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红楼梦》与中轴线的渊源

说说《红楼梦》与中轴线的渊源
2024年05月25日 00:00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午报

自《红楼梦》诞生200多年以来,以精湛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提到几处北京中轴线上的地名与景观。如鼓楼西大街、清虚观、兴隆街、玉皇阁、花枝巷等。

曹雪芹在京城生活十年,对北京的人文地理比较了解和熟悉,所以他的创作并不完全是杜撰,《红楼梦》里出现的景观很多有现实对照和背景。今天我们就说说《红楼梦》与中轴线的渊源……

始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

说到鼓楼西大街,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了。“东四西单鼓楼前”这句俗语就描述出了老北京内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而《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就提到了“鼓楼西大街”:“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闪着还了得!——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做什么恒舒,是鼓楼西大街的。’”

鼓楼西大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什刹海北岸。即中轴线北端的西北侧。由于什刹海自西北向东南偏斜,故而鼓楼西大街也随之偏斜。元代称为斜街。因位于中轴线上鼓楼之西,所以清末又称“鼓楼西斜街”。民国时这条大街分为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1965年合并统称“鼓楼西大街”。它是北京城内最为古老的街道之一,因地处曾经的漕运码头积水潭附近,所以从元代开始沿街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历史上有三多:胡同多、寺庙多、店铺多,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红楼梦》中有个“恒舒典”,是薛家在京城的产业,邢岫烟将衣服便典当给它。由此可见书中所写“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并非曹公凭空杜撰。

历经700余年,而今鼓楼西斜街的大致走向没有改变,而今街道两侧仍以平房居多,且有数十家店铺。

“清虚观”在旧鼓楼大街西侧

“清虚观”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提到的一处道观,为宫中元妃特意指定贾府在端午前打平安醮之所。书中写到:“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宝玉下了马,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

北京城内外道观众多,但称“清虚观”的只有一座,在中轴线北端鼓楼的西侧,即今旧鼓楼大街清秀巷内。

清代《日下旧闻考》有“清虚观在旧鼓楼大街,有景泰五年(1454年)“胡濙撰碑”的记载。《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也有记述:“清虚观坐落内五区清虚观胡同八号,建于明景泰五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募修。庙内法物有泥像三十二尊。”而《敕赐清虚观记》则云:“前殿虔奉龙虎君,左奉汪真君,右奉刘天君,次建正殿以奉三清,左奉玄天上帝,右奉演教天尊,后创重楼杰阁奉三皇,左奉土地真官,右奉历代祖师,翼以两庑缭以周垣,屏以三门及钟鼓二楼、法堂……”

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载:“清秀巷东部东西走向,西部呈‘回’字形,东起旧鼓楼大街,西不通行,全长155米,均宽4米。因西端原有道教清虚观,故称清虚观。今观已为民居。1965年改称清秀巷,两侧皆为平房住宅。”

据街中老人介绍,当年的清虚观规模弘大,其山门位于药王庙街(今旧鼓楼大街)西侧临街,坐西向东,而今尚有遗迹可寻,但仅存三间旧殿,且成民居。

有学者考证,北京仅此一座清虚观,到了曹雪芹所在的清乾隆年间,可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了,有可能是《红楼梦》所写宫中元妃特意指定贾府在端午前打平安醮的那座“清虚观”的原型。书中说“清虚观”在城外,可能是借用其名而已。

钟楼北侧有座“玉皇阁”

“玉皇阁”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说送祟的,有说跳神的,有荐玉皇阁张道士捉怪的,整闹了半日,祈求祷告,百般医治,并不见好。”

