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通讯员 蔚龙祥
项目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秀洲区牢牢牵住项目推进这一“牛鼻子”,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
今年1至6月,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5.16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
秀洲区发改局作为全区项目建设统筹部门,谋划全区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全面强化“链式”思维,通过服务链、要素链、审批链等几个方面发力,推动项目建设。
统筹“服务链”
凝聚合力推项目
今年以来,秀洲区树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意识,在项目服务上出实招、亮新招,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今年初,浙江味德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来了一辆特殊的“车”——企业服务直通车。原来,为了扩大产能,该公司在新塍镇八字工业园拿地新建厂房。由于对项目推进整体流程不太了解,企业负责人犯了难。秀洲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带队,满载着区经商局、资规局、住建局、税务局、环保局等区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企业服务直通车直达项目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
“现场答疑解惑,困扰我们的诸多问题得到了答复,这样的直通车真不错。”面对这样的“组团式”服务,浙江味德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晓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秀洲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秀洲区数据局)李斌介绍,企业服务直通车是畅通企业诉求的通道。与此同时,他们以“一项目一管家”的要求组建针对项目的服务管家团,针对项目落地前、中、后3个阶段存在的棘手问题,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项目签约后提前进行项目辅导,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用电”。
为项目服务常做常新,贵在多想一步、更进一步。7月4日,秀洲区召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暨入企“大走访、大服务”动员部署会,目的是更好地促进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倾听企业诉求。活动启动后,秀洲区四套班子领导迅速行动起来,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听诉求、解难题。
7月17日,在麒盛科技总部三期智能床配套数字化电器系统生产项目现场,秀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巨博与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项目进展及堵点问题。针对企业提出的物流通道等问题,巨博当即要求相关部门靠前一步、现场指导,主动加大与企业的对接和服务力度,全力以赴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
政府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我们一定抓紧后期项目建设,也更加坚定了在秀洲发展壮大的信心。”唐国海说。
前不久,524国道秀洲王江泾至新塍公路工程迎来重要节点,该项目TJ02合同段盖梁首件顺利浇筑,项目下部结构施工取得了新突破。据悉,524国道TJ02合同段线路长3.06千米,主线高架桥梁2座,地面辅道桥5座,盖梁129片。此次浇筑的是沈家桥至庙云桥高架1号桥5#墩大挑臂盖梁,5#墩大挑臂盖梁采用公司自行研发的大悬臂盖梁悬挂支架专利,相比落地钢管架节约了钢管与地基处理,更加省时省力。
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为确保524国道秀洲王江泾至新塍公路工程顺利实施,秀洲区成立了主要领导领衔的协调专项组、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同时在区交通运输局设立项目推进专班,构建强有力的作战指挥体系,实现了破难题、强执行、提速度。
强化“要素链”
全力护航项目建设
在项目推进中,秀洲区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源围着项目配”,通过高效协同,加快解决项目土地、资金等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一组数据见证了秀洲区在土地要素保障上的作为。今年以来,秀洲区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492亩,完成市年度任务的108%,完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081亩,均列全市第一。
什么是批而未供土地?批而未供土地是指依法实施农用地转用审批、集体建设用地征收审批后,尚未签订土地供应手续的国有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土地受到规划方向调整、市场投资意向变化、客观条件限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批、供、用不平衡的特点。
秀洲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抓好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既是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土地要素瓶颈、赢得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今年初,东方天地港项目涉及秀洲区地块1293亩土地全部完成用地报批,项目摘地当天即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
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秀洲区勇于创新,敢于做“首个吃螃蟹的人”。今年4月,全市首宗以商务为主挂牌的混合用地出让,地块位于秀洲区新城街道,东至秀圣路,南至义庄路,西至大德路东侧绿地,北至规划木桥港路,由中能建(嘉兴)运河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摘得,地块出让面积6.5万平方米。
混合用地是指一宗地内使用功能超出用地兼容性规定的适建用途或比例,需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用地性质组合表达的复合型用地。相较于“一宗地只有一种用地性质”的单一用地管理模式,混合用地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紧凑地安排在同一区域内,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提升用地集约度。
该地块的成功挂牌出让,是秀洲区提高产业用地配置效率、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一次创新实践,为今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给予了支撑,更为后续产业升级打开了空间。
接下来,秀洲将持续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进行更大的探索,提高对优质项目落地的承载力,为秀洲高质量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我们还加强对特别国债、专项债项目及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组织专场谋划会,邀请专家对项目‘把脉问诊’。”秀洲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第一批政府专项债项目通过审核26项,储备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49项,总需求49.2亿元。
畅通“审批链”
提升项目服务质效
近日,王江泾医院迁建项目负责人将一面印有“业务精湛好口碑,责任心强高效率”的锦旗送到了秀洲区住建局审批窗口,点赞该窗口在项目审批中的高效服务。
原来,秀洲区住建局审批窗口与该项目单位共同“颗粒化”梳理分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涉及的事项办理流程、办事环节、申报渠道、便利方式等内容,主动协调联系局内科室、相关部门,为项目单位就“工伤保险、农民工专户”办理流程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
同时,窗口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网上申报操作步骤,指导项目单位提前完成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缩短后期资料审批时间,确保企业在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结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实现施工许可证申请当日办结。
这是秀洲区畅通“审批链”,提升项目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去年,秀洲区就印发了《秀洲区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打通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通道。
秀洲区将《办法》适用范围进行专、精化调整,使不同门类的“拿地即开工”方案更具有适用性和普惠性。同时,积极探索“策划先行、并联协同、容缺受理、交地发证、拿地开工”的投资项目审批新模式,将此前各个审批事项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科学合理处理审批事项前后置关系,涉批环节同步进行,审批过程“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原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4张证书最快需要两三个月,目前仅需3小时。
秀洲区还建立跨部门“项目共同谋划、工作共同推进、问题共同处理”协同联动机制,针对重大项目建立审批联络群,邀请企业和各职能部门进入,确保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四证联发”。对可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同时,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对于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的事项,先予以审查,欠缺的次要条件或手续允许在审批出证时一次补齐。
审批提速有力助推了项目提速。今年以来,全区3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29个新建项目入库,48个项目竣工验收,近两年共有1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