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都”双向奔赴 5年内实现“双百目标”

“设计之都”双向奔赴 5年内实现“双百目标”
2024年05月25日 01:11 重庆晨报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重庆小面 留住人间烟火气

西洽美食集

青海手工水饺

青海牦牛肉

国航"江湖菜"

2023年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发布 据重庆日报 2023年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发布 据重庆日报

昨天,第六届西洽会举行工业设计新品发布及推介活动,深深吸引世界目光,一场优秀设计新品亮相、一份倡议书发布、一场共创项目签约。如此亮眼的成绩,是市经信委主办,重庆市制造业人才服务中心(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坚持高水平服务,加速建设重庆设计之都的“蓝图”雄心。

五年内实现“双百目标”

当天,最引人瞩目的是重庆、新加坡再次牵手,现场发布《中新设计共创计划》。

2021年,中新双方联合发布《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到,中新双方拟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打造成为“五大平台”。

“其中第三大平台就是现代服务经济示范平台。”市经信委负责人说,这个平台就是要借助新加坡优质平台,在重庆集聚更多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领域国际资源,助力重庆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新加坡优质平台是什么?新加坡创意设计产业发达,是世界知名的“花园城市”,是全球创意设计系统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并于201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

重庆同样是设计之都。2023年10月31日,重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同时,重庆已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07家、累计评价各级工业设计师1011人。

重庆就是要借助两个设计之都的优势互补,为中新两地搭建联通的设计平台、集聚科技、人才、市场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设计的先导力量,共同开启出海4.0时代的全球运营。

企业出海和优秀设计有啥关系?市经信委负责人说,要实现出海品牌的价值感,就必须要有卓越的设计,对国际消费者的深度洞察,充分发挥设计的先导力量。

升级产品力、品牌力,离不开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力。他说,中新设计共创计划就是借助两个设计之都的优势,发挥设计的先导力量,链接国际优质设计资源,为品牌出海赋能。

实现双向奔赴,共创、共赢、共享。根据中新设计共创计划,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在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重庆市制造业设计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平台支撑下,在五年内实现集聚100名中新两国优秀设计师、实施100个设计共创项目的“双百目标”。

中新设计产业“双向奔赴”

新加坡Supermama是一家设计品商店,其创始人EdwinLow在活动前一天来到重庆锦晖陶瓷调查。他惊喜地发现,双方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Supermama曾为新加坡建国50年设计“新加坡纪念品”,锦晖陶瓷的产品也曾被用于中国“国宴”“国礼”。双方在设计理念、产品质量要求方面一拍即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共创“设计之都”陶瓷礼品,未来还将展开深度合作。

宇海工业设计研究院则与新加坡的Stuck设计公司签约,引进“AI设计教育平台”。从创意到产品,设计师常常有灵光一闪的时刻,通过这个平台,设计师画下草图或示意图,让AI快速生成想要设计的产品,比如一盏台灯或者一把椅子。据悉,该平台已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实现应用。

6个国际设计共创项目集中签约,包括上述两个项目,还有“电竞鼠标产品”“绿色储能解决方案”“低碳出行解决方案”“川味调料产品”等。

当天,重庆还与四川、陕西、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安徽7个省市的设计行业组织,共同签署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设计赋能行动倡议》(简称《倡议》)。《倡议》提出六个方面的合作。比如,共建西部大开发设计中心,把设计赋能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设计创新人才联盟,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设计创新人才,推动设计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共同实施设计出海计划,携手西部企业“造船出海”,开展全球化业务,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等。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实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设计赋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发展氛围营造四大行动,切实发挥全球“设计之都”平台作用,通过设计赋能产生更大乘积效益,让“设计”成为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一张“鲜亮名片”。

新闻多一点

一批“重庆造”工业设计新品发布

当天,来自长安、峰米、杜塞、七腾机器人等企业的一批优秀设计创新产品发布,是提升产品价值、创造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成果,也是为出海4.0提供经验借鉴,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比如,在深蓝G318身上,体现了长安汽车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极致设计新体验。外观方面,G318独特造型、卓越性能、驾乘舒适,非常适合户外运动;智能驾驶方面,G318设置户外智慧情景模式、高外放电功率等功能,还配套了专业级行李架、原厂车顶射灯、拖车资质后脱钩等多功能配置。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和设计密不可分。以G318独特造型为例,设计师将“未来科技硬派风”与“舒适品质感”跨域融合,呈现了科技新硬派美学,坚定简单纯粹审美,坚持舒适驾乘品质,探索个性化的表达。

峰米(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也有惊人的优秀设计产品。如电子产品小明V1 Ultra智能投影仪。该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建筑学的几何切割美学,产品将机身巧妙的设计成斜切矩形,给人一种庄重且稳定的感觉。创新设计独特圆角的矩形中框,与前脸的“跑道圆”元素相互呼应,实现了硬朗与亲和、科技与家居、理性与感性的完美平衡。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摄影报道

西洽会的烟火气与烟火味

老板觅商机,百姓享口福。第六届西洽会除了科技感,也有烟火味儿,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去看看。

参展商慕名而来吃小面

“我是西安的机械企业,正在参展,早就听说重庆小面味道正宗,正好来尝一尝。”昨天中午,参展商周先生来到N2-A09的大渡口区展馆,品尝了一碗豌杂面,“西安也有很多重庆小面馆,我觉得在重庆吃到的更香一些。”

一碗碗“麻、辣、鲜、香”的正宗重庆造重庆小面,吸引着众多嘉宾、客商、市民前来品尝。大渡口区以“重庆小面重庆造”为主题,携辖区企业生产的150余种重庆小面产品“麻辣”亮相。展馆的背景板上最显眼的几个美术字是“留住人间烟火气”,真正说到了不少美食爱好者心坎儿上,因为“美食不可辜负”。