玉皇,俗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而玉皇阁为供奉其神像之所。清代北京城有两处“玉皇阁”,一处在今东城区玉阁胡同,即中轴线最北段的钟楼北侧。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玉阁胡同,明代属金台坊,有玉皇庙。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玉皇阁,因庙得名。据《北平庙宇通检》载:玉皇庙处玉皇阁胡同,明建,亦称玉皇阁。玉皇阁10号即朝天宫后阁,旧作玄云观,清以避讳改为元天观。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玉皇阁重名改称玉阁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载:“玉皇阁坐落内五区旧鼓楼大街玉皇阁十二号及十六号,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月重建,大殿六间,瓦房二十二间,庙内法物有玉皇等木像十五尊……”而今该庙已废弃。

另一处在今西城区育强胡同,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载:“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也称玉皇庙。前、中、后三座大殿和东西配殿今仍存,已定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的“张道士”可能是在钟楼北侧的玉皇阁里“任职”。也有人认为曹雪芹笔下的“玉皇阁”可能是西城阜成门内玉皇阁,因其距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的小石虎胡同不远。

前门大街东侧曾有两条“兴隆街”

“兴隆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故事情节发展到第三十二回,贾雨村已经随林黛玉进京了,因而小说中写到的“兴隆街”应该是指北京的兴隆街。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中记有五处“兴隆街”,而今有迹可寻的有两处,一处在西城区,即西单的东北部,另一处在东城区,即崇文门外,且有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之分。

据《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载:东兴隆街“东起崇文门外大街与西花市大街相对,西止北官园胡同与西兴隆街连接,全长620米。形成于明代,名木厂儿。初见《明北京城复原图》。清咸丰年间街中建兴隆寺,民国以后称东兴隆街,木厂胡同。1965年兴隆街与木厂胡同合并,定现名。”西兴隆街“东接东兴隆街,西接鲜鱼口街,全长580米。此街《明北京城复原图》曾标‘羊房草场’,清朝称兴隆街,民国以后沿用,至1965年崇贞观、东兴隆街西段并入,统称西兴隆街。”

如今这条老街尚存,但东兴隆街及西兴隆街东段(草厂十条至祈年大街)旧貌不存,而西兴隆街西段(鲜鱼口街至草厂十条)大致保持旧貌。

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所言“兴隆街”,当为中轴线的东侧,即前门东南侧的“兴隆街”。因为此处距曹家“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大致在今东城区磁器口附近)不远。雍正六年(1728年)年方13岁的曹雪芹,随祖母及母亲等家人离开江宁(今南京),回到北京城后的第一个居住地,便是“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老宅,并在此生活多年,对周边的环境多有了解。距老宅不远的兴隆街为城南的商业街,曹雪芹也当有所了解。多年后创作《红楼梦》时,或取其名或取貌,将其写进书里是有可能的。

此外,依照《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的标注,在中轴线东侧,即正阳门大街与东珠市口交会处东南部,也有一个胡同叫兴隆街的。据说早年间这里有座兴隆寺,建于明代。自清代起这里便是一条商业街,因西邻前门大街,曾繁盛一时。又因有兴隆寺,故取生意兴旺、隆盛之意称“兴隆街”。几十年前这个地名已取消了。

前门外曾有三条“花枝胡同”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到:“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

早年间北京有多条叫“花枝巷”或“花枝胡同”的地方,多因胡同分叉,形似花(树)枝而得名。1933年《北平地名典》中记载当时在城区就有十条叫“花枝胡同”的街巷,其中三条在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附近,后因避免重名,1965年被并入临近的街巷。一条位于延寿街附近,因胡同分叉称花枝胡同;一条位于赵锥子胡同南侧,清称花椒营,也称花枝营,民国后改为花枝胡同。明代《京师坊巷志稿》中便有“花椒营,椒或作枝,亦作棉花营”的记载。一条紧邻小席胡同,仅几十米长,后并入小席胡同。

《红楼梦》称贾琏在离宁荣街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买了一个宅院,遂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得知后,趁贾琏外出平安州之机,亲自带人来小花枝巷寻访尤二姐的情节。至于这小花枝巷具体在何处,曹雪芹没有具体交代清楚,但是与前门外的“花枝胡同”应当有一定的关联。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做客北京电台文化节目百余次。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红楼梦 胡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