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系投了清华博士 商业火箭企业深蓝航天完成B轮融资

方正系投了清华博士 商业火箭企业深蓝航天完成B轮融资
2024年05月30日 19:21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5月30日讯(记者 李明明)近日,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宣布完成B轮融资,获得数亿元资金注入,投资方为方正证券旗下投资机构方正和生,以及济钢东泰。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回收复用技术开发以及2024年首发“星云-1”回收复用火箭生产等。

深蓝航天创始人兼CEO霍亮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和动向,依旧是加大回收复用火箭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星云”系列火箭的研制和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扩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制造和测试能力,达到每年20发以上回收复用火箭的交付水平。

对于本轮融资,其表示,“B轮是系列融资,还在进行中。”

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是商业航天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于2016年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并在之后创立深蓝航天。

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

深蓝航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运载火箭研发、生产及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北京亦庄设有火箭技术、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山东济南建有火箭动力测试基地;在海南文昌建有发射基地和文旅教育基地。

霍亮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自成立以来,深蓝航天一直聚焦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研制,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自主研发的“星云”系列液体可回收火箭“星云-1”、“星云-2”。其中星云-1型火箭为首型试验火箭,预计于2024年底首飞。

资料显示,“星云-1”的一子级能回收重复使用,火箭为2级构型,直径3.35米,近地轨道运力约为2吨,配备10台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根据任务载荷大小选用直径3.35m/2.25m 两款整流罩。

“一子级具备回收复用及快速维护、再次发射的能力,可以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的发射需求。后续的商业化型号会在首飞型基础上改进并提升运载能力至不低于6吨。” 霍亮称。

2021年7月,深蓝航天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VTVL)自由飞行。次年5月,完成公里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

当下,商业航天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就包含了商业航天领域。

商业火箭发射是商业航天中连接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的中枢环节,卫星需要搭载运载火箭发射进入轨道后才能发挥作用以及产生价值。

一位商业航天领域研发工程师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该行业痛点在于“成本居高不下”,一般火箭研制发射费用动辄数亿元,而一旦失败,所有投入都将打水漂。而深蓝航天选择的可回收液体火箭路径,可节约成本约超70%,而火箭采用的垂直回收方式,技术可行性更加可靠和稳定,商业应用价值也更高。

谈及深蓝航天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领域的初衷,霍亮亦表示,这种火箭通过回收和重复使用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发射成本,还能通过提高发射频次,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发射服务。

随着太空探索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致力于商业航天的国内民营火箭企业还包括北京星际荣耀、北京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北京天兵科技、东方空间、零壹空间、星途探索、深蓝航天、火箭派等。

创始人为清华博士

公开资料显示,霍亮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师从制造业专家柳百成院士。曾就职于体制内单位,担任主任设计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霍亮从2015年底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同年, SpaceX 发射的“猎鹰9”火箭开创了火箭从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历史,这让霍亮意识到中国商业航天未来必是一片蓝海。

2016年,霍亮开始担任零壹空间副总裁、联合创始人。

同年11月,霍亮创立的深蓝航天注册成立,随后落户北京亦庄。在这个中国民营火箭大本营里,聚集了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一众民营商业火箭公司。

据了解,深蓝航天团队核心成员在液体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先进航天飞行器研制方面拥有多年的深耕经验,具备较为丰富的技术背景和研发能力。

关于运载火箭未来市场前景,霍亮认为,除了通讯卫星之外,还包括遥感、科学实验、通讯载荷等,都有很多增量市场空间。娱乐、旅行、采矿等这些比较远期的需求,也会逐渐爆发出来。此外,随着成本的降低、可获得性的提升,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任务需求也会被激发出来。

截至目前,深蓝航天已完成7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险峰长青、真成投资等机构;本轮参与的投资方则包括方正和生、济钢东泰。

其中,方正和生是方正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近200亿元。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方正和生公开投资事件152起,主要聚焦新兴产业投资,涉及项目包括威朋医疗、中智科仪、华鑫微纳等。

对于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的原因,霍亮认为,主要来自于公司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在液氧煤油针栓发动机技术掌握上的领先性;通过3D打印制造工艺和构建全民营供应链的方式降低试验箭的成本和制造周期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火箭 航天 方正 商业航天 星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