当前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小面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但还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没有被满足:重庆每年有1亿过夜游客,一旦离开了重庆,就很难吃到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正因如此,一份带得走的重庆味道,吸引一大批市场主体纷纷踏入新的产业赛道。为了大力推动重庆小面美食工业化发展,助力重庆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跃升,市经信委和大渡口区联手推动重庆小面产业发展,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多的美味。

高原手工水饺受欢迎

本届西洽会,“大美青海·生态品牌”主题推介活动亮相。

柴达木农垦公司带来了牦牛肉、茶卡羊等美食,热气腾腾的大锅前,吸引了不少观众现场品尝羊肉串和手工水饺等,展销代表崔先生说,今年青海展区共1400余平方米,规模创新高;其参展的品牌商品非常有高原特色。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两天总计签约金额达到1.5亿,“西洽会是个很好的平台。从现场参与品尝美食的热度可以展现高原特色美食的美好前景。”

在太极展台,“藿香可乐”真正做到了味道创新,“因为刚上市,现在好多数据还没有出来,从市民尝新的热情看,应该会给顾客带来味道上的惊喜。”

航空公司大厨推介航线美食

烧椒牛肉、渝北椒香鸡、重庆水煮鱼……国航展台前,青花瓷大碗内摆上了不少地方美食,“这些是我们在京渝航线上准备的,我们的菜谱随季节更换。”

国航重庆公司厨师长杨洋成为这几天备展的“大忙人”。他和厨师团队定期到民间去学做一些江湖菜,然后根据航线客流的特色安排不同的菜品上机。

转转儿火锅是一种“流水席”式的火锅模式。在重庆机场集团展台前,一个类似转转儿火锅的传送带不停地转动,上面展示的同样是充满烟火气的美食产品:耗儿鱼、泰国大虾、武陵山黑猪肉、黔江羊肚菌等可以“下锅”的菜品吸引了不少美食达人的目光。

西洽会美食集香味同样喜人

N4馆附近的美食集,同样汇聚了多种特色美食,“上午,我们的口水鸡粉儿卖得最好。”一家摊主说,为了迎接周末两天可能增加的客流,她们正在增加备货,让途经展馆外的观众也可以享受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儿”。

如今,东南亚的水果借助中老铁路等可以便捷地来到重庆的水果市场,价格也较前些年下降了不少。在西洽会上,记者在展馆现场看到,榴莲干等深受观众欢迎,试吃之后下单的顾客不在少数。越南展台前品尝咖啡的人也很多。

有美食,也得有美酒。国内闻名的几大酒企都来西洽会亮相,并设置了品尝台,幸运的市民可以小啜一口,“但是温馨提醒,开车的观众就请不要喝酒了。”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发展指数为151.5点、增长12.1%

2023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发布 通道建设持续跑出“加速度”

昨天,第六届西洽会现代物流服务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2023年度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指数报告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以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竞争力为三大主线,全面评估通道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指数由3个一级指数、13个二级指数和31个三级指标构成,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时间为基期,以100为基准。

经计算,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为151.5点,较2022年的135.2增长12.1%,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反映通道建设呈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具体来看,呈现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通道规模指数稳步增长。由2022年的156.8上涨至163.6,同比增长4.3%,反映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底,通道沿线省(区、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比例由2019年的42.3%上升到2023年的43.1%。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等物流规模都有大幅上涨,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到发合计11680列,运输集装箱58.4万标箱,同比增长7%。

二是质量指数稳中有升。由2022年的111.3微升至111.6。其中,对外开放指标表现亮眼,为109.5,同比上涨10.2%,反映出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加速升温。2023年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十国进出口规模达到9115亿元,同比增长3.3%。

三是竞争力指数加倍提升。由2022年的125.6大涨至159.2,同比增长26.8%。物流成本、服务能力、通关便利化、港口竞争力指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关便利化指数为439.8,同比增长321.9%。瑞丽公路口岸、湛江港、洋浦港进口平均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友谊关公路口岸出口平均时间降幅超90%,洋浦港进口平均通关时间有所增加。

面向未来,随着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通道规模指数将稳定持续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指数将成为指数上升的主要支撑力量。西部陆海新通道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源高效衔接、产业紧密互动,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进而推动指数不断走高走强。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通道规模指数将稳定持续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指数将成为指数上升的主要支撑力量。后续,重庆将发挥好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源高效衔接、产业紧密互动,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新闻多一点

重庆如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如何应用好这一国家战略,发挥区位优势,加速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说,重庆后续可以继续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牵引,发挥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纽带作用,面向全球打造国际互联互通开放枢纽。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李志民则表示,重庆可以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50强名单,引导培育壮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的主体,打造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标志性成果。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理论委员会经济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吉谈到,老挝非常赞赏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的成绩,后续,老挝希望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老铁路,深化与重庆在物流领域的合作。

此外,与会嘉宾还在很多方面为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言献策。

李志民认为,重庆应该加快探索陆上贸易规则,让这些规则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他还建议,重庆应该主动参与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法的修订。“这部法律是1995年制定的,目前国务院准备对其进行修订。”李志民说,重庆可以将建设开放通道时掌握的信息分享出来,帮助完善法律条款,比如通道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点等。

崔忠付则建议,重庆要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挖掘一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典型场景,总结一批现代物流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同时,要在物流领域加强数字化建设,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宏观科技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建议,重庆应重新认识供应链对物流能力的提升作用,逐步建立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界的供应链生态圈,在提升物流能力的同时,提升物流产生的价值。“西部陆海新通道就是一个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系统,通道沿线的各枢纽节点,都在利用这条物流通道,为当地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汪鸣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谢智强 杨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