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人事mini
作者:寒江雪
平安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这归结于平安银行及背后的平安集团一贯的“改革急先锋”属性。
在今年1月的工作会议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曾透露出其对“架构改革”寄予的厚望,架构改革之于这位雷厉风行的“新行长”是平安银行实现总行工作作风转变、分行自主经营做实的一个契机。
近日,银行人事获悉,平安总行交易银行事业部产品总监赵栩,已经加盟微众银行,任产业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赵栩是在2020年加盟的平安银行,在此之前,其就职于另一家以零售金融为卖点的股份制银行。
一个事业部产品总监的离任,折射出的是“新平安银行”改革的蝴蝶效应。
“号角”
中国银行业的“交易银行”业态要晚于其他国家,在2014年前后,“交易银行”这一概念率先开始在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试水,平安银行并不在列。
2013年开始,平安银行紧锣密鼓的进行事业部经营体制改革,设立了多个行业事业部和产品事业部。
那次的架构调整以“减少成本中心,增加利润中心”为原则,将总行一级部门数量由原来的79个精简至52个。其中,增加的“利润中心”为房地产、能源矿产、金融市场、信用卡及消费金融、私人银行等5个行业事业部;新建或整合形成的“准利润中心”为贸易金融部、离岸业务部、资产托管部、投资银行部、金融同业部、票据业务部、机构金融部等9个产品事业部。与此同时,被列为成本中心的管理部门则被压缩至38个。
那次改革的主导者是“出身”民生银行,时任平安银行行长的邵平。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2007年就开始了,是国内最早的。
从业务模式上讲,事业部制改革分账时,事业部会划走各分行一定比例的业务,其中还包含成熟的增长点和熟悉的业务模式,分支行只是进行后台和零售工作,事业部制改革抽走分行的大量资产和骨干人员,导致分行的利益被分离。
事业部制对原有的总分行架构形成冲击,对人事调整也产生了极大波动。
在其他兄弟行们已经开始试水“交易银行”时,平安银行还在适应新事业部制。
2016年8月,46岁的谢永林接手平安银行董事长一职。
他1994年就进入平安集团,先后担任产险分公司副总、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寿险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等职位;2006年3月至2013年11月从平安银行运营总监做到副行长职务。
2013年,平安证券因保荐机构业务陷入舆论漩涡,谢永林接掌平安证券,直至2016年重回平安银行。
谢永林的回归加速了平安银行从对公业务转向零售业务的转型。但强调零售,并不是放弃对公。
2016年底,谢永林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改革十二字方针。与“对公做精”相应和的是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近年来划定的重点客群,它们主要集中在平安集团的五大生态和十大行业中。
2018年,一场公司业务变革在平安银行内部悄然发生,原有的网络金融、贸易金融和离岸金融三大事业部被合并,全新的“交易银行事业部”宣告成立。
平安银行时任首席产品创新官张元良兼任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
“如果把整个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比作一家大型品牌连锁餐饮企业,那么我们交易银行部就像一个中央厨房,承担着食材的生产、制造、配送和精准投放”,他说。
部门整合仅仅是平安银行交易银行部的开始,2019年平安银行又对交易银行进行了新一轮架构大调整。
调整后的交易银行事业部组织架构下设了现金管理中心、贸易金融中心、跨境金融中心、平台金融中心四个中心,将风险、科技团队与事业部结合,引进外部人才资源,着力打造产品研发核心能力。
谢永林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打造国内第一的平安供应链体系、国内第一的现金管理品牌、国内第一的平台金融服务体系与领先的跨境金融品牌。
赵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盟平安银行。彼时,他所在的股份行已经先行试水交易银行业务多年,他的职务是该行交易银行部供应链金融主管。
赵栩作为从业多年的一线员工,或许在那时就看到了平安银行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降低了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成本,也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聚焦客户、专注产品研发,平安银行交易银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产品研发模式。
2023年4月,赵栩以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产品总监的身份在中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大会上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无场景不金融”,数字金融发展的核心:场景是基础,数据是核心,运营是关键。他以平安银行数字贷产品为例,分享了平安银行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和基于物联网场景的合作模式。
“冲锋”
平安银行的人气一度非常旺。
上有平安银行引进的第一位“非金融人士”蔡新发,将纯互联网思维、领先IT科技和平安银行金融应用融会贯通。
下有大批的华尔街、硅谷、国内外优秀人员被招募进入平安银行,那几年的平安银行似乎已经跳出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局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平安银行的事业部结构也成为了历史。
冀光恒接手平安银行半年后,平安银行的十二字战略方针有所调整,从过去的“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变为如今的“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
赵栩的加盟和离开,恰是平安银行前后两次改革人员流动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最新的平安银行组织架构中,平安银行总行的公司金融板块裁撤了6大行业事业部,将原来的地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汽车生态、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成为战略客户部。调整后,公司金融模块由公司业务管理部、战略客户部、交易银行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跨境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机构督导团队构成。
据平安银行官方介绍,战略客户部和跨境金融部的新设立,体现了“对公做精”的理念。该行年报显示,专精特新合作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60.5%。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批发金融业务净利润由2022年的156.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95.58亿元,占比由34.4%提升至63.6%。
“本轮架构调整在总行层面已经基本落地,分行还在进行中。是否达到成效,需要后续的业绩和市场反应。”3月15日,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正式回应了架构改革的进展。
平安银行总行层面事业部都撤销,大区管理调整,各分行层面回到一把手主管,全部回归到业务本源。
而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平安银行又该是陷入新一轮的人事调整。一方面,岗位减少了,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大环境所必须做出的策略。
体现在“人”上,在早于赵栩这位普通的产品总监之前,2024年初,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已经离开,并加盟了广东华兴银行。随后,原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总裁李茜也加入华兴银行。
6月最新消息,原平安银行行长助理、首席信息官唐家才已加盟兴业银行;原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蒋永军将出任亿联银行行长。
自2023年6月接掌平安银行以来,冀光恒的任期已经满一年了。
财报显示,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这份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分红比例则超预期,由原来的12%提升至30%。
在这份财报背后,还充斥着裁员、降薪等一系列的传闻。
“我不会太多地关注业绩,我会关注队伍,只要队伍出来了,业绩是副产品,业绩一定会有的。关键是队伍,而队伍靠机制,机制透明干净,淘汰之后剩下的是能干的干部。” 冀光恒说。
但,同样的,“架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成效最终要看2至3年后的业绩和市场反应。“
毕竟,已经开始冲锋,也就没有撤回的道理。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