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海洋中的PM2.5

拒绝海洋中的PM2.5
2024年06月08日 15:41 南海之声

图源:视觉中国图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它的来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指由人工制造所得,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颗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含有一种名叫“柔珠”的添加剂等;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指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形成的塑料颗粒。

​无论初生微塑料还是次生微塑料,它们的形成都离不开塑料制品。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约 3 亿吨。试想,如此多的塑料垃圾又会促使多少海洋微塑料的出现?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大海的?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途径主要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沉降。其中陆源污染为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污水处理、塑料废物处理不当和海岸休闲用品随意丢弃等。此外,人类在进行船舶运输、海洋平台作业以及海水养殖、捕捞等海上活动时也会向海洋排放塑料垃圾。

​海洋微塑料的存在感十足,不同来源的微塑料进入海洋,或悬浮在海水中,或沉积到海底,或融入沉积物内。现如今,从近岸海域到深远海域,从海水表层到海沟深处,从赤道地区到南北两极,海洋微塑料已无处不在。

图源:视觉中国图源:视觉中国

​微塑料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微塑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庞大的数量和广泛的来源,产生的危害性远超普通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

海洋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易持久性吸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及微生物,可通过氧化应激、神经损伤等作用机制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浮游动物和鱼类摄食微塑料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累积,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瘫痪,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微塑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不光是海洋,由于微塑料细如尘埃,现在已经几乎存在于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遍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土壤和水源。

研究表明,直径小于两微米的微塑料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但经消化道吸收的微塑料直径目前尚不明确。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未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累积,超过一定量则有可能造成消化道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引发局部炎症,破坏免疫系统。

但微塑料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具有“量效关系”,通常而言,只有长时间、大剂量接触微塑料,才会影响健康,如果接触的量较小则不足以担忧。

图源:视觉中国图源:视觉中国

治理微塑料,我们怎么做?

目前,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在中国,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已经制定了包括微塑料在内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少喝瓶装水、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同时做好垃圾分类,这既是保护了环境,也是保护了自己。

(来源:央视新闻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