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第二届年会(2018)于9月29日在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杰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主流经济学诞生两个半世纪以后,与中国经验狭路相逢。全球的经济学界实际上都在想办法消化中国的经验,但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都还不能非常好的安顿中国经验。
所有的教科书当中,根本就没有为解释中国经验准备模型、准备逻辑、准备思路,连视角都没有。这些年来,我们实际上学的是欧美经验,现在有一个中国经济出来了,怎么办?张杰认为,这就是中国年青一代经济学者要努力的方向。
以下为演讲摘编:
张杰:主流经济学诞生两个半世纪以后没有想到与中国经验狭路相逢,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全球的经济学界实际上都在想办法消化中国的经验。大家知道,我们所有的教科书当中根本就没有为解释中国经验准备模型、准备逻辑、准备思路,连视角都没有,所以我们多少年,我在当时学的时候,实际上学得是欧美经验,现在有一个中国经济出来了,怎么办?其中的要害就是在主流经济学框架当中能不能非常好的安顿中国经验,说实在的,这里面也包括中国的金融经验,怎么安顿?刚才说了我们年轻一代就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努力方向,当然大家在这儿也是安顿中国经验。
面对中国崛起全球需要调整心态。大家想一想,中国的崛起40年,让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更何况外国人。从中国自己看,40年成就了中国奇迹,这大概任何人说都不会有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原来很自卑的,我们到底出现了中国奇迹以后我们是更加自信,然后更加自大。中国人心态实际上在这样40年的节点需要做一个调整。
外部世界难道不需要调整心态吗?同样需要调整,中国“厉害”了,改变了全球版图,世界是观望、接纳、抵触还是压制,反正都是中国因素惹的祸。
中国学者为什么急需要调整心态?因为国人极易陷入两极困局,落后的就自卑,自卑了就西化,成功了就自大,自大了就排外,我们实际上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要寻求不卑不亢的心态“切点”。我们中国人和外部世界,目前为止看都没有寻找到切点。
如何寻找切点?了解自己是调整心态的良药,我们为什么说自大、自卑,不了解自己。
我一直倡导要讲中国故事,把中国故事讲进课堂、讲进教材。讲中国故事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自省自剖。从中国故事当中不是说我多厉害,而是要发现中国问题,梳理中国的逻辑,找回中国的角色。中国现在到底在全球是什么定位,我们要先有数。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中国是长期丢失自己故事的国度。为什么?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引发了体用之辩,到底西方技术很先进,到底这个技术怎么定位,体用之辩,然后中国人失去了自我。40年代末,中国人讲得是苏联故事,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主流是讲欧美故事,我们实际上还在主流经济学和竞争学的逻辑框架当中,我们还不能理直气壮的讲中国故事。90年代以来,小平同志在我们东南沿海转了一个圈以后,是不是提出走中国道路的改革,那是不是意味着它是讲中国故事呢?还不好说。丢失自己的后果相当的惨痛。
有这么几个意味着。丢失自己的故事就意味着失去辨别和汲取其他文明营长的能力,我们中国汉唐就有汲取外部营养的能力,然后来丰富自己;意味着失去自尊;意味着失去自省的能力;最严重的是会迷失前行的方向。你连自己的故事都讲不明白,还讲什么前进的方向,什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什么全球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那都是痴人说梦。
找回中国故事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明确不仅仅重振汉唐雄风,我们祖宗曾经辉煌过,我们有唐诗宋词,重塑国家和国民的自省能力,自省能力包括理论自省和政策自省,然后寻求到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正在旅途,40年我们的适应能力。
如何找回中国故事,就牵涉到我刚才在做总体会议评价时说的几个问题,微观关注的多,宏观关注的少,基础理论关注的更少。为什么?我们能力有限。都是国外民办大学毕业的,能力有限?这不是明明白白说瞎话吗。需要两种能力:第一,老师要有讲故事的能力;第二,学生就没有责任吗?要有听故事的能力,这些能力到底如何培养,正是我们所缺乏的。除了专业素养以外,假定我们专业素养很高,有两个素养需要恶补,一个是历史素养,另外一个是哲学素养。没有这两个素养,光有专业素养是没有办法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进行构建的。
在这里要重温一下黄达先生的两个基础,这两个基础重温完了以后,我的小结就要结束了。
黄达先生去年的时候,国际货币研究所办了一个栏目《货币围炉》,跟黄达老师交流意见以后,说这个就是讲基础理论、讲逻辑、讲理论发现,黄老师非常慷慨答应了。黄老师已经93岁高龄了,在《货币围炉》上讲了第一讲,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讲,为什么?黄老师讲完以后,找第二个人,就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前面第一讲是谁讲的?黄达先生讲的,不去了。现在就唯独一讲,今天当场让吴老师接第二讲。黄老师在那次《货币围炉》第一讲当中语重心长地谈到了两个基础。
基础一,基础理论。我们现在基础理论有所忽视,特别是对思想史和理论史忽视的更厉害,财政金融学院到目前没有系统开经济思想史,没有货币思想史、金融思想史,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懂技术的人多,懂历史的人少,这就是一个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看着还蹦哒得挺好的。
光有这个基础还不够,虽然这个基础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相当成问题了,还应该有一个基础的基础,要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说白了,就是要回到哲学基础。在同龄人里我读的古诗还算多的,请问在座谁对诸子百家原著通读一遍?我相信没有,相当可怕。
下面我们就重温一下黄达老师关于这两个基础的两段话。
大师语录:黄达先生谈中华文化与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1)
近十几年来,关于“依靠东方文化传统的精髓为世界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时有些想法,我层想,我们是否应该有志于建设出来具有东方神韵的货币金融理论。
不过,在货币金融的教研领域,有多少成员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必要的素养?应该说,从事货币金融基础理论的教研力量本就不多,能把货币金融基础理论与东方文化传统结合研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在我们的教研队伍里,应该引进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根底的学术力量,这方面专业的本、硕、博。如果其中有有志于研究经济金融史和学说的更好。无论如何,今天,引进、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再次急迫地提上日程。应该在引进国外人才的指标里“抠”出个极小的比例,安排落实。
大师语录:黄达先生谈中华文化与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2)
应关注更为基础的基础,使中华文化传统的净化渗透到货币金融理论里面来。作为中国的货币、金融理论工作者,不仅应该重视货币、金融的基础理论,还必须把握更基础的基础一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
身处货币金融的教研领域,不仅要求重视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必须重视更为“基础”的基础理论,如哲学等基础理论。没有这样的功底,怎能剖析文化传统对于学习、引进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和做法的影响?更进一步,我们又怎么能够依靠东方文化传统的精髓为世界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与大家共勉,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