实我们发现,在整个人才培育里面,在校学就开始,因为其实大家知道某种程度写程式、写程序变成了基本技能,透过跟一些基金会的合作,鼓励小学生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说像游戏的方法去学怎么样写程式,因为这是非常基本的技能。同时现在我们也在跟各个高校做所谓的合作,微软现在AI有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基本的学习,这些课程是我们跟MIT等等机构一起开发的课程,引进到学校以后,老师们可以透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来解决一些学生碰到的问题,帮他们达到去拿到这个认证的其中一块,其实上个月我们也宣布了在上海会成立亚洲研究院上海分院,其实是也会跟上海各个高校做这个事情。 不过我想强调的一点,AI的人才,大家都想到所谓的科技人才,其实这样想也是合理的,因为我们怎么写程式、怎么开发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AI应用方面的人才。我们在研究室各个博士写的算法再怎么好、再怎么快,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跟我们每天的生活有一个结合,你的应用面没有达到的话,说真的,这个技术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不大。很欣慰地看到,在整个中国大陆AI应用方面我认为是独步全球,我们看到中国作为一种后发先制,像腾讯创造出很多非常有趣的应用,我每次回去总部的时候一定都要秀给总部人看,说现在中国市场AI的应用是走在非常前线的。这个是目前中国现在的优势。其实这个市场广大人民的需求怎么样去做到这个,我认为人才不是只有科技面,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四年多以前我们新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台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微软整个文化的转型,其中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强调了几个点,第一个是每一个员工怎么样有一个成长的心态。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的企业,因为其实在我们所处的高科技行业里面,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一上来就讲了一句蛮经典的话,我们这个产业是不尊重传统的,我们只尊重创新。你不能说我是一家百年老企业,但是在高科技里面不创新的话,其实真的可能是一夕之间就会消失了。严格来讲,今时今日不只有高科技,在座的所有企业都会碰到这个问题。 但是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强调怎么终身学习,内部举一个例子,在内部的学习,我们非常重视线上学习,很多大专院校已经开始走向MIT,哈佛也做这些东西。但是在内部,因为线上学习有一个缺点:自制力的问题。课程在那边,你怎么看、怎么读?内部每一个销售在做文化转型、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时间,在整个过程里面假设有十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需要完成,但是一个星期之内是什么时候你可以自己决定,但是中间都有相关的,像以前念书的时候会有一些报告要写,要写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不是老师看,是大家一起去看你写的报告是否OK,第一个环节OK再第二个环节,最后我们也会安排线上跟有经验的老师来做一个实时的讨论,除了你上网看完这些内容之后,你写了报告,但是同时也会安排每个星期有一两个小时,就像念书的这种概念,让你在线上可以跟老师互动,了解你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十个星期完了之后还有一个最终的论文需要去写,写完了以后,最后我们还会有一个线下的活动,举例北京上课的同事们,我们会安排一个活动大家来讨论这个事情。透过这个方式,同时你可以达到大家一起来学习,但是在自制力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除了这个之外,微软其实还有一个好处,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跟很多的商学院有相对的合作,举例来说跟芝加哥大学在市场学上我们也用了他们的线上课程,但是这个不像我前面说的两个星期要写一个报告,但是完完全全让员工自发做这个事情,当他完成了之后,透过他们大学相关的要求之后你就会得到一个证书,这个证书可以放在你的简历上面,是真正的一个证书。所以希望透过这个来去鼓励我们的员工一路往下学习。所以其实今时今日就像现在的大学教育是一样的,很多的课程、很多的东西都有,但是关键是我们怎么鼓励我们的员工,有的时候要拿一个鞭子在后面抽一下,这是领导阶层要去想的事情。 像我刚刚说到微软的在职教育,接下来我说一下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大家会说来了AI之后我的工作被取消了,来了AI之后我个人的工作就没有了,其实不会,前面讲到马车和汽车的环节,大家仔细想想,如果大家经历过1999年互联网泡沫年代的话,那个时候大家可以在网上买飞机票,那个时候很多人说未来所有的旅行社的工作就会消失,其实说真的,你现在看旅行社不但没有消失,他同时还利用这些技术让他们给客户做到的服务是更贴身的,更有一些客制化的服务提供给大家。当一个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就像微软说的所谓的科技、技术,不管是AI或者是之前云计算也好,什么东西也好,其实都是赋能人,当你把这个门关起来的时候,但是另外一个门绝对能够打开。因为其实像我之前在几个演讲里面,我回到以前母校的一个中学讲AI的时候我就跟他们强调说老师这个职业是不可能会被AI所取代的,下面所有老师鼓掌,太好了,不用担心未来的事业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不会用科技的老师一定会被会用科技的老师所取代。真正要担心的是这个,老师这个职业是不会消失的,像在座的很多职业是一样的,但是关键是当整个AI科技大爆发的时候,如果你不懂得怎么样利用这个技术、利用这个科技让你自己做得更好去增强自己的话你就有可能会被取代。我觉得不是一个职业。 最后再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们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德国访问的时候,德国总理非常担心就直接问他,说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作会被取代?那个时候我们的CEO转头看了一下旁边的翻译员,跟他说:“翻译。”他说我觉得翻译这个东西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翻译员说我真的不担心,因为30年前IBM跟我说过同样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人其实是一个非常能够适应的。为什么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一上来就强调整个成长心态?因为AI真的只是一个工具,就像我每次跟所有的客户讨论他们要用AI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拿AI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你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谈AI某种程度就是一种空谈。 我再举一个有去的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全台湾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先占有者,智能家居就是可以把所有的冰箱、家电通通连在一起,中心就是一台路由器,像一个插头的形式需要插在墙上面。他们发现这个插头常常会被人家拔掉。所以R&D的人非常担心,就做一个大数据的分析,说这个插头要放在哪里?放在厨房或者卧室或者有没有高的地方来插这个插头。最后他们印了一张贴纸叫“请勿移动”贴在插头上面。我要讲AI是一个工具要解决问题,问题没有厘清的时候就太沉溺于工具方面就会是浪费时间,会是一个错的方向,所以我希望借由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AI是不会取代我们的,AI也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但是工作的会改变,你怎么样能够成长、学习,未来不管是在座任何人,不管你是40岁的、20岁的、12岁的统统都是一样的课题,大家需要去讨论。谢谢。