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智库之声|如何依托内河航运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交通智库之声|如何依托内河航运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2024年12月30日 14:2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水运网

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内河航道资源丰富,需要加快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河航运发展,进一步发挥内河航运大运量、低成本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中部地区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促进中部地区运输结构调整和物流降本增效,进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内河航运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黄金水道横跨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区域内长江干流航道长达1420多公里,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武汉,湘江、汉江、赣江、信江、合裕线等主要支流连接长江航道形成通江达海的运输优势。

在支撑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内河航运已成为中部地区内外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沿江冶金、石化、电力、汽车等重化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物流降本增效方面,内河大宗散货吨公里运费仅为0.03元,不到公路的1/10、铁路的1/3。以武钢进口铁矿石为例,江海联运较海铁联运可节约年物流成本高达28亿元。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内河运输每百吨公里单耗约为0.20千克柴油,约为公路运输的1/6,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约为公路的1/10和1/6。

武汉阳逻港。武汉阳逻港。

近年来,中部地区内河航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内河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及港口吞吐量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2001—2023年,中部地区内河货运量由1.56亿吨增长到25.54亿吨,内河货物周转量由503.20亿吨公里增长到12036.93亿吨公里,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例由7.58%增长到25.17%,内河港口吞吐量由2.07亿吨增长到18.13亿吨。

目前,内河航运仍是中部地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依托,是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运输结构调整、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中部地区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

根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预测:2024—2035年中部地区内河货运量年均增速在2.5%左右,2035年达到31亿吨。运输货类结构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煤炭、铁矿石、油品等大宗散货运输需求长期将呈现下降趋势,集装箱特别是内贸集装箱运输需求将快速增加,工程设备和重型超大货物、废弃回收物、生物质能源等新兴货类运输需求将逐步显现。内河高品质旅游客运将快速发展,满足人口基数较大的中部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部地区迎来航运建设关键窗口期

在内河建设投资方面,“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中部六省内河建设投资分别为887.78亿元和1198.39亿元,均略低于东部地区。但“十四五”前三年,中部六省内河建设投资已达到1001.65亿元,超过东部地区5.37%。中部地区对绿色交通运输的需求,促使内河航运能耗低、排放少、占地省的隐性比较优势不断显现,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迎来了内河建设和航运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近年来,长江干线、江汉运河、江淮运河等航道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内河航道通航等级不断提升,干支航道网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中部地区航道通航里程3.33万公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1.92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0.52公里,低于东部地区的5.27万公里、2.18万公里和0.54万公里;但等级航道、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占比较东部地区高出16.3和5.4个百分点。目前,中部地区航道存在省内航道建设滞后、支线延伸和沟通成网不够、干支贯通连接不畅、枢纽瓶颈制约矛盾、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强等问题。

上港集团九江港务公司。上港集团九江港务公司。

在港口发展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部地区港口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886个、长度23.77万公里,其中万吨级港口18个,分别占全国内河港口的17.6%、20.1%和3.8%,均低于水网发达的东部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河南均成立了省港口集团,港口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中部地区港口体系。但港口综合货运枢纽作用有待提升,与铁路、公路的衔接不够,港口资源整合需要进一步深化,一些省级港口集团内各港口间、不同码头经营公司间整合融合尚未形成“化学反应”。

随着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的提升,中部地区内河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显著,平均吨位达2087净载重吨,是2015年的1.7倍,高于全国640吨、高于东部地区1108吨。截至2023年底,中部地区共有内河船舶3.74万艘、7807.50万净载重吨,运力规模占全国的50.6%,是东部地区的1.7倍。但仍存在船舶运力绿色结构不佳、船舶经营效益不好、船员队伍新生力量供给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长江运输大通道和水资源优势,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形成,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中部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河航运发展,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中部地区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建议:

加快航道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内河航道形成以长江、淮河、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等“两干九支”共11条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以资水、清江、涡河等27条重要航道为支撑的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中部地区航道网,有效沟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连接沿江主要大中型城市、工业区、矿区、制造基地。近期重点推进赣江、汉江、沅水、淮河干流、沙颍河、贾鲁河等重点航道“卡脖子”节点项目建设,加快省内航道建设和省际航道连通,强化对重点城市群、经济区的联通,打通长江干线中游瓶颈。

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打造沿江港口城市货运综合运输枢纽。进一步强化主要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产业开发功能,增强与所在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主要港口在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港口与公路和铁路大通道的衔接,强化综合枢纽功能。推动“两干九支”港口密切协作,深化支线与干线港口、内河港口与东部地区沿海港口合作共享,推动干支联运、江海联运发展。深化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省级港口集团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源整合。

推动船舶运力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内河运输船舶运力结构,严格执行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引导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更新。深入开展电池动力、LNG动力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试点示范,积极探索甲醇、氢、氨等新型动力船舶试点应用,加快内河船舶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内河航运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中小航运企业的船货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内河航运运输组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船员培养与服务,积极推动解决船员急难愁盼问题。

充分发挥运输组织优化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鼓励扩大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规模,完善干支直达航线网络,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硬联通”和运输服务体系“软联通”。加强内河通航协同共管,促进干支联通、信息联网、航运联动。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和业务线上办理,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集装箱铁水联运“一单制”“一箱制”。积极推进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港口设施设备建设和工艺创新。

促进航道港口绿色智慧转型发展。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航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支持长江沿线有条件的航道开展生态护岸建设,提升水运工程实施绿色水平。集约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港口岸线、陆域、水域等资源,优先发展公用码头。推进航道整治和通航建筑物建设、养护、生态修复等关键信息化技术,以及基于船岸协同的内河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技术研发。因地制宜推动智慧港口建设,重点优化港口生产调度、服务系统,推动数字化、无纸化高效便捷港口服务。

加快形成内河水运隐性优势显性化的政策导向。一方面实施经济政策鼓励货物运输由公路转向内河;另一方面,鼓励内河水运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造船的排放标准,加强现有船排放限制,提供激励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清洁船舶发展,实施清洁船舶优先过闸、降低车船税、港口费折扣等政策,促进低碳减排技术应用。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本文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