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筑梦台 逐梦人自来

搭好筑梦台 逐梦人自来
2024年05月25日 06:1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黄婷

    “我们实验室具有国际化、人性化、效率化和先进性等特点,在国内属于比较先进的国际实验室。”5月18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深圳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建设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及特点。

    深圳医学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担任创始院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场地建设从毛坯房建成现代化的实验室只有短短半年时间,其间,科研人员直接参与实验室和平台设施的设计与装修、仪器选择,“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同步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成,是深圳速度的体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凸显深圳对人才的渴求。

    走进南粤大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各类人才先行先试,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赛道,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和才智。与此同时,广东也在大力优化人才政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场关于人才和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先行先试投身新质生产力赛道

    总部位于东莞大岭山镇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是广东省首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谢仕梅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未来前景和布局。“秉承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的企业愿景,致力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触达客户超过20万家,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5万家。”

    出生于1992年的谢仕梅,毕业后一直从事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工作。谈及投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初衷,谢仕梅告诉记者,拓斯达所处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行业是非常好的赛道,在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背景下,这些高端智能装备对于助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自主可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个核心产品的成长性非常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谢仕梅表示:“公司员工整体平均年龄比较年轻,但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我们整个高管团队以及每一位员工都干劲十足,希望可以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服务商’。”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拓斯达近年来多次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主要惠及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核心骨干及公司的中高层等。

    谢仕梅所在公司代表的是新兴产业和年轻人对新质生产力赛道的选择。而在一些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也先行先试,主动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在落地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过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跃迁,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泰高科”),董事长王馨自豪地亮出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产品。王馨告诉记者,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多个关键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设备覆盖率达90%以上。

    从小作坊起步,20多年后企业荣登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榜单,王馨带领鼎泰高科发展的历程,是广东传统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实践样本。

    企业一路成长,王馨对人才的作用深有体会。“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王馨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鼎泰高科本科及以上高素质人员增速保持在20%以上,整体研发人员占比约为12%。“我们充分依托省技术工程中心、博士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通过‘传帮带’,引导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到‘匠’的提升,持续打造一支有干劲、懂技术、善创新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研发平台到企业,从研究成果到产品落地,人才成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广东纵深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宏大人才队伍。全省各部门、各地区大力优化人才政策,加强科创人才引育,积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优才服务。据统计,全省专业技术人才972万人,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队伍135万人,居全国首位;在站博士后约1.3万人,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全职在粤工作院士193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

    与此同时,广东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一批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

    在广州,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86家、国家级领军人才48名,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发放人才绿卡1738张,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截至2023年底,实验室总人数超1100人、全职人员700余人,引进7位“两院”院士及3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深圳医学科学院,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量身定制的筑梦台,已经并且正在吸引更多的世界顶尖人才,实现“双向奔赴”。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已经吸引了近80位优秀人才独立领导实验室,其中95%直接聘自海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广东省 深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