[详情]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孙诚:人才教育要引进外国经验然后本土化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出席并演讲。 孙诚表示,中国非常关注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它和企业密切联系,支撑企业的一系列人才需求。德国“双元制”也好,“学徒制”也好,都在探索着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孙诚表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把“双元制”引进来,而是要把它的精髓学到,然后再本土化,再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所以现在中国非常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下为实录: 孙诚: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刚才说到劳动力人口的下降问题。中国是下降之后带来的老龄化问题,这实际上是共性。我想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我们可能的劳动力面临的挑战,跟今天有关的是人才培养的结构问题,我们可能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缺劳动力,但是我们劳动力所接受的教育可能面临着挑战,我们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域间的差异。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实际上无形的在拉大我们的距离,比如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实际上替代了比较低端的劳动力的状况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向何处而去?其实今天上午刚才组里头已经在探讨这个问题,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要走到一个死胡同的问题。我在想,在这里头可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科技变化、人工智能新的技术手段,实际上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在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的能力标准将会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支撑企业人才所需求,这里头可能面临着挑战。 第二个,对我们的教育来说实际上现在为什么中国这么关注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因为它和企业的密切度,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地,应该说是必须支撑它。在这里头我想再介绍,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职业学校,特别是跟德国的“双元制”问题,刚才也提到了这个,很多我也觉得“双元制”也好,现在“学徒制”也好,都在探索着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把“双元制”引进来,而是要把它的精髓学到,然后再本土化,再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所以现在中国非常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无论是西部也好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在探索这条路。我想都是为了适应未来的人工智能也好,科技的新发展对人能力的高水平的挑战也好,都在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加强和探索。 从教育的角度,应该说教育部非常关注这件事,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参与了有关跟人社部一起发布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这个已经高度意识到我们的职业院校应该承担起在和企业的对接过程中,能够在培训上有所担当。十九大的时候又谈到了多次对职业院校提出开展员工培训,因为传统的学校只是新生劳动力,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年来,中国向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高度提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资源的释放不仅面对新生劳动力,应该和当地的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而且还由当地的各级政府都有巨大的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我们认为在这里头教育部也即将启动,可能应该在明年,会选拔一批优秀的中职、高职,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上非常优秀的学校,以此来更好地激励他们参与到企业员工培训,因为这未来的企业员工的成长一定是终身的,同时这里头政府要有所担当,刚才提出来流失问题,职业教育要开展培训的话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对全民,因为它是政府行为,第二个,这是国民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提升。第三个,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而且在学校来说,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更早地接触最优质的企业员工的课程,所以在这里头好处很多。 我想举两个例子,国家为什么重视?这次全国教学成果奖里头有两个获得特等奖的,一个是中职,中职院校获得特等奖得益于它在跟德国30年前的合作中矢志不渝的在乡村振兴计划中他们的培训,为当地的农民科技传播应该说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所以获得了成功的特等奖。另一个是高职院校,在深职院跟华为的合作中也是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中,一直坚持了十几年的探索,因此我觉得应该说在中国未来职业院校,甚至将来的本科院校都会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中。[详情]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
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出席并演讲。[详情]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Rainer Wieland:技术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应用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技术培训首席专家Rainer Wieland出席并演讲。 Rainer Wieland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背后,更重要的是人要知道怎么应用这个技术。“我们要想的是我们对谁是怎样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群体是什么,那个群体需要哪样的技能,他需要AI给他提供哪样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定很重要的是要区分怎么来工作。” 以下为实录: Rainer Wieland:感谢邀请,现在确实是有人才战的问题,而且我们要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来考虑怎么来培养年轻人在未来面对不同的可能性。同时,比如说现在我是在一个合资的公司生产奔驰卡车,实际上我们要找人就很难,生产轿车的工人或者是技术人才可能就更容易一些。之前我们办公室和微软办公室很近,那个时候找人也很好找,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需要哪样人才,和技术生产相关的人才基础就是我们的绩效。现在我们是一家技术学校,我们来培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这个是所谓蓝领的基础。