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未来在哪里?——伊拉克童工“消失”的童年

中东战地手记|未来在哪里?——伊拉克童工“消失”的童年
2024年06月12日 19:39 新华社

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巴格达6月12日电 (记者 李军)初夏,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气温已超过45摄氏度,14岁的萨贾德在一家铁匠铺里熟练地抡动锤子,敲打铁砧上的铁条,这个动作他每天要重复成百上千次。狭小的铺子里,熔炉火焰熊熊燃烧,令人窒息的灼热扑面而来。

“父亲因一次事故瘫痪,家里失去经济支柱,需要我帮忙赚钱,养家糊口。”萨贾德对记者说。他看起来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在叔叔家的铁匠铺工作数年,小小的身躯挑着家里重担。

萨贾德通常要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下午五点,午餐时短暂歇息。每天如此辛劳却只能换来10000伊拉克第纳尔(约合7美元)的微薄收入。

伊拉克法律明令禁止雇用15岁以下童工,并规定对违法者进行处罚。近年来,伊政府一直努力解决童工问题,针对贫困家庭出台一系列补助措施,还与国际劳工组织等联合国机构联合开展一系列工作。然而,童工现象并未绝迹。小作坊里,大街上,餐馆中……伊拉克儿童忙碌工作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地方。

据联合国调查,连年的冲突、经济衰退和家庭贫困使许多伊拉克儿童沦为童工或面临成为童工的风险。

当记者见到12岁的萨利赫时,这个瘦弱的孩子正在巴格达一个繁忙的批发市场替顾客往卡车上装货。他把看上去比自己还重的货物扛在肩上,在烈日下一趟一趟地奔忙,不停喘着粗气。

萨利赫的父亲几年前死于巴格达一次汽车炸弹袭击。“我从来没有机会去上学。我们家有七口人,父亲去世了,我是长子,得照顾他们。”萨利赫说。“我真希望有机会能走进校园,和朋友们在一起。”他稚嫩的脸庞上写满惆怅。

当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萨利赫犹豫片刻后说:“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想象不到未来的模样。”

自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一直是受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仓促撤军,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机坐大。虽然伊拉克政府于2017年宣布打败“伊斯兰国”,但恐怖活动并没有从伊拉克这片土地上消失。

根据全球统计数据库的资料,2003年至2021年间,约有20.9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战争和暴力冲突之中,约有920万伊拉克民众沦为难民或被迫离开故土。连年战乱让伊拉克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停滞,尽管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但伊拉克2022年的贫困率高达25%。

伊拉克律师法希姆对记者说,美国入侵给伊拉克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导致童工现象加剧。许多童工被迫从事危险劳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伊拉克人权事务高级委员会官员阿卜杜利告诉记者,一些儿童因家庭无力抚养而流落街头,很可能误入贩毒、犯罪和恐怖主义等歧途。

“希望伊拉克的孩子们将来能生活在和平与安全环境中,这样他们就不用从小小年纪开始工作了。”萨贾德对记者说。(编辑:周啸天、邵杰、倪红梅、陈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伊拉克 巴格达 萨利赫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