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岸电 守护长江碧水蓝天——“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纪实

绿色岸电 守护长江碧水蓝天——“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纪实
2024年08月07日 10:14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水运网

船靠港、用岸电,降噪音、减排放……近年来,“岸电”风靡长江沿线港口,受到广大船员欢迎。每当靠泊码头,船长和船员都会给船舶接入港口岸电设施,使用岸电清洁能源。

长江船舶为何纷纷“爱来电”?这得益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持续开展船舶和港口供受电设施改造应用,实现了从减污降碳扩绿向生态文明跃升。长江船舶用“绿电”,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长江经验,有力守护了长江碧水蓝天。

先行先试 沿着长江看岸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2021年,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创新发展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交通运输部坚强领导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下,长航局会同国家电网公司以及相关行业研究单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海进江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黄益斌 摄海进江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黄益斌 摄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4年“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向媒体介绍了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提前2年完成超亿度的“十四五”目标。

“3年来,长航局在推进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升级、加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监督管理、提高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率等方面成效明显。”长航局航道与通航管理处处长徐厚仁介绍。

长航局印发了《长江水系港口和船舶岸电工作协调机制》,联合长江水系20余家单位,建立了每周沟通、每月督办、定期检查、动态通报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为长江干线港口和长江水系船舶岸电推进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三峡游轮使用岸电。 程赣军 摄三峡游轮使用岸电。 程赣军 摄

在港口方面,加快长江经济带港口岸电全线布局,实现沿江主要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长航局组织开发了“长江经济带港口岸电设施服务系统”,做好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填报及泊位岸电设施改造升级的督察工作。会同交通运输部水科院、中国船级社等行业相关单位开展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调研,并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货运码头低压岸电设施改造升级技术指南》。

在船舶方面,长航局印发《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推进方案》,组织编制改造技术方案及补助资金定额,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并下达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2亿余元,推动河南省落实1000万/年地方补助资金,山东省落实5000万地方补助资金。推动出台了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检验技术指南,开发了“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受理、改造、检验等全过程的监管与服务。

为了推动提高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使用率,长航局着力加大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宣传、培训及监督管理工作。近年来,共组织开展10余期岸电专项培训,1万余人参训。开发并上线“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船舶岸电使用情况,指导执法部门根据系统提示精准处置,实现长江干线岸电使用全要素智能监管;通过“长江e+”平台实现供电方、码头经营人、船舶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推动岸电工作的合力。

船舶靠港,“码”上来电。长江岸电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先后获得国际大奖1项、专利6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得到了行业及社会广泛认可,并在2024年1月30日中德交通运输部交流大会上代表新能源技术进行交流。

示范引领 船港设施改造新

一江碧水,船行如梭,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位于繁忙的长江下游航道,码头岸线长2310米,拥有码头泊位10个,是长江沿线单体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自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以来,船舶岸电已成为该港口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重点工作之一。长航局多次开展法规宣贯、技术指导,推动了港口泊位岸电项目建设。

“我们虽然之前建设了码头泊位岸电设施,但是面对每昼夜靠泊近50艘次的实际情况,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单泊位多船用电的需求,而且岸电操作都是现场设备人员兼职在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不仅影响船舶服务时效,也给在线故障抢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潘祥伟表示。

船员连接岸电接插件。 汪睿翔 摄船员连接岸电接插件。 汪睿翔 摄

针对岸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经过多轮调研、交流、讨论,最终确立了“一站式智慧岸电”解决方案,分批次实施岸电智慧化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截至目前,该港共计完成24套智能岸电设施,实现了泊位和船型的全覆盖。

“码头位置间隔90米左右就有一个智能岸电桩,为靠港船舶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实现自助式接电、自动停送电、自动计量、线上结算、自助开票、全要素监测等功能。”潘祥伟介绍,智能岸电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集监控、计量、计费、支付、保护功能于一体,为船舶靠岸提供安全可控的交流电源。岸电装置自带显示系统,数据通过4G物联网模块实时传输,可实现岸电管理系统在线监管。

自此,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能为靠港船舶提供“自助式、零接触、全流程、智慧化”岸电服务。岸电智慧化改造不仅解决了船舶作业效率低、岸电接用人员紧张、后台数据统计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还实现了船舶靠港期间污染物零排放,提升了该公司的窗口服务形象,优质的内河码头岸电服务在行业内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通过先行先试、引领示范,长江干线岸电设施改造明显加快。”长航局航道与通航管理处程赣军介绍。随着一台台高标准的配电箱和充电桩出现在码头前沿,长江岸电成为生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截至2024年7月底,长江经济带非液货生产经营性泊位10885个,安装岸电泊位数10215个、安装率93.8%,安装岸电桩(接电箱)总数9353套、标准率86.3%,接插件16410个、标准率87.4%。其中,长江干线重庆至宜昌三峡库区重点大型客运码头岸电系统供电设施、3000吨级及以上干散货码头已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江干线商品汽车滚装码头、集装箱码头(含多用途)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100%、岸电接插件标准率100%。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累计完成近1.5万艘运输船舶的受电设施改造。”程赣军介绍,“长江干线省际游轮、内河商品汽车滚装船、载货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川江及三峡库区大长宽比示范船、通过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建筑物的600总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达100%;1200总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以及海进江船的受电设施改造基本完成。”