今天早晨其他嘉宾也讲过了关于软技能方面的问题,这个就不是很简单了,因为我们对软技能的理解首先是不一样的,另外它需要时间来培养,在德国我们还会培养教育工作者。今天之前也讲过,并不是简单地把“双轨制”拉到中国来,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样取出这里面最好的东西在中国落地。 我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几年以前有五家德国的汽车生产商和中国的教育部,和德国的一家专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的机构,我们做了一个项目,现在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这种对劳动力的要求应该成为一种标准,我们现在在中国有25家试点学校,来培养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软技能,同时也会有来自职校、技校的老师做培训,给他们提供培训。每一家汽车厂商来负责一块,最后我们会有一个评估,我们会和德国的一个科技学院合作,现在已经搞了有大概6-7年时间了,这里面很多年轻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得到了认证,是德国承认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我们有一个风险,我们给他们培训,他们后边可能会有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这就是一个风险,但是我知道他们还是都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和中国政府、机构合作的一个项目。 两年前在德国,我和我以前带过的团队讨论过人工智能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刚过50岁,团队里面有一些年轻人,所以我们的讨论是涉及很多方面的,这是很幸运的,如果一堆老头儿在聊这个事可能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用人工智能来制造,我们可能会用它来帮助培训工人怎么在工厂更好地工作。我来中国以后看到了一些应用,甚至是可以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我们要想的是我们对谁是怎样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群体是什么,那个群体需要哪样的技能,他需要AI给他提供哪样的支持,所以我们一定很重要的是要区分怎么来工作。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刚才的讲者也说过,技术是重要的,人们也要知道怎么应用这个技术。这是我想要说的。[详情]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
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智联教育培训全国项目高级经理陈宁出席并担任主持人。[详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出席并担任主持。[详情]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Pauline Musset: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分析师Pauline Musset出席并演讲。 Pauline Musset强调,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德国的“双元制”比较知名,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具体行。比如说芬兰模式有一个所谓的制式性的高中,高中的那些学生可以有一些普通教育的轨道,还有职业教育的轨道。 以下为实录: Pauline Musset: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在这里发言,也要感谢主办方,在经合组织我们在职业教育培训上面已经超过10年了,涉及超过40个国家,有很多国家我们的总结和报告都告诉我们学习在这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允许让我们的学生适应我们劳动市场的需要。这样当学生毕业以后,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他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在的市场。 说到作为工具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掌握适当的技能,也包括软技能,比如说创造力、团队等等,这些都不是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的,这里有一些技能在劳动市场里面实际上是很被需要的,比如说团队精神,我们管它叫“软技能”,但是这个是误导性的称呼、或者说一种叫法,因为这个不只是说在学校里面,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生活里面都是需要这些技能的。 我们在一项调查报告里面发现,我们在15岁的孩子里面,问他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职业,我们很想知道答案出现最多的10个是什么,这里面有医生、教师、律师、警察、护士、职业运动员,这些基本都是办公室职员,这个并不代表我们现在的劳动市场的多样性、需求的多样性。实际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应该把我们的年轻人准备好,让他们可以进入到多样化的劳动市场。不光是现在劳动市场的多元化,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不同的导轨引领学生到这些劳动市场来。 我想提出两个在很多国家发现的趋势,一个就是有一些国家不断在提高职教,他们的领域都是不是和职教直接相联系的,比如说银行、医疗的行业,就是为了想要满足劳动力的需求,这个其实可以来满足劳动力的一些要求,同时也可以来满足职教的一些预期,这就是发出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也就是说职教对于传统的大学生才能做的工作,实际上都是相关的。我们有一半的毕业生都是在服务行业就业,所以可以来很好地提高职教的地位,如果职教没有什么未来的话,职教就肯定会保持一个低的地位,会认为是一个死胡同,所以OECD都是鼓励这些国家来提高职教和中等教育之间的通道,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 现在人们的预期在改变,他的学习的方向也都改变了,所以这样的通道应该是得到鼓励的。 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成功的职教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德国的“双元制”比较地知名,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来组织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具体行,比如说在芬兰,他们的模式是有一个所谓的制式性的高中,高中的那些学生可以有一些普通教育的轨道,还有职业教育的轨道。比如说一个学生想要上大学,要学工程,他可以在高中的时候就来学一些类似的电子工程方面的课程,也有可能是一些更加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可能要增加他的学习的时间,最后他可以获得在劳动市场上对他来说很重要的相关的认证,所以我们也要把我们的VET和一般的普通教育让他们走得更近。 在德国,学生每周有两天都是在学校上学,比如在芬兰他们可能头两天是上学,这一周剩下的时间是在和雇主、在和实际的公司企业在实习。课程本身的长度也是可以调整的,因为这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说有一些可能成绩不太好的,或者说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课程,有一些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毕业。 最后,我觉得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项目之间要有联通性,比如说在法国职业教育的学生,他们只要学过了高职,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电工。但是,他如果进入大专再来学,他就可以变成一个高级电工,如果他之后再继续深造进入大学学习的话,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工程师,是一个四年的课程。