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2024年06月26日 03:39 西海都市报

射箭选手蓄势待发。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吕锦武 文/图

在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间射箭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湟地区出土的一些文物显示,史前时期,这里的先民们狩猎的弓箭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与融合发展,河湟地区仍保留着最初的民间射箭体育运动和射箭传统文化。

如今,传统射箭在河湟地区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当你走进河湟地区的山乡农村,总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射箭爱好者齐聚射箭场,切磋技艺,共叙友情……

前不久,海东市首届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举行。来自海东市各区县的58支代表队638名参赛选手以箭会友,欢聚一堂,同场竞技,奏响民族团结之歌。

射箭场上,选手们身着民族服装,英姿飒爽,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自信豪迈的精神风貌。

随着一声号令,选手踏进射箭区,站位、搭箭、扣弦、拉弓……离弦之箭在空中形成一道浅浅的白线射向箭靶。赛场上,射箭手的呐喊声、欢呼声、鼓励声和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比赛气氛浓重而热烈。

化隆射箭有效融合了各地民间习俗和人文特色,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榜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射箭爱好者沈玉英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化隆县扎巴镇南滩村长大,村里每年都举办射箭比赛,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她也慢慢喜欢上了射箭。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只能看,不能学。沈玉英说,2016年,她从化隆县供销联社退休后,跟随丈夫跑过货运,跑过出租。2020年,她自己购置了一套弓箭,一有空闲,就背着弓箭到山沟里练箭,经过4个多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传统弓和现代弓的射箭技能。

后来,沈玉英加入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和协会的会员们一起切磋技艺,提高技能。“射箭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开阔眼界,广交朋友。”沈玉英高兴地说。

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会长祝满仓告诉记者,射箭协会里有110名会员,平日里,大家相互切磋、互帮互助。赛场上,大家团结一心,相互鼓励,久而久之,结下了深情厚谊。

海东市级“南山射箭”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瑛说,乐都“南山射箭”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历史上河湟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又是保留射箭文化、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由于“南山射箭”历史悠久、社会影响深远、群众参与广泛,2008年,乐都“南山射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山射箭”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有多个民族的射箭爱好者参与,有十七八岁的青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目前,乐都区射箭爱好者有3.1万人。

乐都区射箭协会会长李连辉说,近年来,乐都区传统射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射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射箭技艺水平不断提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跨市州的射箭邀请赛、友谊赛接连不断。“射箭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民间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让各民族同胞团结在一起。”李连辉说。

河湟地区民族传统射箭运动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涉及海东470多个行政村,射箭爱好者有30万人。传统射箭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射箭运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敢、坚毅和团结精神,在传承和弘扬民间优秀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一张弓,一支箭,让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海东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