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早早识别 孩子的心理问题, 科学疏导?

家长如何早早识别 孩子的心理问题, 科学疏导?
2024年05月25日 00:00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午报

邰怡明 绘图

教育部、全国妇联等17部门2023年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孩子心理上出现一些状况并不可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好,但家长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有了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比较棘手的心理问题,是去医院还是找心理咨询师?听听专家和家长的建议吧。

陈女士 私企员工 儿子11岁

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健康资源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大人都不时会感到焦虑,更何况是孩子。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不久前他对我说了这样的话:妈妈,以前我还觉得学习挺好玩儿的,现在感觉学习只有压力,没有乐趣。他今年11岁,脸上还是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可说这句话时的口气,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我很担心孩子慢慢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孩子的班主任主动找到我说,最近孩子状态变化比较明显,她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想给孩子做一些心理疏导。在和班主任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在校期间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作业的情况,这些都符合厌学情绪初期的基本特征,需要及时干预,以免发展成更深程度的“厌学情绪”。很快,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便和我建立了联系,除了为孩子做心理疏导外,她还给了我很多小建议,请我做好配合。比如,在家时,通过树立短期学习目标,让孩子重拾信心;做好劳逸结合,给孩子多留出一些活动时间,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点下,我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到孩子正在慢慢回归正轨。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感受到,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指导的必要性。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出现问题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帮助孩子渡过眼前的“困难”,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

万先生 灵活就业人员 女儿15岁

对孩子的“心病”不要讳疾忌医

女儿有“心病”,这是我过去一直不愿意承认的,我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情绪不稳定,过了青春期就好了。可是去年,她的行为把我吓坏了,我不得不开始正视孩子的状态。

我和妻子很早就分开了,一直瞒着孩子,骗孩子她妈妈在外地工作回不来,但时间长了,我自己忙于打工,顾不上家里,孩子同时缺少父亲和母亲的关爱,逐渐有些不对劲了。

她先是变得不爱说话,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知道做什么,我晚上回家后想表示关心,没说两句她就和我嚷嚷,埋怨我把她妈妈赶跑了,责怪我没有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庭,我无言以对。之后,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在学校里和同学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推人,顶撞老师,我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

再往后,她开始不学习,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偷偷上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的手机,放学后也不回家,和几个同学出去玩,成绩一落千丈。去年,女儿本该参加中考,可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糟糕,甚至还割过几次手腕,所幸没出大事,我这才知道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我带她去了北大六院,医生诊断她有很严重的躁郁症,责怪我忽视了孩子的病情,应该早点介入治疗。医生告诉我,孩子在早期发作时,找心理咨询师就能起到作用,但现在必须到医院看,而且不是短期就能治好的,让我多花点心思在孩子身上。近半年,我一直带她定期复诊,监督她吃药,对孩子的未来,我也不再过多的幻想,就希望她能平安健康,早日恢复孩子正常的状态。

谭女士 公司会计 儿子13岁

家长要警惕“阳光男孩”的伪装

去年,孩子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几个任课老师反映最近孩子上课心不在焉的,老师提醒一下也能很快回来,但不一会儿就又跑神了,让我多关注下孩子。说实话,我没有发觉孩子有什么异样。孩子跟我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还变着法哄我开心,并不愿透露太多内心感受。我以为孩子还是那个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的“阳光男孩”。我就悄悄跟儿子同学打电话,问他“你怎么最近都不来我家玩了?”“最近你们有什么流行的玩具吗?”“什么是你们的流行话呢?”……通过侧面问题,聊我家孩子最近的状态。

了解了孩子的状态之后,我认识到孩子学习上有了压力,上进心受挫,又不愿意跟我讲。我心想这怎么办呢?首先要拉近我跟他的距离。我就想到了以前小时候的视频。我假装收拾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就拿给他看,借机跟孩子聊天……看到过去的美好瞬间,孩子慢慢对我敞开了心扉,说最近学习压力较大,他比较烦躁等等。跟孩子交流完后,孩子放松了很多,而且我们做了周末一起登山的约定。后来,我也跟老师积极沟通,与老师一起配合,孩子的焦虑得到了一定缓解。

总之,孩子的事无小事,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也需要和学校等多方配合。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小妹

家长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求助专业人士

孩子经常觉得开心不起来、没什么上进动力,这属于常见的心理问题,当靠自身调节效果不明显甚至恶化时,见见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会有帮助。

孩子情绪低落可能跟整个家庭关系、学习状态都有关系,需要父母密切关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比较容易发现这些情况。如果父母跟孩子平常沟通少,或者见孩子见得少,可能很难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有一套快速识别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方法,家长可以学习。首先,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孩子现在吃的好不好,睡觉怎么样。睡眠时长如何,睡完后是不是觉得精神很好,第二天能量满满,还有消化排泄情况是否正常,是不是有足够的生理能量支持他白天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点,可以观察孩子是否经常说自己不舒服,哪里不舒服的情况,而从生理检查报告上没有发现他这么爱生病,或者说他确实有一些生理方面疾病或者诱因,但不至于造成经常生病。有时候人的身体不舒服,其实是在表达内心感受上的不舒服。

第三点和人际关系相关,比如说孩子最近很容易跟别人保持很远的距离,不想跟人沟通,想一个人关在一个房间,家里没有独立空间的话就想去外面,不想回家,不想见家人、长辈、师长、同学,这都是信号。另外,孩子容易和关系很亲近的人发生争吵,容易对自己、对关系亲近的人苛责,和同学的交流相处也会变得困难,容易和人发生冲突。

第四点,孩子开始对自己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感兴趣了,学习成绩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变化,还有可能经常说“我很担心什么”,或是表现出来“我对什么很紧张”;做某些特定的事情之前、见某些人之前,或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都显得不太主动,行动变得缓慢,甚至犹豫要不要去。像厌学的早期个案,上述情况经常会出现。

第五点,孩子突然减少或者拒绝和家长沟通。心理问题非常普遍,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家长往往遇到问题就头疼,觉得“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好好的?只有我家孩子有情绪问题?孩子生活这么好,怎么会心理出问题呢?”

其实,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绪问题太正常了,包括大人在成长中也都经历过。现在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孩子的生活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速,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之余很难抽出时间整理内心感受,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发现孩子不对劲的时候,家长先别慌,孩子愿意聊天就聊聊,不愿意聊就陪着孩子。

当然,孩子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表现,自己调整好或接受他人帮助来调整到正常状态,是对孩子心理韧性的练习机会,家长不必过多担忧。但是要记住,这些不寻常表现出现两周或以上,就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了。就像爬山骨折后,自己在家休养难免骨头会长歪,即使自己长好了也可能影响正常运动功能和美观,还不如早点去医院看看,这和求助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是差不多的道理。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