这种选择是对所有的职校学生都是开放的,对很多的技能,我们的项目都应该提供这些选项,来确保这个学生他在未来是能够成功地来过渡、来转型的。 我还想提一种在荷兰的做法,他们的学生要不然是通过一种学徒式的方法,要不然就是一种上学式的方法,来取得同一种资格认证。不管你是在职校,还是培训中心,还是技术中心,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同样的认证,这个不光是对学生,对雇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拿到了一个学生的简历,他们多少就能够知道可能这个学生他是如何获得这个资格认证的方式,他们是更熟悉哪种获得的方式的。 谢谢![详情]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亚开行资深教育专家: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亚洲开发银行资深教育专家Shanti Jagannathan出席并发言。 她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对就业来说会造成很多的失业,亚开行认为会有一些工作被替换,可能是一些低技能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但是技术应用也会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创造出一些新型的职业、新的行业。 而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可以让我们能够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帮助我们准备好迎接未来包容性的开放方式。 以下为实录: Shanti Jagannathan:大家早上好,我想先感谢主办方,感谢你们邀请我们,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亚开行在教育领域每年投资超过40亿美元,今年我们在教育领域投资大约是20亿美元,这里面超过一半都是在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尤其是在会员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近些年我们都是非常重视的。 亚开行今年亚洲展望期限报告里面提到,未来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刚才方秘书长在他的介绍里面也提过,我们现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对就业来说会造成很多的失业。亚开行我们认为会有一些工作被替换,但是还有一些不必要的悲观,我们应该多一些乐观的情绪,因为我们看一下现在新的科学技术在我们社会里边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虽然说对劳动市场会有影响,但是这里面会有很多技术应用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的。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会是一些低技能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技术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的,这个实际上有的时候甚至产生一些新型的职业、新的行业等等,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可以让我们能够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帮助我们准备好迎接未来包容性的开放方式。我们认为,在技能方面的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 我们在发达国家做职业教育培训遇到的问题呢,其实职业教育培训也不被认为是一个大家的第一选择,比如说印度人可能只有不到3%、5%他们才去上职校,但是在中国这个比例是很高的。我们现在上职校的学生很多,刚才也说过了,觉得找不到好工作,觉得丢人等等,我们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我们一定要和各个相关方一起来协调。 另外一个,不光是在发达国家,包括很多其他的国家我们也都看到,在发展中国家也都看到,我们供需两侧的不对称,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和我们学校所培养的技能是完全不对称的。这里也包括我们认知和非认知的技能的结合,和这些技能的转化。比如说我们工程系的学生,他们上了第一年,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所学的这些技术可能已经过时了,我们这些教育机构,他们在学生的一、二、三、四年怎么不断地更新他们的课程,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呢?这里也包括对老师的培训,因为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他们怎么能够实现这些跨越,才能跟上技术的跨越呢?我们现在的数字技术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另外刚才也提到了,我们在德国,德国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是做得很好的,我们在发展中国家提到很多关于德国、新加坡的例子,怎么能够提高我们培训的强度,在发展中国家更多遇到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者他们并没有回到学校重新地学习,他们提供培训的内容并没有实时地、及时地更新,所以我们就需要在这里来进行投资,升级我们学校里面的架构。不光是培训,还有市场的需求。 全球麦肯锡人力研究反映出全球实际上是增长的,现在是缺少高技能的工人,但是很有可能这种低技能的劳工反而是会剩余,所以我们由于人工智能出现,对于低技能的工人他的情况会更加恶化,特别是由于自动化的涌现,而这是我们要提高工人的技能方面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在他的长期的学习、终身的学习,以及对于我们已经在劳动力进行工作的,以及新进入劳动力工作的人都是一个工作。 我们在中国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向中国借鉴中国的经验。说到了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它的曲线是非常跟我们的职教相关的,就像印度,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在越南、缅甸和柬埔寨都是有同样的问题,进入到职场,进入到工作,职教毕业的这些学校,他们可能都是直接就就业了,而不是说进入到高等教育。所以实际上这种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就业市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继续教育制度的话,你的这种年轻人失业问题就会严重,我们还可以向中国学习经验,比如说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平台,是和不同的一些机构一起来合作进行继续再教育,很多国家也是来鼓励进行网上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让这些人可以和一些不受地域限制的岗位相联系,也释放了他们可以学习最佳经验、最佳知识的一些机会和潜力,所以这方面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 另外,中国在制造业也是做出了很显著的成就,包括有一些高科技的出口等等。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确实是领军国,另外还有就是要向高端制造业移动,还有劳动力的强度,在制造业现在也是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说明了自动化的一个提高。 人工智能其实不光是在制造业的领域发生,同样它适用于其他的领域,包括农业,很多国家当中农业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雇佣的部门,但是生产力并不是很高,也是会有很多的失业,以及就业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提高像农业这样领域的生产率,我们是否能够提高它的回报率呢?一种有回报的就业,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加包容性的增长。 说到服务,这种自动化的普及率到底有多强?这种新的技术、数字化技术有多么地普遍?