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睡眠保单”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广州报道

“你还记得自己买了些什么保单吗?”“买过保险的消费者,或许你有一笔‘被遗忘’的理赔金尚待领取。”

为推动保险业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组织保险公司开展为期一年的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时间自2023年10月起至2024年9月止。

上述专项清理工作开展半年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金融监管总局近日披露,开展半年以来,完成有效提醒的保单共732.07万件,涉及保险金(现金价值)共计457.06亿元。消费者已领取权益的保单共180.49万件,涉及保险金(现金价值)共计109.54亿元。

多家寿险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多措并举寻找保单利益相关人,综合采用短信通知、营业场所宣传、电话通知、投递信函、走访、面访等方式,提醒提示消费者及时关注保单状态、领取相关权益、弥补保障缺失,有效拓展了触达“广度”。

实现保单权益“颗粒归仓”

据悉,“睡眠保单”主要是指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合同到期但相关赔偿或给付保险金长期未领取,以及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或效力终止但保单的现金价值长期未领取的人身保险保单。对消费者而言,“睡眠保单”可能意味着保险保障的中断或资金收益的损失。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保险行业中,有相当规模的“睡眠保单”存在。这些保单本身仍具备现金价值或者保障权益,但是由于客户遗忘,相应的保险权益一直未被领取。

据记者采访了解,清理工作开展以来,针对消费者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不准确、缺失或变更等情况,保险公司主动上门走访,多方查找“失联”保单主人,确保每一份权益和保障落到实处。

2024年1月,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在清理客户“睡眠保单”时,发现客户王女士于2002年购买的一份保单已到期可领取满期金。当平安人寿工作人员预通知客户时,却发现王女士留存的电话已停机,联系地址也只写了寥寥几个字,平安人寿柜面客服人员无法联系到保单权益人。历经多番周折,平安人寿工作人员最终找到了这位客户王女士,王女士既欢喜又意外,这张20年前购买的保单早已被她遗忘。在平安人寿工作人员现场协助下,王女士当天便在线办理了满期生存金领取,满期金实时到账。

平安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平安人寿已有近64万客户完成权益领取,给付理赔金1100万元,满期金16.5亿元,停效和失效保单退还现金价值近14亿元。

新华保险(601336.SH)襄阳中支公司在“睡眠保单”清理清单中发现了一张被遗忘了3年的保单,保单服务人员根据客户留存的手机号码、地址等信息,但都无法与客户取得联系。为此,新华保险襄阳中支工作人员先后走访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医院等单位,寻找“失联”客户的联系方式。最后遗憾地得知,该名客户已经因病身故,而其家人并不知晓此份保单的存在。新华保险襄阳中支工作人员协助客户家人准备理赔相关资料,帮助客户家人于2024年3月下旬至新华保险襄阳中支公司柜面办理了理赔业务。

记者从新华保险方面获悉,截至2024年1月,新华保险已累计给付4.6亿元满期金,退还失效保单现金价值2.8亿元,支持失效保单复效1.2万件,累计复效保单保额50亿元。

据悉,自清理“睡眠保单”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与上述相似的特殊“睡眠保单”案例还有很多。各人身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通过走访街道、走访村居委会、寻求派出所帮助、走访医院等多种方式寻找客户,为客户及家人送去满期金、理赔金。

同时,保险公司畅通“睡眠保单”业务查询和办理渠道,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实际困难,为老年消费者主动上门服务。例如,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联系满期客户过程中,遇到一位79岁的老年保险消费者,考虑到电话沟通困难,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驱车两小时,上门协助老人办理了满期金领取。

需定期主动检查保单

实际上,“睡眠保单”一般是长期寿险产品,形成“睡眠保单”的原因有多方面。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向巴泽西公开表示,诸如投保时间较长、纸质保单遗失导致投保人忘记买过保险,或者由于保单没有按时缴费导致失效而投保人不清楚还有一部分现金价值可以领取等情况,加之投保人更换住址、手机号或者移居境外、银行账户销户等情况,保险公司难以联系上消费者,这类保单权益就沉淀了下来。

“长期寿险产品,从投保到可以领取年金或生存金之间,可能经历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在此期间内,投保人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银行账户等都可能经历了多次更迭,甚至可能本人都已经遗忘。还有一些保单受益人可能也不知道其父母或长辈为其投保,更不清楚保单的具体权益。此外,现在很多寿险产品是线上投保,没有纸质合同,大多是电子合同,更容易被客户遗忘。”对于“睡眠保单”产生的原因,保险代理人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保单”存在一些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发布题为《定期检查保单状态,避免“睡眠保单”》的文章指出,“睡眠保单”对消费者意味着保障“空窗”及资金“闲置”,存在诸多风险。就保险保障“空窗”风险而言,因未按保险合同约定按期缴纳保险费致使保单效力中止,可能导致无法理赔。同时,市场上大部分保险产品,保单效力中止时间超过2年后,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被保险人失去保险保障。此外,保单主险在2年内可向保险公司申请恢复保单效力,但保单附加险可能会因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恢复或新增。就资金“闲置”风险而言,生存和满期给付责任的保单到期后,消费者未按保险合同约定时间领取的,未领取的保险金将会一直“睡”在保险公司,涉及满期给付的保险金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新的利息,并且保险合同在满期后保险责任终止。

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文表示,“睡眠保单”关系到保险消费者切身的财产利益和权益保障,开展人身保险“唤醒‘睡眠保单’”工作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也是提升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如放任“睡眠保单”,不仅会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客户的保险保障。此外,各地监管亦多次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保险后不应将保单放任不管,应定期检查保单状态,按时缴纳保险费。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消费者主动查询了解自身“睡眠保单”情况,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建成行业统一的“睡眠保单”一站式信息查询平台,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睡眠保单”查询服务。

据介绍,“睡眠保单”信息查询平台由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搭建和维护,作为一个便捷、安全、高效的信息查询公共入口,对广大金融消费者免费开放,该查询功能于2023年12月13日正式上线。消费者可直接下载查询平台——“金事通”App,经过实名认证后,即可在App首页“常用服务”项目下的“睡眠保单”模块,查询自己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睡眠保单”相关信息,并通过“联系保险公司”按键与“睡眠保单”所属保险公司取得联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平台在半个月内累计访问量超过26万人次,通过平台查询到的“睡眠保单”件数达4.37万件,有单个消费者通过查询,分别在8家保险公司查到其“睡眠保单”的信息。监管方面人士表示,通过关注和了解自身保单状态,消费者也可进一步优化保险配置、弥补保障缺失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现金 新华保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