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2024年08月05日 04:06 青海日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新征程上,我们要紧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少数地区的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立足特殊省情,紧盯民生痛点,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全局来看,青海要实现的共同富裕,首先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共同富裕。青海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决定了青海发展的生态底色,实现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在青海建设生态文明高地,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效用的提升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态维度为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提供解决方案。其次,是各民族同步实现的共同富裕。青海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少数民族人口几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进程直接关系到青海共同富裕的实质进展。青海民族地区是自然资源富集区,把青海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产业发展基础与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民族地区的资源能源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再次,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新发展格局下,青海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需要统筹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经济循环畅通、功能互补的分工协作关系,不断促进城乡区域向高水平协调发展迈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共享发展、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新发展阶段是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其要义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其既追求经济的增长也强调三者的协调统一。新发展阶段,必将以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全新的发展动力、全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青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首先,要充分利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契机,妥善处理民众生活与生产性就业的关系,把积极参与全国碳汇市场与国家重要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作为“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其次,加强生态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旅游带、文化带建设,加快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从生态补偿对象向生态产品卖方市场转变,拓展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价值、人文价值转化路径。再次,建立生态功能区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由于生态功能地区具备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作保障,生产的农、林、畜产品往往质量上乘且品相绝佳,但由于受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影响,好产品却未必能够卖出好价钱。这就需要政府在打造地域品牌、创新营销模式、畅通销售渠道、培育专业化营销主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确保生态功能区的特色优质产品获得较高的环境溢价。

二是将重大国家战略转化为发展的“真金白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均涉及青海。构建青海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的协同效应。一要积极探索建立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澜沧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态合作、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文化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建立合作清单,实现项目化管理,强化生态保护政策、项目、机制联动,以保护生态为前提适度引导跨流域、跨地区产业转移。二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国家推进向西开放形成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青川、青甘川省际高速大通道建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借助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吸引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在青海布局,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融合发展格局,促进省内产业链提质升级,带动青海全域稳健较快发展。

三是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创造生力军作用。二要围绕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团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国家级、区域性创新平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四要高起点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加强政策研究,将场景驱动作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加强场景统筹设计,聚焦青海特色资源与创新需求,以开放式、差异化创新思维,布局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技术应用场景,探索培育“蛙跳产业”。五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青海数字农业产业链;加快清洁能源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青海能源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属性,擦亮全国清洁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金名片”。

四是将资源能源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产业“四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突破盐湖关键核心技术,做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深化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提高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和消纳能力。加快清洁能源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和标准体系,提升清洁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化“互联网+旅游”相关政策的落实,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美食、文化、康养、体育、民俗”等关联产业发展,打造吃住行购游娱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加速推进农牧业地理标志产业化,注重强化农牧业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价值,着力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特别是要聚焦区域农牧产品品牌建设与特色农牧产业培育,通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牧产品商标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集群。

五是将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基础。要壮大县域发展整体实力,强化对各县区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促进各县区之间快速联通,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乡村延伸覆盖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县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特色发展、竞相发展。深入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全产业链推进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化。做优做深生态农牧业,扩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数量及规模,打造集旅游观光、乡村体验、田园采摘、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场,解锁农业发展“流量密码”。做精做大生态文旅产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观光、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特色民宿等多种业态,把地方特色生态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效益。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投资富民、协作帮扶富民等富民举措,稳步推进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本文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学科建设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研究》成果之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青海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