特别是如果把交通也作为一个服务业来考虑的话,有一些经济体之前是农业型的,转型成为服务型的经济体,有些国家直接完成了农业型到服务型的跨越,这要加强服务业的竞争力,这就和工作、和劳动力是直接相关的。我们要进行很好地预期,来培训我们的劳动力,要预测我们未来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这对于可持续的交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智能城市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比如说10年以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如何来面对这样的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在人力资源的投资上面、人才投资发展上面,我们一定要保证是共赢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可再生能源可以是就业和技术的汇合,很多国家当中还有几百万的人还没有获得这种能源,所以可再生能源可以给他们提供能源,也可以提供就业,可以使这些当地的社区能够进入到经济的发展、繁荣当中去,这也是我们亚发行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我们也希望能够做更多,我们愿意来推动可持续性的发展,包括和不同的企业来进行合作。 谢谢![详情]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柯凯琳: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柯凯琳出席并演讲。 谈到未来人才的发展,柯凯琳表示,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来学习。特别是年轻人,他的学习的能力将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不光是在中国如此,在其他很多国家也都是一样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柯凯琳: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很荣幸! 首先,我刚才听主旨发言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人工智能,以及现在我们看到的技术的发展确实是在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劳动力。但是,我认为世界,也就是工作说到劳动力,并没有说是已经得到了预定的改变,实际上是由我们来加以塑造。我们在应对社会的要求的时候,我们这些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新出现的一些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上新出现的一些挑战,可能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社会是有能力来塑造我们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 此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技能和劳动市场的核心需求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一定要和我们的企业、地方的企业,就是说这些雇主,要和他们一起来配合、协调,我们这里可能还有一些培训中心、企业、企业协会、地方和国家的工会,他们都可以对我们的对话带来帮助的。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在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够和不同的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一起来协调、来配合。 我的同事们等一下也会讲一下发达国家,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是在孟加拉,他们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而且年轻人失业率是比较高的。我曾经碰到一个,我和他们的公共部门,还有雇主协会部门,我们在一起工作过,这个项目让他们认识到工作之前的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年轻人他们在进入劳动市场之前,一定要对他们所拥有的技能进行评估,而且在国家这个层面进行某种程度的认证。当然,这个是要在草根的层面来展开的,所以我们才能够把一些不正式的、非正式的东西转变成正式的东西。在孟加拉,我们觉得比如说在就业方面,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未来几年内有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肯定工人要提高他们的技能,或者是改变他们的技能,要更频繁地来提高他们的技能,要应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这个问题非常地难。 你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如果你是在进行职教的培训领域,或者是设计这个培训的领域,如何保证能够很快地与时俱进,这个是个关键的问题。Pauline Musset刚才说到了,我们要在大纲当中、课程设计当中,要讲到有一些沟通、变相思维作为重要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如果想到未来的话,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来学习,这个学习能力非常地重要,我们要不断地来进行新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年轻人,他的学习的能力将是对于他们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不光是在中国如此,在其他很多国家也都是一样的。[详情]

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方晋:别对职业教育存偏见 在德国学技术比念文科光荣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出席并演讲。 方晋称,中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个困境,中国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造成了学习成绩好的人上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去上职业学校。客观上形成了社会共识,认为他们是教育的失利者,社会对他们评价很低,甚至存在污名化和偏见。此外,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环境也非常不利,贫困落后、问题家庭、留守、辍学这些问题和他们紧密相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对31所试点职业学校和19所对照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和全国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情绪、品行、注意力、同伴等社会行为问题。有8.7%的中职学生处于情绪异常状态,有5.8%处于临界状态,有25.7%的中职学生有抑郁症状,有8%的中职学生存在同伴关系障碍,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是很突出。 通过这两年的试点和研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地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上完中职以后仍然要继续深造,方晋呼吁教育体系本身要更加开放,能够给这样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要让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开放,能够让在职的人员回到学校学习。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素质。 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建立有利于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体系。