“港通船连” 清洁绿电受欢迎

在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武汉,有一艘承载着时光印记的“武汉知音号”每晚航行于两江之间。随着长江岸电的全面铺开,低碳降噪的“绿电”也点亮了“武汉知音号”的水上之旅。

“我们在码头使用岸电主要有两方面优点,一是节约了成本,与用柴油发电相比,每年成本至少降低100万左右;二是实现了环保,减少了发电机产生的尾气污染。”“武汉知音号”运营公司船务部安全负责人黄志辉表示。

执法人员现场指导岸电改造。 汪睿翔 摄执法人员现场指导岸电改造。 汪睿翔 摄

“武汉知音号”停靠在码头的时候,停止使用船舶上的辅机,转而通过符合规范的岸电连接装置向船舶供电。以电代油,既降低了船舶的营运成本,又能大大减少船舶噪声污染,改善船员的工作环境。对于“武汉知音号”这样从事城市夜游的船舶来说,也有效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岸电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通过岸电供电,一艘万吨级游轮一次靠泊期间可减少燃油使用1.5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4.7吨。

长江江苏段水深江阔,承担着长江干线运能的70%,沿线有6个2亿吨大港,占全国的1/4。“江苏省是国内大型海港岸电应用的首倡省,全省岸电设施数量、船舶接电艘次、用电量均居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之首。”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管理科副科长吴恒兰表示。

2015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推广港口岸电系统意见的通知》。通过近年来的加快推进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江苏省港口共有岸电设施4826套,覆盖泊位6114个,泊位覆盖率达99%。“今年1—6月,江苏省港口岸电实接船舶30.6万艘次,用电量3092.6万度,同比增长31.7%,相当于替代柴油680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5万吨。”吴恒兰表示。

在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岸电项目投用至今已有注册用户645个,累计服务船舶14931艘次,用电59.24万度,平均减少船舶等待时间30分钟/船。“船舶在正常使用岸电时,无噪声,靠泊期间船员的休息环境更舒适,得到了广大船员朋友的一致好评。”潘祥伟表示。

在三峡坝区,按照“先易后难、先客后货、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协调分批、有序推动待闸锚地、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提前完成了三峡坝区岸电设施建设全覆盖,实现了跨省旅游客船100%使用岸电。截至2024年7月底,三峡岸电试验区已经累计供电3.76万艘次4242.79万度。

码头到港通电,船舶靠港接电,长江岸电“港通船连”,港方、船方当好绿色航运守护者,各方齐心守护“一江清水”。

据统计,近年来长江岸电使用量持续提升。202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船舶靠港累计使用岸电106.7万艘次、1166.04万小时、1.244亿度,同比分别增长37%、34%、66%。相当于替代节省燃油2.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4万吨。

智慧平台 监管服务成效显

“充分发挥长江航运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绿色优势”,推进岸电创新发展,长航局着力打造了长江干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并集成到“131”智慧长江体系运行。

“船舶在内河码头靠泊超过2小时,通常情况下应使用岸电。不超过2小时的,或靠泊超过2小时但船舶采取了如使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有效替代措施的,以及遇岸电设备故障、恶劣气候、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可以不使用岸电,但均需通过岸电信息系统报告说明。”长江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一级行政执法员熊旗向记者介绍。

海事、交通、港口等多部门开展船舶岸电使用情况联合检查。 汪睿翔 摄海事、交通、港口等多部门开展船舶岸电使用情况联合检查。 汪睿翔 摄

长江海事局有序推进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监督检查。以数字化提升治理能力,完成对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港口岸电设施、港口船舶岸电使用的全过程线上监管与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岸电信息系统,推动辖区靠港船舶提高岸电使用率;通过岸电信息系统自动推送的预警信息,发现船舶未使用岸电系统的,督促码头、船舶及时整改;采用岸电信息系统网上核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船舶申报替代措施情况。

“自2023年7月20日岸电信息系统上线以来,执法人员对到港船舶使用岸电情况检查2.8万艘次。随着岸电使用监管不断强化,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应用尽用率显著提升。”熊旗介绍。

“长江干线岸电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已建成,极大提升了港口和船舶岸电智慧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程赣军介绍。“该系统目前共关联长江干线交通主管部门379个、海事管理机构382个、港口企业857家、航运企业617家、船舶4.75万艘,累计录入岸电桩(接电箱)4735套,基本做到了长江干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全要素覆盖。”

企业通过“长江e+”小程序登录该系统,整合基础数据,提高填报效率和精准度。同时,辅助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数据标准,为长江水系岸电建设、使用和监管标准统一、船岸匹配等提供了信息基础。

在长航局的组织下,长江干线岸电创新工作统一了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技术标准,实现了船舶使用岸电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与服务,大大提高了岸电使用率,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的生动实践。

“长江经验、长江方案”树立的绿色发展标杆,彰显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更为航运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长江更加清澈、天空更加蔚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