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王晓东常委: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几个问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王晓东常委: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几个问题
2024年08月05日 15:45 中国政协网

转自:人民政协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放在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制度保证和动力源泉。落实这一改革要求,把握好六个问题至关重要。

领悟“新理论”

在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规律和生产力自身演进规律,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懂、弄通、做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生产力理论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用新生产力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并善于运用好这把金钥匙,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抓住“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功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的生产力理论明确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我们要统筹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把创新摆在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上,唯创新者胜,抓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牢牢掌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一是技术创新是核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展以新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大突破,夯实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二是成果转化是关键。既要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要实现从“1到N”的产业转化,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破除科技转化的堵点卡点,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是激发主体是根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既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又要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形成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格局,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

筑稳“压舱石”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要素。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把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高度,从而使新型生产工具纷纷出现,劳动对象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重要变化,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高素质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承担现代化建设任务的主体,对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由“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转变,我们要顺势而为,把提升劳动者素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工程来重视和推进。在城市,建设一支宏大的、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大国工匠劳动大军;在农村,建设一支技术强、带动强、留得住的新农人队伍,以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带动各类要素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根基。

厚植“绿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要坚持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在生态层面,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赖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要善于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辩证统一关系,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以生态“高颜值”支撑发展“高价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生产层面,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生活层面,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风化俗,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以生态生产生活等领域绿色转型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下好“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注重下好改革和人才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要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不仅是发展命题,而且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要加快建构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全面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率,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必须坚持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科学制订发展规划,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不断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二是下好培养人才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要拓宽创新人才的引进渠道、方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全球人才资源;要抓住以打造人才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这个关键,打造以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的高端资源汇聚力,吸引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创新人才;要以人才链为总牵引,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撬动资金链,推动人才工作为产业链发展赋能,更好发挥集成效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人才支撑。

掌握“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各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齐步走”,更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是要防范三个认识误区: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优化传统产业是基础,壮大新兴产业是动力,培育未来产业是方向,三者不可或缺,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起、泡沫化。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抓住机遇,找准主攻方向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又要着眼长远,尊重规律,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要防止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搞“大干快上”,片面追求产业的数量和规模,造成重复建设,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搞一种模式。各地既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又要充分梳理本地的特点、特色和优势,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科学规划和论证,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精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抓手和着力点,探索有效的模式和路径,避免产业趋同或同质化竞争,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