要特别地深入开展全员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这种综合素质和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五、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来关心、来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 方晋提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大家对职业教育、对职业学生都是有比较低的评价,这个跟我在国外,包括我去德国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指出,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大家并不认为去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是什么丢人的事,去职业学校学习学一技之长是一件非常受人尊重和支持的事情。他们专家告诉我,他们甚至认为你如果去读大学、去学一些人文类的学科,这是一件比较没面子的事情,跟我们中国正好相反。” “国家、社会要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更有利的社会环境。”方晋说。 以下为演讲摘编: 方晋: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下自己关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帮助解决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时介绍一下我们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社会实验,“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大概分这么几个内容: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及意义。2,目前我们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3,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我们所开展的项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觉得大家可能已经都比较了解了,我这里再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迸发的时期,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我们看到很多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知识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 比如说欧盟制定的“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英国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美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提出技能澳大利亚、技能新西兰战略。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多数产业还是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面对这种新的国际竞争、新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就需要我们加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掌握人力资本发展的主动权。另外当前最大的新闻实际上是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争端,国外的这种经济、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美国对我们中国试图实现技术赶超的指责,这些问题都对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除了制造业之外,中国这些年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得也很快,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而对于重要来说,职业教育和培训也是解决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宝,这对于低收入人群尤其重要。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中职学生发展的现状。应该说这些年我们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还是很重视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比如说分级设立重点校、示范校、择优率先发展倡导职业学校和国家产业、地方产业密切结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经费的增加等等。 到2017年,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07万所,比2016年减少了222所,这个不是一个负面的数据,这是说明我们在更加集中整合我们的教育资源。招生是582万人,在校生1592万人,这都比上年有所减少。学生数量的减少里面也有本身普通高中扩招、人口数量本身下降的因素。学生专业大家可以看一下有这么几类:信息类、制造类、财贸类、交通类、教育类、医药卫生,这是几个比较主要的,差不多占了50%以上。但是中等职业学生现在面临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由于我们中国的这种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在中考阶段学习成绩好的去上高中,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客观上就形成了社会上一种认识,认为他们是教育的失利者,社会对他们评价很低,甚至存在污名化和偏见,他们的成长环境也非常不利,贫困落后、问题家庭、留守、辍学这些问题和他们都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对31所试点职业学校和19所对照学校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和全国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情绪、品行、注意力、同伴等社会行为问题,比如说有8.7%的中职学生处于情绪异常状态,有5.8%处于临界状态,有25.7%(1/4)的中职学生有抑郁症状,有8%的中职学生存在同伴关系障碍。心理问题、社会问题是很突出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这样六方面:1,接受职业教育的可及性、可能性能否保证人人都有机会上得起职业教育。2,所教是否为所需,是否能促进就业;3,教育质量是否满足学生需求。4,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5,职业教育是否能与技术创新、前沿研究相适应。6,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不同国家突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等等。 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和方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和一些爱心企业,还有一些机构合作,在2016年我们正式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项目(简称“赢未来”)。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们在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贵州省贵阳市和毕节市选取30所职业学校开展“赢未来”项目,后来我们把河北省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纳入进来,这样一共31所学校。 “赢未来”项目采取的是社会实验加政策倡导模式,以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学习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基本养成为评估指标,通过这样几种干预模式,包括校长培训,我们把心理学、发展学、前沿科技、企业管理等课程融入校长培训,拓宽校长办学的视野。然后是把跨国企业的技术资源融入到学校教学当中,对教师进行培训,与学生进行交流。