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格灵深瞳5% 红杉中国仍持有18家A股上市公司

减持格灵深瞳5% 红杉中国仍持有18家A股上市公司
2024年06月19日 22:04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6月20日讯(记者 陈美)格灵深瞳(688207)近日公告称,红杉中国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达5%,持股比例从10.49%减少至5.49%。根据披露,该权益变动时间在2023年4月19日-2024年6月18日。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格灵深瞳上市时间为2022年3月,作为IPO前的投资方,红杉中国于2014年参与格灵深瞳A轮融资。招股书显示,格灵深瞳2017年1月最近一轮B轮融资估值约5亿元,这意味着作为早期投资人,红杉中国以低于5亿元估值的价格,投资格灵深瞳。

上述减持时间内,格灵深瞳最高市值超过70亿元,较红杉中国进入之后的5亿元估值,增长了1300%。由此估算,红杉中国此笔投资收益不俗。

投资7年,红杉中国退出格灵深瞳

从红杉中国投资格灵深瞳时间来看,彼时是人工智能在国内第一波兴起的时间。除格灵深瞳外,最早的“AI四小龙”,也多有红杉中国的身影。

格灵深瞳招股书显示,IPO前,红杉中国通过Sequoia Capital CV IV Holdco IX, Ltd.持股1940万股,占比13.99%;IPO后,该比例变为10.49%。

按照1年锁定期,格灵深瞳上市1年后,即2023年3月红杉中国解禁。透过股权变动信息,红杉中国于2023年5月开始减持,彼时变动股数为185万股。之后,又于2023年5月底,减持230万股;2023年7月,分别减持80万股、77万股;2023年8月减持157万股;2023年9月减持181万股;2023年12月减持67万股;今年6月18日,再度减持191万股。

自此,红杉中国累计达5%的权益变动完毕。值得一提的是,格灵深瞳于2022年发布“每10股转增4股”年度分红方案,这使得红杉中国的持股数在去年年中增加了494万股。

在上述减持时间段内,格灵深瞳股价最高为30元,这意味着投资了7年的红杉中国在退出上,有不错的回报。一位业内人士在与《科创板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这些投资都投了很久,公司(格灵深瞳)上市之后,也应该到了退出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仅是红杉中国,与红杉中国一起投资格灵深瞳的真格基金也在退出。股权变动数据显示,徐小平执掌的Zhen Partners I (HK) Limited,在解禁后于2023年3月就开始减持,持股占比从上市后的5.99%变为2024年一季度的3.93%。

“科创板AI第一股”光环不再,格灵深瞳持续亏损

实际上,在格灵深瞳上市时,头顶“科创板AI第一股”的光环。其创始人赵勇,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早期在安卓担任操作系统中图像处理架构的设计者,还是谷歌眼镜最早期的核心研发成员。创始人这些标签和经历,都为格灵深瞳加分,公司由此成为机构眼中的明星公司。

但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该光环已然不再。股价方面,格灵深瞳不仅首日破发,目前股价也仅有12元左右,市值32亿元。今年2月,格灵深瞳股价一度走低至9.95元/股。而股价走低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持续亏损。

拉长范围看,在最近6个年度中,格灵深瞳有5个年度都为亏损。财报显示,2018年底-2023年底,格灵深瞳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0万元、-4.135亿元、-7787万元、-6842万元、3261万元和-9033万元,这一业绩显然与机构当初投资AI公司的美好预期相差甚远。

一位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格灵深瞳主营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业务,在实际应用中,AI视觉是AI第一波浪潮中被验证的领域,“过去,AI视觉在安防、交通、零售、工业质检上都有成功应用,AI四小龙亦是如此。但问题在于,许多AI视觉算法只能在特定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不适应多种环境和条件,泛化能力较差。”

要提升泛化能力,获取高质量、大规模的标注数据集是一个挑战。因此,到目前为止,即便是ChatGPT掀起新一波AI投资浪潮之后,依然没有AI公司大幅盈利。”该位投资人认为,这对于初代AI公司格灵深瞳来说,何时有稳定的盈利亦是挑战。

红杉中国接连退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自A股IPO阶段性收紧以来,“退出”便成为投资机构的关键词。

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8月以来,红杉中国先后减持了东鹏控股(003012)、慕思股份(001323)、百川畅银(300614)、新产业(300832)、稳健医疗(300888)、火星人(300894)、易瑞生物(300942)、普瑞眼科(301239)、博瑞医药(688166)、格灵深瞳(688207)、英诺特(688253)、奕瑞科技(688301)等12家公司。

其中,多数公司在前几年就有减持,仅少数公司为去年8月以来第一次。具体来看,东鹏控股(003012)被红杉中国退出较多,自去年8月以来,合计减持1066万股;新产业(300832)也于2023年底,一次性被红杉中国退出1571万股。另一家合计减持达千万股的公司则是博瑞医药(688166),星矿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以来,红杉中国累计退出1150万股。

对于这些减持动作,有投资人与《科创板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募投管退”是投资机构的正常投资顺序,不能说只有投资,没有退出。“特别是IPO阶段性收紧之后,股权投资‘太依赖上市退出’的话题,就被业内关注。”

其进一步表示,“目前,虽然IPO有重启,但随着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业绩、研发不能达到新的要求,导致IPO撤回数激增。即便是IPO后,退出收益也可能低于预期,尤其业绩的不达预期,促使股价下跌;港股上市公司更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股票交易量小,投资人难以在理想的价格退出。

一季报显示,红杉中国出现在18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列表中,其中科创板公司8家,创业板公司8家,中小板公司2家。从这些公司上市时间看,2019年-2020年是红杉中国IPO的收获期,而2019年正是科创板开板的时间。

收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