高级技师进课堂。第三是做好全员德育,调动全校教师、学校团委、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积极性,全方位建设校园文化,组织学校社团,尽可能做到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生全员参与。 然后是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以弥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正向激励的政策空白,以提高中职教师与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五是建设“赢未来”往来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多方位的资源共享,包括教育资源、企业文化、公共咨询资源等。 前面我也介绍过,我们基金会不仅仅是直接帮助到试验项目的受益群体,对我们来说,通过对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最终形成政策建议,影响国家的政策,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所以我们也要对上述干预效果是否有效进行评估,我们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准备做一个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而且我们除了对31所项目校进行测评外,还选取了19所没有参与项目的学校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没有参加我们项目的四所普通高中,不是职业学校,然后是没有参加我们项目的15所中职学校。测评方式是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和填写,测评对象包括学校的学生、老师和领导。我们准备对这些学生、老师和领导追踪三年,建立一个为期三年的大型面板数据库。第一次测评在2017年春季学期已经完成,第二次在今年的春季学期也完成了,第三次是准备在明年春季完成,所以说我们已经有了两年的数据。在基线测评,去年的测评当中我们收集到132份校长问卷、5068份教师问卷、63731份学生问卷。测评的内容包括这样一些基本信息,学业成就、学生心理状况、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学习的变量、认知能力等等。 评估的结果怎么样呢?应该说近两年的综合干预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几乎所有心理发展特征变量都有比较积极的、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多数都是农村、单亲、留守比例高、经济状况差、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所有积极的心理发展特征都增强了,消极的心理发展特征都减弱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以推理能力、注意能力为代表的认知能力都显著改善,成长型思维也有显著提高,但是对于学习成绩目前看影响不是很大。这是一些积极的心理发展特征指标,大家只要看到β值都是正的,说明积极的指标都是在体征,后面的“*”是表示统计的显著性,*越多表示统计越显著,如果*只有一个表示统计不显著,但是都是正的。消极的心理首先符号都是对的,都是负的,消极的心理在减弱。*也是几乎所有的几乎在所有的统计指标上都是显著的。阅读能力的改善、学校的环境改善都是符合我们预期的,都是在正向增长,而且统计上也基本上都是显著的。所以我们对目前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还是感到非常受鼓励的。 下一步我们想从综合素养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出发,推进对这个项目做更深入的探索,一个是综合的素养,比如说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包括阅读、数学、外语、计算机能力,还有就是做一些分级的教学,把学习成绩最好的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分开,集中授课,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可能要借鉴一些学校好的做法。 比如说有一个课程叫“成长发言”,这个是我们在中国的贵州一个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赫章县中职学校调研发现他们做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每天晚上每一个学生都用一分钟作“成长发言”,在全体学生面前做演讲,经过评估我们发现这样的活动对创造知识包容的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非常有效。还准备尝试做领导力课程的试点,因为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软技能会成为他们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领导力的培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通过做这两年的试点和研究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地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完中职以后仍然要继续深造,无论是读高职还是读大学本科的需要,而且这可能也是适应未来技术技能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要,所以我们教育体系本身要更加开放,能够给这样的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还有很多已经工作的工人、职工,他们仍然有返校进行深造的需要,我们也要让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开放,能够让在职的人员回到学校学习。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素质,这个确实还是,教师的问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短板,这方面我们还要加大投入。 (三)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我们今天也请到了来自国外的,特别是德国的专家,德国在这方面“双元制”的这种职业教育模式非常非常成功,我本人也去考察过。中国在这方面目前做得还非常不够,特别是在机制化的建设方面,所以这个我觉得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我们的行业协会,推动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四)建立有利于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体系。要特别地深入开展全员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这种综合素质和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五)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来关心、来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我刚才讲到,在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非常不利的,大家对职业教育、对职业学生都是有比较低的评价,这个跟我在国外,包括我去德国看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德国职业教育其实做得好很大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大家并不认为去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是什么丢人的事,他们专家告诉我,他们甚至认为你如果去读大学、去学一些人文类的学科,这是一件比较没面子的事情,跟我们中国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去到职业学校学习学一技之长是一件非常令人尊重和支持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社会要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上面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梁治文:帮助更多人完成职业培训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
梁治文:帮助更多人完成职业培训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办、摩根大通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研讨会11月8日在北京举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出席并发表演讲。   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和就业前景产生深远影响。梁治文表示,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高新科技在逐步渗透经济,并创造出了对拥有数字化技能和竞争力的人才的新需求,如电脑编程、数据管理,以及大量的技术型岗位,也给一些数字化相关性较小的岗位带来了冲击。“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技能培训,为有迫切需求的就业者提供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动态,为未来做好准备。”  摩根大通2016年推出“青年新技能”计划,为期五年、耗资7500万美元,旨在发展高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项目,从而帮助青年们获得有不错收入的工作并实现长期的职业发展。该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完成从高中阶段就开设的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职业教育证书,以利于其在人工智能、医药科学和编程等飞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中找到薪资良好的工作。 作为摩根大通“青年新技能”计划在中国支持的项目之一,摩根大通在过去三年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旨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获得优质工作的技能,总计捐款达1900万元。双方的这一共同努力预计将惠及四川、广东、贵州和河北四省的3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50,000名学生。   “摩根大通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我们相信应该有更多人获得持续提高经济水平和地位的机会。我们在全球以及亚太地区的劳动力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希望通过与中国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分享我们在应对劳动力发展挑战方面的经验。本次年度性研讨会及我们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合作,进一步体现了摩根大通充分调动集团资源,以助力本地经济和社区发展的承诺。”梁治文表示。[详情]

陈启宗: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改变就业前景
陈启宗: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改变就业前景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合作机构的“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于2018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陈启宗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包括就业领域,人工智能冲击着白领、蓝领的工作,就业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前景? 亚洲协会、摩根大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都进行了思考及行动 。陈启宗称,“我们愿意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我也非常高兴能够和中国发展基金会的合作,而且摩根大通也一直推动就业培训方面的活动。”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启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个非常好的活动,我们来自亚洲协会,在孟买、北京、香港等地来举行这样一些项目,但是北京是我们进行活动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 我刚从新加坡回来,我在那里的时候,当时有一个专家跟我们讲AI(人工智能),最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可能就是白领的工作,然后是蓝领的工作被取代,无论如何,人工智能一定会改变职业前景。 我记得一年前在西班牙的时候,说到了职业,当时我是唯一一个担心的人,其他人都不担心,这样搞得我更加担心了。我们在会前会的时候讨论如何来让中国做出一些准备,刚才Jason说如果我们把它翻译出来是叫“智慧”还是叫“智能”,“智慧”是智慧,但是并不是智能,但无论如何,如何翻译这个词的本身很难的话,就意味着它的概念、定义本身还是有问题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可能都是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学术性的讨论,这是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更加紧迫,它对于我们社会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就业,就业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前景? 我相信,将会使得所有的领袖人担心这个问题,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我相信摩根大通和我们亚洲协会也是同样的意见,我们想要给我们的观众,包括在北美以及亚洲,以及包括摩根大通等这样的一些机构以及组织,摩根大通是在亚洲一直推动,包括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印度多年以来,很多有关就业培训方面的活动,这是一种非常有责任的担当。 我们也愿意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我也非常高兴能够和中国发展基金会的合作,大家也都知道我之前是这个基金会的理事之一,我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方晋来到这里,大家也都认识卢迈秘书长,但是方晋很多人还不认识。卢迈先生比我稍微年长一点,卢迈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给大家讲一个事情,卢迈是第一个中国大陆人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发言的人,我记得当时是1995年,他刚从哈佛留学回来。卢迈在27年前还是有一点踌躇到底是不是应该发言,他说:“到底是正式发言还是非正式发言。”说:“非正式发言。”他:“说好,没问题。”所以他当时是第一个来中国大陆的人,在我们的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发言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是发展得非常好,成为一个非常杰出的组织,一个非常好的智库。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你,他们是非盈利的,但是摩根大通以及其他的很多盈利性组织也都是非常愿意与你们这样杰出的组织一起合作。我非常高兴能够和摩根大通成为,我是他们的客户,在2007、2008年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是唯一一个最大的、最好的没有受到特别大影响的银行。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没有陷入到困境,所以非常高兴,不光是我们和摩根大通是合作伙伴,而且我还是它的一个客户,是不是我就更高级了呢?如果你是商界人士可能没有太多的人,但是如果你是的话你就应该向我学习,跟摩根大通一起合作。如果你是一个投行或者银行界的人的话,在摩根大通工作肯定你更加高级。[详情]

主办单位

合作机构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